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016-07-28 00:51:07)
标签:
课题研究 |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宝塔区冯庄学校语文课题组
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我把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同时也让这一内容真正的为教学所服务,能在课堂上发挥有效作用。
一、课题研究背景
叶圣陶先生说:预习原本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这个“必须切实”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是简易、实用、有趣、有效的方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价值
(一)目的
1.通过研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学能力。
2.通过研究,使教师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通过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价值
1.通过课前预习,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缩短学生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们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让学生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
2.通过课前预习,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研究范围及对象
宝塔区冯庄学校3-4年级学生
四、研究工作指导思想和原则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习。预习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因此,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对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研究已经有许多年了,而且触及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研究非常多。《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强调要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关课前预习的研究虽然多,但比较散,没有形成一整套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方法。我们的研究意义在于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有效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五、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调查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认识及学生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态度、兴趣、预习的方法、效果等,以便及时全面发现问题,更好地进行研究。
2.文献资料法。学习有关预习的相关理论和有关预习的研究情况,了解预习的意义,并对有关研究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实践,针对性的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再实践、反思。
4.经验总结法。结合相关理论和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案例,总结课前预习的指导策略和方法,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形成具体的资料。
(二)研究思路
通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调查和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实践经验,分析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把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前预习紧密结合起来,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六、研究内容
1.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
2.小学语文教师课前预习指导情况的调查。
3.研究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
4.结合语文课文教学案例,让学生真正掌握预习的方法。
七、研究过程和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年4月15日——2016年5月底)
1.确定研究班级,调查学生目前预习状况,了解学生预习水平。
2.调查了解教师目前对学生预习指导情况。
3.收集相关资料,理论学习。
4.撰写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6年6月——2016年8月底)
1.制定课题研究月活动安排。
2.开展学生预习状况和教师对学生预习指导的调查,并形成初步调查分析报告。
3.开展学生自主预习和有教师指导预习后课堂教学现状的观察研究,结合调查报告,梳理出学生课前预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根据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2月底)
1.制定学生课前预习后期调查问卷并形成调查分析报告。
2.整理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总结学生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和方法。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结题。
八、预期研究成果
1.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研究报告。
2.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前期、后期调查分析报告。
3.学生习得了有效的预习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