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九登高悲九重 ——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2013-05-12 14:07:31)
标签:

参考资料

杜甫

教育

文化

专题

http://s4/mw690/a5a83865gdc7f5463f7c3&690——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TITLE="重九登高悲九重 ——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重九登高悲九重 ——杜甫《登高》赏析

吴振华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深秋,已进入垂暮晚年的杜甫寄寓在四川夔州。 夔府孤城位于大江之滨,两岸连峰高耸,峭壁峥嵘,古木苍翠,蓊然森茂。巍峨峭拔、青黑斩削的山体,形如一道坚固的铁门,紧锁大江,江水奔腾撞击,浑灏流转,气象森严,浩荡壮观。重九这天,杜甫带着老病孤愁登上最高峰,面对这雄浑壮阔的秋江景象,他再也没有四年前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时“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那样的回乡热情,因为日思夜想的故乡依然沉陷在兵戈动荡之中;也没有开元盛世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样甜蜜的思亲情怀,因为兄弟姐妹亲朋好友们正四处漂泊,天涯阻隔。因此,他挥笔写下这首情思浩淼、汪茫深邃、沉郁苍凉的诗篇——《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等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描写登高所见夔州的特有秋景:在夔府孤城的高山之巅,极目四望,只见天空碧蓝而高远,四面都是呼啸的秋风,肃杀而凄厉,秋风中传来猿猴的哀鸣,在峡谷中回荡传响,仿佛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片衰飒寥落之中。这是描写远景、虚景,作者紧紧抓住夔州峡口秋季风急天高气清,“高猿长吟,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特点,展现一个能涵虚万象的境界,而以“哀”字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接着,诗人收回目光,注视丛生着草木被江水四面包围的洲渚,这是水鸟们的栖息地,要是在风和日丽的春夏季节,江水饱满,百草丰茂,则见“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美景,而现在却是秋风浩荡,杀气临洲,江水枯退,木叶枯黄,一派萧飒之象。在这样的天气中,水鸟不敢高飞,只在近岸的水面上低空盘旋,马上飞回。这是写近景、实景。艺术表现上,杜甫以虚实、远近、大小之境相互映衬,使诗歌境界空旷高远又具体细致,壮阔涵虚又鲜活明丽,格调悲哀却并不低沉,情感充沛,莫可名状。

 

    颔联继续描写夔州秋景,境界雄浑阔大、沉郁悲壮:千山万壑,无边的树木,在劲急的秋风中,萧萧地漫天飞舞着黄叶,而那望不到头的长江,无穷的波涛,则在峡谷中滚滚滔滔。诗人仰望茫无边际的萧萧落叶,俯视奔流不息的滔滔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更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萧萧”状木叶飘落的情状,且挟带着呼啸的风声,照应第一句的“风急”;“滚滚”写波涛汹涌的气势,又携带着奔腾撞击的声响;“无边”“不尽”着眼于时空,将情境推向阔大,而且使风飘木叶、风激波涛显得雄浑壮阔,气势恢弘。很好地表现了诗人“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那种涵容天地包蕴古今的博大胸襟。在情感内涵的深度方面,古人曾说:“喜柔条于芳春,悲木叶于劲秋。”三春丽色、柔叶芬芳能带给人喜悦的情怀,而素秋高寒,“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却引发人们亙古难迁的悲秋情结。杜甫很好地继承了屈原、宋玉以来的感伤主义悲秋传统,将人生的际遇、时代的悲感融入浩瀚的时空,托寓于无知的草木,其悲哀更加漫衍闳肆,又借无情的江水兴发“逝者如斯”的韶光之叹。透过沉郁悲凉的诗句,显示了杜诗出神入化的艺术功力。前人赞曰“古今独步”“句中化境”绝非虚誉。

 

