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華夏著名古橋(一)

(2023-09-24 16:36:04)
分类: 地理
[转载]華夏著名古橋(一)[转载]華夏著名古橋(一)[转载]華夏著名古橋(一)橋孔最多的寶帶橋

 

蘇州地形河湖交錯,故而橋樑眾多,是一著名的水城。而在眾多的橋樑之中,最為壯觀的橋,就是唐代所建造的寶帶橋。

 

它座落在江蘇省蘇州東南葑門外3.5公里處、吳縣境內,橫臥于京杭大吆雍湾Lê之間的玳玳河之上。是船隻通過吳淞口及吆拥年P口。過去也是蘇州至杭州、嘉興、湖州等地的陸路要道。

 

該橋建于唐代元和年間十四年(西元816819年)。相傳由唐刺史王仲舒,捐贈寶帶資助而興建的,人們為了紀念他的義舉,故名曰寶帶橋

 

橋位於大吆又希h山起伏,遠山近水,美景渾然天成,橋型有如長虹臥波,遠觀似飄浮在綠色原野上的玉帶,這也是橋名的另一傳說來由,極為傳神,故有蘇州第一橋之美稱。

 

此橋歷代屢興屢廢,自宋、元、明、清又曾六次重建或重修。現存者是清同治十一年(西元1872)所重建的。寶帶橋造型優美,橋長約317米,共有53個橋孔,橋孔數目堪稱中國之最。

 

每孔跨徑除了第141516三孔之外,平均為4.6米。依此三孔逐漸加大的跨徑,橋面也逐漸的升高,自第13至第17孔間,橋面隆起而形成弓形弧線達 7.5 米,在第15孔處是為弓形弧線的最頂點。

 

53孔橋洞中,有圓拱環孔、半圓孔,小半圓孔,大牛圓孔之別,有做成一個整圓型的,也有在一半水面上,還有一半在水面下的,這種全圓孔的造型,使整座橋在結構上更加堅固,而整體橋面弧線也因此更形優美。

 

橋的設計兼具實用和美觀,更符合經濟的特點。全橋各孔均可通航,在橋中段設計3個大孔淨空較高,是為了能使大型船舶通航,其餘均設小孔。53個橋孔平坦寬闊,此連拱橋的建築形式設計,可降低橋面,節省工程。既減輕了橋本身的重量,又便於拉纖挽舟,亦有利於泄水。可謂匠心獨具的精心設計。

 

橋墩的建造工程技術上也極富特色,為防止多橋孔連鎖倒塌,採用了柔性墩剛性墩兩種形式。它的砌拱法,既不同于趙州橋的單拱併合砌法,也非蘆溝橋的條石弧砌砌法,而是結合兩者優點的多絞拱砌法。是古代建橋史上極其罕見的,不但使橋的保存壽命延長,又能使古橋的形式輕巧秀麗。

 

又橋址因地基鬆軟所以採用木樁基,每個橋墩用直徑1520釐米粗的圓形木樁60根,樁與樁頭間以石塊嵌緊,既堅實又不阻礙洩洪。

 

寶帶橋以堅硬素雅的金山石為建築材料,結構獨特。橋的南北兩端原各有一對造型威武的青石獅,北端一對依舊蹲踞迎客,而南端的一對已沉入河底。北端還有四出碑亭和石塔各一座。

 

石塔高4米,以整塊青石雕鑿成五級八面的塔身,塔的底座成正方形,雕有海浪雲龍紋。塔擔塔刹也以石塊排列築成,每級八面,每面各設佛龕內有佛像。這些附屬雕件為寶帶橋增添了許多姿色。

 

在中國橋樑建築史上,寶帶橋的結構繁複但又輕盈、奇巧、多姿,是中國現存的古代橋樑中,橋孔最多,最長的一座 多孔薄墩聯拱石橋

 

在月明中天之際,每個橋洞下都倒映出月影於湖面,猶如一串珍珠隨波起伏。瑤台失落鳳頭釵,玉帶臥水映碧苔,待到中秋明月夜,五十三孔照影來,這裡是中秋賞月最美的勝景。寶帶橋的壯麗風格,與天然美景渾然一體,集實用及藝術和諧的屹立在那水鄉古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