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阳炯<花间集.序>(自译)

(2009-12-03 12:26:00)
标签:

杂谈

镂玉雕琼镂玉雕琼--雕刻琼玉。形容刻画工夫拟化工化工--自然的创造力而迥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是以唱云谣则金母词清白云谣。相传穆天子与西王母宴饮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因首句为白云在天,故名白云谣。金母:即西王母挹霞醴则穆王心醉挹霞醴:酌仙酒。穆王:即穆天子名高《白雪》《白雪》,古曲名。师旷所作声声而自合鸾歌鸾歌--鸾鸣响遏行云,字字而偏谐凤律[凤律--《吕氏春秋·古乐》: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故称音律为凤律《杨柳》《大堤》杨柳》《大堤》--乐府曲名之句,乐府相传;《芙蓉》《曲渚》之篇,豪家自制。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帽之簪玳瑁之簪--装饰有玳瑁的簪。晋张华《轻薄篇》有横簪刻玳瑁句。三千玳瑁之簪:形容来客众多且富有。用《史记·春申君传》平原君与春申君夸富事竞富尊前,数十珊瑚之树数十珊瑚之树--用石崇与王恺以珊瑚树争豪事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拍按香檀--以檀板为节拍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自南朝之宫体宫体--宫体诗,指南朝梁伤于轻艳的诗风扇北里北里--唐长安平康里,因在城北,也称北里,是妓院所在地之倡风。何止言之不文不文--不文雅所谓秀而不实。有唐已降,率土之滨率土之滨--境城之内。语出《诗经·小雅·北山》家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之红楼夜月,自锁嫦娥。在明皇朝明皇朝--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期(712-756则有李太白之应制应制--受皇帝命而作。李太白之应制《清平乐》词四首见《尊前集》《清平乐》词四首,近代温飞卿复有《金筌集》,迩来迩来--近来作者,无愧前人。今卫尉少卿字弘基弘基--《花间集》的编辑者赵崇祚,字弘基,生平事迹不详。编此集时任卫尉少卿以拾翠洲边,自得羽毛之异;织绡泉底,独殊机杼之功。广会众宾,时延--收纳佳论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卷。以炯粗预知音,辱请命题,仍为叙引。昔郢人有歌《春》者,号为绝唱,乃命之为《花间集》。庶使西园西园--三国魏邺都的西园,魏文帝曹丕集文学侍从之臣游宴、赏月的地方。后来代指游宴地英哲,用姿羽盖羽盖--以翠羽为饰的车盖之欢;南国婵娟,休唱莲舟之引莲舟之引--即采莲曲,乐府清商曲辞时大蜀广政三年后蜀年号,相当公元940夏四月日叙。

译文:

雕刻琼玉,能够模仿自然天成的景物,那是最好的.就像裁剪春天的花叶般自然鲜艳;所以西王母为穆天孑唱的《白云谣》多么清灵,让穆天孑饮着仙酒心醉神迷.师旷所作的<白雪>歌声名高远,是因为他每个旋律都合于音律.乐府世传的<杨柳><大堤>;豪门自行创制的《芙蓉》《曲渚》这些曲篇莫不一争高下,就像平原君和春申君比拼豪奢;像石崇与王恺在酒宴间以珊瑚树夸富.歌舞筵席中的公孑,锦绣幔中的美人,传递写在花笺上的片片曲词,文风像抽出的丝丝美丽的锦帛;他们轻轻举起纤纤玉指,以檀板为节拍,不无清艳绝妙的曲词,用来增加自已的娇娆之态。从南朝以来,大刮淫艳之风,何止是语言不文雅,简直就是华靡而不质实.从唐代以来,境域之内,家家都是浓艳的春风送香,宁肯寻色觅艳;就像月光下的红楼,自家锁着美女.唐明皇时,只有李太白应皇命所作的《清平乐》词四首(不同凡响).近代温飞卿有《金筌集》,近来的词作者,无愧前人。如今卫尉少卿赵崇祚字弘基,就像在沙洲边拾取翠鸟羽毛,他认为这些羽毛美丽异常,泉下织绡般,独树一帜地完成了他的编织之功.他在广泛会集宾客的过程中收纳好作品,于是将近来诗客曲子词五百首结集成册,分为十卷。因为我粗通音律,放下身份让我命题,并作叙。过去楚国都城郢人有歌咏《春》的,被誉为绝唱,就命名为《花间集》。差不多就像让游宴的骚人雅士,在豪华的处所尽情欢唱,南方的美丽姑娘,不再唱乡俚之曲.大蜀广政三年夏四月叙(自译)

