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鸿门宴文言现象归纳
(一)通假字
1.
2.
3.
(《晏子治东阿》他库少内)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词类活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文言固定句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四)宾语前置句
1.
2.
3.
4.
5.
6.
(五)被动句
1.
2.
(六)省略句
1.
2.
3.
4.
5.
6.
7.
8.
9.
10.
(六)状语后置句
1.
2.
3.
4.
5.
(七)成语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秋毫无犯
劳苦功高
(八)重点翻译句
1.
2.
3.
(九)多义词
1.
例句 |
出处 |
释义 |
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
《毛遂自荐》 |
依靠、凭借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顺着、根据 |
不如因而厚遇之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乘机 |
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
《梦溪笔谈·雁荡山》 |
因为、由于 |
因合纳斗盆 |
《促织》 |
于是、就 |
陈陈相因 |
成语 |
沿袭 |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
《孔雀东南飞》 |
原因、理由 |
2.
例句 |
出处 |
释义 |
闻妻言,如被冰雪 |
《促织》 |
如同、像 |
天时不如地利 |
《得道多助》 |
比、及 |
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 |
《〈指南录〉后序》 |
到、往、去 |
万事如意 |
成语 |
顺、随 |
如其离违,宜别图之 |
《赤壁之战》 |
如果、假如 |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
《过秦论》 |
好象 |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
《子路、曾……侍坐》 |
或、或者 |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
同上 |
至于 |
空空如也 |
成语 |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
3.
例句 |
出处 |
释义 |
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 |
《促织》 |
意图、意愿 |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伤仲永》 |
意思 |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
《口技》 |
意态、神情 |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
《〈指南录〉后序》 |
意料 |
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 |
《史记·张仪列传》 |
怀疑、猜疑 |
4.
例句 |
出处 |
释义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静夜思》 |
举起、抬起 |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竟旧不图其新 |
《屈原》 |
提出、举出 |
举兵伐徐,逐灭之 |
《韩非子·五蠧》 |
发起、发动 |
戌卒叫,函谷举 |
《阿房宫赋》 |
攻下、占领 |
举贤任能 |
成语 |
推荐 |
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 |
《柳毅传》 |
科举考试 |
杀人如不能举 |
《过秦论》 |
全、尽 |
举世无双 |
成语 |
全部、整个 |
5.
例句 |
出处 |
释义 |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道歉 |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 |
《孔雀东南飞》 |
推辞、谢绝 |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
《孔雀东南飞》 |
辞别 |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 |
《汉书·张安世传》 |
感谢 |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
《孔雀东南飞》 |
告诉、劝告 |
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 |
《芙蕖》 |
凋落、衰亡 |
6.
例句 |
出处 |
释义 |
为击破沛公军 |
《鸿门宴》 |
替,给,介词 |
为之奈何 |
《鸿门宴》 |
对付,动词 |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鸿门宴》 |
是,动词 |
何辞为 |
《鸿门宴》 |
表疑问,句末语气词。 |
(十)异义词
1.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3.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
今义:详细说来。
5.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6.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