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2014-09-24 19:32:31)
标签:

365

分类: 国学美文赏析

子禽,古人注解,有的说是子贡的学生,但是根据多数的注解,是孔子的弟子。他这个问子禽就是子贡的师兄弟,子禽就问于子贡曰,他就问子贡,问什么呢?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夫子就是学生称呼老师的一种称呼,叫夫子。我们后代学儒的,共同的老师就是孔子,所以我们就称孔夫子,他是我们共同的老师。子禽在这里问子贡说,夫子就是我们的老师,至于是邦也,邦就是国家,是就是指定辞,无论到那一个国家,必闻其政闻其政,政是那个国家的政治,这话为什么这样问呢?因为孔夫子在鲁国,道行不通了,他要把这个道,找一个地方,能够行这个道。圣人到世间来,目的就是要行道,道行出去,就让人家能够学道,学道最基本的,就是要学人格,人有人的风格。人的风格是什么呢?就是前面讲待人要厚道,不能够自私自利,要能够关心那些贫穷的人,这是厚道。学道就是从这些地方来学,来练习来作,孔子就教人家学这些道。学到圆满地步的话,就是跟孔子一样成为圣人,平等平等。孔子既是到世间来教人学道,他在鲁国这个道行不通,到其它国家去,周游列国。

周游列国,孔子无论到那一个国家,那个国家的君臣,都拿政治问题,来向孔子请教,这就是闻其政必闻其政是指的孔子到那个国,他就得到那个国家的君臣,向他请教治国的这些方法。他们国家政治上有些问题,都要请教孔子,怎么个解决,拿什么方法来解决,这叫作闻其政。这个不容易,我们一个普通人,别说到那个国家,我们普通人跟人家相处,就是自己的朋友,你的朋友没到深交的时候,他自己有什么困难问题,他还不会跟你讲,他还有隐私,还有隐藏私人的这些问题,他不愿意人家知道。你必得交情很深,你的朋友才能够把他自己,有些个私人的问题,才告诉你。孔子那个时候,你看看,到那一个国家,都能得到那个国家的君臣向他问政,这好不容易。

子禽不了解,为什么孔子到那个国家,必闻其政,求之与,是我们老师向那个国家求来的吗?想种种方法,求到那国家的君臣,把政治问题来问孔子吗?抑与之与这个字语气一转,或者不算是求之,是与之,与之是那个国君自动的告诉孔夫子,没有经过孔夫子求他,而国君自动的告诉我们的夫子。那子禽问子贡是我们老师求来的呢?还是国君自动的告诉我们老师。子贡曰,子贡就答复子禽了,子贡也不说是求之,也不说是与之,你看他怎么答复的。他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太重要了。

是什么呢?是温和。温和很重要,待人既不那样严肃,也不轻浮,让人家跟他一接触一见面的时候,就感受他那样温和,使得人愿意跟他亲近。良呢?良是善,心理很慈善,心理很善的话,自然就表现出来,让人家能够感受到他的良。恭是敬,恭敬,恭敬是尊敬人家,俭,俭就是不浪费。做一切事情,就是自己能够约束自己,行为言语都是自己有节制的,不会夸张叫俭。让是什么呢?让是有任何利害的关系,自己让人家,不要跟人家争夺,一切的好处让给别人。

这种温、良、恭、俭、让,孔夫子由这五个字,构成他整个高尚的道德,这种道德在他内心,诚于中,实实在在的,他内心就是如此。行于外,自自然然就表现到外面来。为什么到各国的时候,各国的君主,都这样信任他,把自己国内的,他们自己国内治国这些问题,来请教孔夫子。这是孔夫子圣人,他的温、良、恭、俭、让,自然的表现出来,感动了对方,我们学孔子就要学,孔子这种温、良、恭、俭、让。我们待人接物,凭什么待人接物,在我们内在修养,就要学孔夫子温、良、恭、俭、让。果然我们自己,修养得有一些这种成就了,自自然然的能够有感应,所以子贡就说出来了,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得之什么呢?得到各国的君主,把政事来向他请教。

所以下面就说,你问是不是求之,那我告诉你,夫子我们的老师,就如同你所讲是求之吧!他的这个求之夫子之求之也,夫子我们老师之求,如你所说求的话,其诸异乎人之求之兴。其诸这两个字,是个语助辞,就是说我们老师他的这个求,跟别人不同。异乎是别人不同的,别人的求之,别人求之,方法多得很,用种种的方法,也不一定求得到。我们老师就算是你讲的求之吧,与一般人求之不同。其诸这个字,按照古人注解,是一种揣测的话,就是大概我想,你说我们老师求之,我想他求之也跟一般人求不相同的。子贡会说话,他是这样答复子禽。其实孔夫子怎么是求的呢?孔夫子就是子贡所讲的,他是以温、良、恭、俭、让来得的,这个不是求来的,也不是国君自动的跟他讲。而是以温、良、恭、俭、让感动对方,感动对方,对方对于孔子,心理上没有设下防卫的。

我们普通人对人,不敢讲真心话。为什么呢?怕这话说出去,对方将来对于我们有所损害,所以是一般人不敢讲他的真心话。孔子以温、良、恭、俭、让,感动各国的君臣,都把他自己实际上的问题,和盘托出来,讲给孔子听,他对于孔子一丝一毫都没有怀疑。怀疑什么呢?怀疑,普通人讲怀疑你,我讲我内部这些情形,将来你会不会知道我这些秘密,你将来反过来伤害我,陷害我。一般人都有这个心理,他有防范的心理。但是各国的君主很放心的,跟孔子讲他们自己国内的问题,来请教孔夫子,就是因为孔夫子有,温、良、恭、俭、让,使得各国君主很放心,跟孔子来讲话。这是孔圣人他的道德感召来的,既不是求来的,也不是各国君主与孔子的。我们学孔子,学道,果然在这方面来学习的话,学一分就有一分受用,我们把这个道理一方面自己去学习,一方面把这个道理,转告他人,我们逐渐逐渐把圣人所讲的话,这是圣人的弟子,子贡讲的话,圣人的道德,我们把他传播出来,弘扬儒学。就是儒家孔子所讲,己立立人,成己成物,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时间到了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为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