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痛风的发病规律
痛风首先在西方富有的学者、名人中发现。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痛风的发病率也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从性别上看,痛风“重男轻女”,男女发病比例为20:1,95%的痛风患者是男性,发病年龄一般在30-70岁之间。从职业上看,多见于公司职员、大学教授、作家、医生等高收入的脑力劳动者。从嗜好上看,爱好吃肉、贪酒的人以及肥胖的人易发病,所以有人称痛风是一种现代文明病。
痛风的病因及症状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或尿酸排泄减少,其代谢产物尿酸在血液中积聚,因血浆尿酸浓度超过饱和限度而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第一次发作多数在夜间,在发作之前1-12小时,人会有些预感,但预感期一过立刻发生激烈的疼痛,而且疼痛程度一分一秒地增加,且在24小时之内达最高峰。开始时常为单个关节呈红、肿、热痛与运动障碍,患者还可出现高热、头痛、心悸、疲乏、厌食等症状。急性发作一般持续3-10天,开始时每隔几个月或1到2年发作一次,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年发作几次。在痛风反复发作后,会导致关节变形而难以活动。约有半数病人在发病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坚硬如石的结节,称之为痛风石,实际上是尿酸盐结晶物。
痛风病人为什么不宜吃海鲜
痛风患者往往在分解嘌呤的机能上存在缺陷或问题,导致嘌呤的代谢产物——尿酸在人体内产生过量。膳食中嘌呤含量越多,代谢产生的尿酸就越多,加重疾病的危害就越大。
而痛风病人之所以不宜吃海鲜,原因就在于海鲜中通常都含有较高的嘌呤。其实嘌呤是所有食物,包括人体自身都含有的一种物质,因为它是细胞核中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只不过在不同的食物中,含量有多有少而已。一般来说,我们根据食物中嘌呤的含量多少将它们分为三类:
嘌呤含量低的食物:每100克食物嘌呤含量在50毫克以下。如粮食中的大米、小米、小麦、荞麦、红薯;蔬菜中的白菜、芹菜、韭菜、黄瓜、苦瓜、青椒、萝卜;水果中的苹果、梨、桃、西瓜;牛奶和蛋类等。
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每100克食物嘌呤含量为50—150毫克。如米糠、麦麸、豆类及豆制品;猪牛羊肉和鸡鸭鹅;多种鱼、虾、蟹等。
嘌呤含量高的食物:每100克食物嘌呤含量为150—1000毫克。如猪肝、牛肝、牛肾、带鱼、沙丁鱼、白带鱼、白鲇鱼、牡蛎、蛤蜊、凤尾鱼、鲱鱼、浓肉汤和火锅汤等。
我们不难看出,海鲜类食物嘌呤的含量都不低,因此,痛风病人应少吃海鲜,并多选择嘌呤含量低的食物。
痛风的饮食原则
痛风发病后的治疗要视病情而定,若是急性发作时,当然是先解决不适感为首要之务,镇痛消炎的药剂往往是必须的,但这只能缓解病人的疼痛。而如何通过饮食来控制病情,避免发生致命的并发症才是治疗的真的目标所在。
第一,限制总能量,保持适宜体重。
有研究发现,肥胖是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共同发病因素之一,痛风患者中有52%的人是肥胖者。适当的总能量摄入应该是每天每公斤体重20-25千卡。临床资料显示,肥胖的痛风患者,在缓慢稳定降低体重后,血尿酸水平也会随之下降,男子的相对体重减少10%,可使血尿酸下降19.6毫摩尔/升。当然,减肥的过程切忌减得过快,否则易导致机体产生大量酮体,酮体与尿酸相互竞争排出,会使血尿酸水平升高,从而促使痛风急性发作。
第二,多食用素食为主的碱性食物。
尿液的pH值与尿酸盐的溶解度有关。当pH值在5.0时,每分升只能溶解尿酸盐60毫克;pH值6.0时,尿酸盐可有220毫克溶解;pH值在6.6时,几乎所有的尿酸盐均呈溶解状态,但大部分痛风患者尿液的pH值常较低。各种蔬菜、水果、鲜果汁、马铃薯、甘薯、海藻、紫菜、海带等含有较多的钠、钾、钙、镁等元素,在体内氧化生成碱性离子,故称为碱性食物。增加碱性食物的摄入量,可以使尿液中的pH值升高,有利于尿酸盐的溶解,西瓜和冬瓜不但属于碱性食物,还有利尿的作用,对更有利于痛风的治疗。
第三,不饮酒,特别是含嘌呤较高的啤酒。
酒精会抑制糖异生,尤其是空腹饮酒,使血乳酸和酮体浓度升高,最终使肾排泄尿酸降低。而啤酒本身含有大量嘌呤,因此更不能喝。
我们常说“细水长流”,饮食也是如此,美味的食物我们只有适量的吃,我们才能常吃。如果你非要在一段时间频繁地过量摄入某类食物,那么很有可能在某天之后,你就要和这些食物说再见了,其实现在的很多富贵病不都是这样吗?
永远都不要忘记古人的忠告——“适者有寿”!