     七律正格一般是前四写景,后四抒情。承接前面苍凉阔大的景物,必须有厚重深邃的情感,方能情境浑融。杜甫在这方面为后人树立了典范,颈联就抒发了汪洋深邃、千回百折、丰富复杂的悲愁情感。“常作客”指诗人常年在异地他乡漂泊无定的凄苦生涯,“百年”指有限的人生,此处特称风烛残年,“悲秋”点明诗情的主核。“万里”指空间的阔大,照应前面的“无边”“天高”;“百年”喻人生的短暂,照应前面的“不尽”。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杜陵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罗大经这段话是来说明杜诗中的“层递”现象,他认为杜甫的这两句诗中含有八重悲凉的意思,而且是一层递进一层的。这就是:远离家乡、感伤时令、羁旅漂泊、久旅难归、苍颜暮齿、衰疾缠身、登临伤怀、孤独伶俜之悲。其实,我认为还有一重更深的能包容这所有八重悲的“感伤时世”之悲。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艰难处境,所以无限悲愁缠绕天地,油然而生。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精警工整的对仗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受到老杜那颗伟大的心灵跳动着的沉重的情感脉搏。诗人的羁旅愁绪和百年孤独感,就像落叶与江水,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深情与壮景完美地交融在一起。这一联厚实苍劲,沉郁深邃。前人评曰:“雄阔高浑,实大声宏。”是有见地的,可以看到老杜七律锤炼精纯的艺术特色。

 

     末联一般是诗情的结穴,必须将中间两联充分展开的情景交融的意与境兜裹住,并能引起沉思和联想。老杜追求的结尾是“篇终结混茫”的言尽意远的审美境界。像他的《咏怀五百字》结尾的“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就以难以收拾的愁情来表现他深重的忧思;再如《佳人》以“天寒翠袖薄,日暮依修竹”的含蓄蕴藉来引起读者对佳人命运的遐思与关切;还有如《秋兴》(八)的结尾“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以自己的痛苦悲吟形象来展示他愁绪翻腾不息、凄楚惨浪鲸奔的心灵世界。这种通过在结末以诗人自我形象来凝聚诗歌意境的方法,是杜甫诗歌的重要艺术创造。此诗结尾也是这样的典型:山河破碎,风雨飘零,生活艰难,坎坷酸辛,使两鬓白发日见增多;而在穷途末路衰病潦倒之中,偏偏又不得不停掉用来浇愁的酒杯。正如《诗薮》所说:“前六句飞扬震动,结尾两句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益于言外。”看到了诗篇通过刻画诗人白发霜鬓、护病断饮的形象,来展现他萦绕缠络、无法收拾、浑涵迷茫的悲怀愁绪。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律诗的一些重要特征。首先,杜律具有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这根源于杜甫丰富复杂、磨难辛酸的生活阅历和他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深重情怀,雄博无涯的胸襟,包容厚重奔迸的情感。当这种情感与壮阔雄奇的景物相遇,就取得“异质同构”的审美对应关系,形成浑融深邃的艺术境界。其次,杜甫在处理情景关系时,充分注意景物的虚实、远近、大小、表里、形色、声态等方面的映衬配合,既层次分明又和谐统一;而情感则层递推进、回旋萦绕、含蓄蕴藉、浑融包裹。情与景相互包含又相互增色,情由景生,景为情设,有天然混成、错综交织之妙。第三,杜律锤炼精工,律法森严。这首诗采取八句皆对的密实句法,全篇全用实词。首尾两联既对仗又自对,精警严整,意象密集,有如秦陵的陶俑方阵,威武庄严,气势磅礴;中间两联在实对中加入叠字,时空交错,既疏荡激越又涵虚包融,形成神行流走、跌宕奔腾的奇丽境界。另外,首句末字本应该用仄声字,却改用“哀”平,并且押韵,这也是一种奇特的变化,清人沈德潜认为是“格奇而变”。总之,正如胡应麟《诗薮》所言:“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总起看来,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给人的感受:不是悲哀而是悲壮;不是消沉而是激励;不是眼光狭小而是心胸阔大。语言精练,对仗工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是杜甫沉雄劲健、悲壮顿挫的代表作。不愧为“精光万丈,古今七律之冠”的美誉。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作品简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但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成都,南下夔州。这时的杜甫,已经五十六岁,生活困窘,病魔缠身。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的深秋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艰难身世的感慨。意境深沉,含蓄不尽;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前四句写江边秋景。首联开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是诗人登高首先看到的景象。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疾风、白沙、小洲、啸猿、飞鸟,构成了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的“悲秋”定下了基调。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诗人的文字,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笼罩着浓浓的“悲秋”气氛,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风急”两字,起句非凡,气势磅礴,令人敬畏;“猿啸哀”,则极度渲染“悲秋”气氛,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之意。仔细品味,首联十四字, 无一虚设,字字精练;用字遣辞,神斧鬼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颌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千古名句,极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象,集中地表现了“悲秋”的典型特征。在诗人登高之处,仰望,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俯视,不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激流而来。这一联,仰视与俯视结合的景象描写,颇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不尽”,拓展了长江的勃大,“滚滚来”,又渲染了激流的态势。我们可以体会出,这一联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雄浑,对人们的触动不仅仅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也让人想到了生命的易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这一联对仗精工,沉郁悲凉,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被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后四句抒发感慨。诗人在前两联极力描写“悲秋”的景象,直到颈联,才点出“悲秋”两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比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临高台,诗人不禁感慨万千。此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语言极为凝炼。“独登台”,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则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活。“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极为沉重。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得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而生出无限悲愁之绪。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徘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处,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了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加了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了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使诗意更见深沉。这一联,十四字含有八层意思,且对仗极其精确。八层意思,无不含“悲”:他乡作客,一可悲;长年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寒秋作客,四可悲;暮齿无为,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独登高,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这种种的可悲,使诗人倍感身世的凄凉。“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多病,以至需要停杯戒酒。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首两联的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添,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了。这一联,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纵观整首诗,布局极为严谨,前半部分的四句,重在写景;后半部分的四句,重在抒情,但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每一句各有偏重,在写法上又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的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技法,形、声、色、态:逐一得到表现。颌联着重渲染秋天的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技法,传神会意,含蓄深刻,让人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三联表现情感,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第四联又从白发日添、抑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潦倒不堪。这样的写法和布局,使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艺术地跃然纸上。 

