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三日线——生命线操作系统】

(2014-02-28 11:36:08)
标签:

日线

错误

有力

走势

麻烦

股票

分类: 股市期货操盘秘籍

【十三日线——生命线操作系统】

 

这个生命线,就是13日生命线。 K线趋势和13日均线最吻合,所以选择这条线。

图片中,西山煤电跌破生命线,就该清仓走人,一直到今天没有突破过,躲过了长期下跌。

这就是生命线操作原则的厉害之处。 相反,站稳生命线买入,不破掉不卖出,持有大量利润。

【十三日线——生命线操作系统】

 

生命线操作方法,是波段操作方法,属于中线操作模式

当底分型,构成趋势,你买入之后就是一个持有,震荡的再剧烈,也照样骑着牛。

比如大盘从1949起来,放量突破生命线,在2000点之上,就应该马上买入持有。

2月20日,大盘是跌破生命线后的弱反抽,如果你还不走,次日低开就该清仓了。

其实,在2月20日,顶分型已经完全构成。

 

震荡:

在下跌当中,会有反弹,有力度强的,有力度弱的。

当大盘突破生命线,就应该买入,当然在下跌当中抄底会有错误。

比如,3月20日放量突破,底分型构成买入,震荡几日就夭折了。

那么在3月28日,就应该离场,止损。

同样,4月19日放量突破,底分型构成买入,马上就是一条阴线跌破。

那么就应该在次日的反抽当中离场,如果反抽力度大,能站稳生命线就持有。

4月24日的反弹是缩量的,按照逻辑,如果上一个交易日是洗盘,而且是跌幅比较大的洗盘,

日次的反弹应该是大力度,应该是放量巨阳,这就不难理解今天的弱势。

 

横盘震荡:

在横盘震荡当中,有时候刚刚突破买入,就面临马上跌破的尴尬。

这需要用中枢,背驰,量能来加强你判断的准确性。

目前,从2444下来的一笔下跌,已经接近尾声

在生命线上,上穿下跳,不容易把握

就要用中枢来对付,不然你刚刚买入,就要止损。

突破生命线,你买到高点,跌破生命线卖出,你卖到低点,

这是不是很尴尬,出现这些问题,就是震荡的麻烦。

13日生命线是波段操作,适用于所有趋势上涨和下跌。

在震荡当中,没有办法对付,需要自己增加一些其他经验。

生命线操作法则,能对付很多情况,赚钱是没有问题的。

在用生命线操作的情况当中,主升浪和主跌浪,都是能对付的。

而且能量会发挥到极致,你基本能吃掉上涨的全部,回避下跌浪的全部。

这么简单的东西,已经非常牛逼了。

 

为什么买套:

有时候,没有跌破生命线也卖了

有时候,没有站稳生命线也买了

走势就分上涨趋势,下跌趋势,横盘震荡

走势就是底连着顶,中间都是正常的走势,要如何判断走势是不是正常。

这就涉及到成交量,比如你在2月18日买入欧菲光,就是一直持有。

庄家都是利用高送转拉高出货,这是基本常识,昨天放量拉升出货。

 

今天出现了历史天量,这走势就不正常了,遇到这种情况不跌破生命线就应该跑了。

有些股票,长期下跌,各个级别底部背驰到了极限,对于长线来说,就可以越跌越买。

当然判断这个点,需要中枢,背驰的判断,没有这个技术,就按照生命线来。

股票缩量上涨新高的,不同于大盘节奏,这些股票基本就是牛股,能走的比较远。

只要量能不出现异常,他继续一路往北,今天600433也放了历史天量,这说明高送转的暴涨要结束了。

 

时间窗口:

费波拉数字变盘窗口,节气变盘窗口,这些有时候准,有时候不准。

我使用的是更大级别的窗口。 基本是熊牛交界,几年才遇到一个时间窗口。

我写过CPI和股市的关系,通胀和股市的关系非常科学。

简单说, 三次加息后,大盘见顶  三次降息后,大盘见底

 

这就是时间窗口,我们现在已经2次降息了,再来一次,就是牛市开始的时间窗口。

当然,什么时候来第三场降息,涉及到很多经济知识,里面的缘由就不说了。

你只需要保持敏感的听觉,什么时候宣布第三场降息,就什么时候开始抄底。

站在这样的级别视角, 你几年操作一次就足够了,不需要短线那么累。

3次降息后,站稳生命线,买入 海通证券,西部矿业,西山煤电。

 

3次加息后, 跌破生命线清仓,就这么简单。

历史剧情,一次次重复,人始终不能战胜人性。

我们不谈我的方法是不是真的有效,即使我说的是真理,是定理。

也没有人能做到,因为市场行情一好转,大家都忘记了你的系统。都各自短线去了。

谁都改变不了这个规则,散户注定就是应该8亏1平1赚。

这股市需要什么技术,只是人总是自以为是,意淫的玩着股票。

他们不死,谁去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