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山书院简介

(2012-06-07 13:48:29)
标签:

青山书院

教育

耕读

理念

书院

一 书院简介

 

    青山书院创立于2010年1月22日,此日是农历腊月初八,也是释迦牟尼佛成道日,书院前生是创办于2006年的泸州竹苑私塾,2011年9月28日孔子诞辰,书院从泸州迁至成都三圣花乡荷塘月色。

    书院以青山名之,是因青山代表了自然,古语云:“夫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自然不仅创造了人类,而且人类的一切知识又源于自然,自然之青山是人类永恒的学堂。青山开示天道,书院传承人道,万世学堂青山为继,千年书院薪火相传,是为青山书院。

    当今教育,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工具主义盛行,使得学校沦落为传授知识与技能的“驯兽场”,丧失了其滋养、升华、完善人性之核心功能。学校不只是授业之所,更是传道之地;不只是讲授生灭门之学问,更当有真如门之悟入;不只是传授糊口的小人之学,更有兼济天下的君子之学;不只是现实的思辨理性,更有超越的实践理性;不只是形而下学的具象,更有形而上学的无形。学校是人性涵养的场所,不是兽性的强化地;学校不只是驯练埋头拉车的牛,而是要培养能仰望星空的人。

    书院教育是以“为己之学”为理想,不同于以考试为目的的功利教育,“读书志在圣贤,非为科第”。教育要参天地之化育,开发人性,完善人格,使生命充实,让生命怒放,展现人性的光辉。孟子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生命是有层次的,灵魂是有境界的。书院教育奠定的深厚文化底蕴,必使学生生命取向高远,从而改变其生命层次,提升灵魂的境界,心如虚空,量周沙界。

    民族的复兴,必先有文化的复兴。衣食足,不必定知荣辱;仓廪实,不必定知礼节。物质丰富而精神贫瘠,心为物化。这是社会道德沦丧的根源。子曰:民“富之”而后“教之”。只有继往圣绝学,方能走出物欲。仰望星空,为生民立命——这是书院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书院人终生之追求。

    书院承接古人“乐居乡野,笃志成学,进则天下,退则田园”之治学与生活理想,选址于山清水秀之地,让学子们同时接受自然和先贤智慧的洗礼,在自然、经典的熏陶下满腹经纶,学贯古今,汇通中西。

    来吧!

    “让我们在这个远离喧嚣的地方,诵读经典,在百遍千回之中,体验先贤智慧的魅力,为了明天的兼济天下……”

 

二 书院理念

 

(一)书院教育原则

 

读天 读地 读自然

读书 读人 读社会

读天-------------通神 读书------------通理

读地-------------通魂 读人------------通性

读自然-----------通灵 读社会---------通情

 

(二)书院院训

立志 勤学 明伦 致用

    立志----------非志无以成学

    勤学----------非学无以广才

    明伦———格物致知,生命自我的觉悟,此内圣功夫

    致用———修齐治平,自觉觉他,立达他人,此外王事业

 

(三)书院成长目标

万世学堂青山为继 千年书院薪火相传

 

(四)书院办学宗旨

                为往圣继绝学,为青山栽大木

 

(五)书院培养目标

                乾道——自强不息:乐观 自信 果敢 精进

                坤德——厚德载物:正直 善良 包容 感恩

 

(六)书院教育实施原则

耕读

耕-----明天道

读-----晓人道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七)青山耕夫们的追求:

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蜡炬成灰,矢志不渝

乡上农人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青山耕夫家徒四壁文化生民

 

(八)书院三堂

养正堂(古蒙学段)-----蒙以养正,圣功也

明伦堂(古小学段)-----明天地至道 晓人神大伦

          立志堂(古大学段)-----志于道,非志无以成学

 

    “学校与书院相比,它有许多坏处。它坏的总根,在使学生于被动,消磨个性,减掉灵性,庸儒的随俗浮沉,高才的相与衰退。从研究的形式一点来看,书院比学校实在优胜的多,一是师生的感情甚笃;二是没有教授管理,但为精神往来,自由研究;三是课程简而研讨周,可以优游暇豫,玩索有得。”

-------毛泽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