 

 

更多内容请点击

 

杜甫诗歌的艺术性:杜甫专题研究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人民与大地的诗人——纪念杜甫诞辰一…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从三首《望岳》看杜甫的思想发展历…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重九登高悲九重 ——杜甫《登高…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凄凉落寞中追忆盛唐之舞——读杜甫《…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杜甫诗中的数字与沉郁风格:杜甫专…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杜甫《石壕吏》赏析:杜甫专题学习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杜甫《无家别》赏析:杜甫专题学习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杜甫《新安吏》赏析:杜甫专题学习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杜甫《哀江头》赏析:杜甫专题学习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杜甫《悲陈陶悲青坂》赏析:杜甫专…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杜甫《返照》《登高 》赏析:…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杜甫《吴体七言律诗二首》赏析:杜…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漂泊的诗圣:杜甫专题学习

杜甫《野老》赏析:杜甫专题学习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杜甫轻松明快之杰作---《江村》:…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杜甫《狂夫》赏析:杜甫专题学习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蜀相》鉴赏:杜甫专题学习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杜甫专题学习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乱离时世的悲歌:杜甫专题学习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杜甫的生平和个性:杜甫专题学习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燕子来舟中:杜甫专题学习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小寒食舟中作:杜甫专题学习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三) :杜甫…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二):杜甫…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杜甫七律诗歌赏析---秋兴八首(一)…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杜甫创作经历概述:杜甫学习专题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杜甫年表:杜甫专题学习课程重九登高悲九重 <wbr>——杜甫《登高》赏析:杜甫专题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