来自营养专家顾问一一王旭峰
痛风首先在西方富有的学者、名人中发现。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痛风的发病率也有明显升高的趋势。从性别上看,痛风“重男轻女”,男女发病比例为20:1,95%的痛风患者是男性,发病年龄一般在30-70岁之间。从职业上看,多见于公司职员、大学教授、作家、医生等高收入的脑力劳动者。从嗜好上看,爱好吃肉、贪酒的人以及肥胖的人易发病,所以有人称痛风是一种现代文明病。
痛风的病因及症状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障碍或尿酸排泄减少,其代谢产物尿酸在血液中积聚,因血浆尿酸浓度超过饱和限度而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第一次发作多数在夜间,在发作之前1-12小时,人会有些预感,但预感期一过立刻发生激烈的疼痛,而且疼痛程度一分一秒地增加,且在24小时之内达最高峰。开始时常为单个关节呈红、肿、热痛与运动障碍,患者还可出现高热、头痛、心悸、疲乏、厌食等症状。急性发作一般持续3-10天,开始时每隔几个月或1到2年发作一次,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年发作几次。在痛风反复发作后,会导致关节变形而难以活动。约有半数病人在发病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坚硬如石的结节,称之为痛风石,实际上是尿酸盐结晶物。
痛风病人为什么不宜吃海鲜
痛风患者往往在分解嘌呤的机能上存在缺陷或问题,导致嘌呤的代谢产物——尿酸在人体内产生过量。膳食中嘌呤含量越多,代谢产生的尿酸就越多,加重疾病的危害就越大。
而痛风病人之所以不宜吃海鲜,原因就在于海鲜中通常都含有较高的嘌呤。其实嘌呤是所有食物,包括人体自身都含有的一种物质,因为它是细胞核中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只不过在不同的食物中,含量有多有少而已。一般来说,我们根据食物中嘌呤的含量多少将它们分为三类:
嘌呤含量低的食物:每100克食物嘌呤含量在50毫克以下。如粮食中的大米、小米、小麦、荞麦、红薯;蔬菜中的白菜、芹菜、韭菜、黄瓜、苦瓜、青椒、萝卜;水果中的苹果、梨、桃、西瓜;牛奶和蛋类等。
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每100克食物嘌呤含量为50—150毫克。如米糠、麦麸、豆类及豆制品;猪牛羊肉和鸡鸭鹅;多种鱼、虾、蟹等。
嘌呤含量高的食物:每100克食物嘌呤含量为150—1000毫克。如猪肝、牛肝、牛肾、带鱼、沙丁鱼、白带鱼、白鲇鱼、牡蛎、蛤蜊、凤尾鱼、鲱鱼、浓肉汤和火锅汤等。
我们不难看出,海鲜类食物嘌呤的含量都不低,因此,痛风病人应少吃海鲜,并多选择嘌呤含量低的食物。
痛风的饮食原则
痛风发病后的治疗要视病情而定,若是急性发作时,当然是先解决不适感为首要之务,镇痛消炎的药剂往往是必须的,但这只能缓解病人的疼痛。而如何通过饮食来控制病情,避免发生致命的并发症才是治疗的真的目标所在。
第一,限制总能量,保持适宜体重。
有研究发现,肥胖是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共同发病因素之一,痛风患者中有52%的人是肥胖者。适当的总能量摄入应该是每天每公斤体重20-25千卡。临床资料显示,肥胖的痛风患者,在缓慢稳定降低体重后,血尿酸水平也会随之下降,男子的相对体重减少10%,可使血尿酸下降19.6毫摩尔/升。当然,减肥的过程切忌减得过快,否则易导致机体产生大量酮体,酮体与尿酸相互竞争排出,会使血尿酸水平升高,从而促使痛风急性发作。
第二,多食用素食为主的碱性食物。
尿液的pH值与尿酸盐的溶解度有关。当pH值在5.0时,每分升只能溶解尿酸盐60毫克;pH值6.0时,尿酸盐可有220毫克溶解;pH值在6.6时,几乎所有的尿酸盐均呈溶解状态,但大部分痛风患者尿液的pH值常较低。各种蔬菜、水果、鲜果汁、马铃薯、甘薯、海藻、紫菜、海带等含有较多的钠、钾、钙、镁等元素,在体内氧化生成碱性离子,故称为碱性食物。增加碱性食物的摄入量,可以使尿液中的pH值升高,有利于尿酸盐的溶解,西瓜和冬瓜不但属于碱性食物,还有利尿的作用,对更有利于痛风的治疗。
第三,不饮酒,特别是含嘌呤较高的啤酒。
酒精会抑制糖异生,尤其是空腹饮酒,使血乳酸和酮体浓度升高,最终使肾排泄尿酸降低。而啤酒本身含有大量嘌呤,因此更不能喝。
我们常说“细水长流”,饮食也是如此,美味的食物我们只有适量的吃,我们才能常吃。如果你非要在一段时间频繁地过量摄入某类食物,那么很有可能在某天之后,你就要和这些食物说再见了,其实现在的很多富贵病不都是这样吗?
永远都不要忘记古人的忠告——“适者有寿”!
来自营养专家顾问一一王旭峰
前一篇:[转]悟!
后一篇:[转]你变了,世界就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