《花间集》简介:

《花间集》是五代西蜀赵崇祚所编,共收录了自晚唐至五代的温庭筠、韦庄、皇甫松、牛峤、孙光宪等十八位词家的五百首作品。其内容多为风花雪月的男女恋情,且喜好以女子的口吻抒发感情,这样类型的词作约占三分之二,因此总体说来,风格倾向于香软绮靡。以后世多数评论者的眼光看来,《花间集》格调不高,题材狭窄,感慨不深,且对后世词的创作有着深远却不利的影响。如俞平伯就认为,就最早的词的文学总集《花间》来看,即已开始走着狭深的道路一般说来,思想性差,反映面狭“‘花间的潜势力依然笼罩着千年的词坛。我们不否认《花间》总体为艳词的合理性,但不应仅仅停留于这一历史现象表面,每一现象都有它产生的原因,无论主观或客观。陆游在《花间集跋》中说:花间集皆唐五代时人作。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至此。可叹也哉!或者,出于无聊故耶?的确,以后人的眼光看来,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但若站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去体味当时文人的感情,其实也就不奇怪了。  

《花间集》一共十卷。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其余比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这些词家的词风大体相近。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温庭筠和韦庄是主要代表作家。他们二人虽都侧重多写艳情离愁,但是风格不同。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其余词人,多蹈温、韦余风,内容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

其实《花间集》入选的作者也不限于后蜀一地。例如孙光宪虽是蜀人,却长期在荆州(今湖北宜昌)高季兴部下做官(公元926—963年间),甚至在《花间集》结集时候他也不在成都,而他的词却被选了六十一首之多,仅仅次于温庭筠。有意思的是编者赵崇祚是词人,可是他自己一首词也没有收入《花间集》。由此可见,选者态度客观毫无自利私心。

考据起来《花间集》一词源出于古代歌女酒令。《花间集》是一种能用小令来写故事的超凡本领。我字上面看到的,是一些经过上流文人加工过的艺术品。或者是文人们代替女性设身处地想出来的文学作品。欧阳炯的序文说,这部五百首的《花间集》是广会众宾所收集的近来诗客曲子词。其所们在文 以有必要结此一集,乃是因为编者感觉到当时的南朝宫体北里倡风,不但形式不好,言之不文。而且这里并没有什么真实内容,秀而不实。因此他特别抬出了温飞卿,李太白等等几个大名家,把他们的词作为模范。欧阳炯的序文虽然也提到了李白的应制清平乐词四首,但却并未选入《花间集》。

《花间集》的姊妹编《尊前集》不分卷本。《尊前集》选了二百八十五首,其牛包括一些唐人作品,比如李白,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等等。当然了,《花间集》仍然是以五代词文作品为最多,比如欧阳炯就占三十一首,孙光宪二十三首,而和凝的五首《江城子》写一个连属的故事,正是后世《五更调》的重要范本。所以不应该把《花间集》当作某一地方作家的选集,而是应该说,《花间集》是代表中国在第十世纪三十年代到第十一世纪四十年代这一百多年中新兴起来的一种抒情诗歌的总集。北宋词人把《花间集》奉为词的正宗。所以把此《花间集》作品称为本色词,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般而言,历史上的词以长短分类:以慢词最长,自九十至二百多字,故称之为长调。自五十九至九十字是为中调。而五十九字以内的词则为小令。《花间集》所收入的词品,只有小令和中调而没有长调慢词。这倒并不是选者对小令有偏好,故摒弃慢词而不录,实在因为自晚唐至五代(甚至在北宋初年)慢词还没有发展出来。另外一个早期选集《尊前集》也是如此,只收小令和中调。为什么较短的词称为小令?这个令字起源甚古,颇有些来历。令是酒令的简称。酒令是古代宴会中的一种风俗。《史记滑稽列传》的淳于髡说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执法御史就是执行酒令和纠令的。(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