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浅谈徽州“歙州砚”(未定稿)

标签:
转载 |
分类: 鉴赏 |
.
正宗的歙砚是以龙尾石为材料进行制作的
“龙尾歙砚”又称“婺源石”。
眉子坑、罗纹里山坑、水舷坑、水蕨坑、溪头坑、叶九三坑、罗纹金星坑、驴坑、济源
坑、洞灵岩等。 ...
济溪砚坑(也称为大畈石),属江西婺源县大皈乡主要是鱼子纹,包括鳅背纹、鳝鱼黄、茶末绿这三种鱼子纹;大畈村附近曾开采出一种绿色砚石,俗称“大畈绿石”。
还有三个坑口争议较大,例举如下,供参考。
罗纹里山坑
也称“罗纹旧坑”,紧足坑,庄基坑
紧足坑史料。
元代(公元 1260-1368
年)不到一百年的时间,这期间龙尾石虽有些零星的开采,也都是在宋代旧坑的基础上进行。虽然也曾开发了紧足坑等几个砚坑,但紧足坑在至元五年(公元 1339
年)发生了一次坑洞坍塌事故。元·江光启《送侄济州售砚序》中记载:“今至元五年十月廿八日夜,湮声如惊雷,隔溪屋瓦皆震,人惊兽骇;数年前工人告予,紧足石斫凿已尽,予不之信,至是果然,六十年两见此事,亦可一慨!”
胡中泰先生书上标明的唯一一方紧足坑.“紧足坑石”云雾金云确实不一般
尚有驴济,洗泥坑、洞灵岩等处。
驴坑的砚石
庄基坑,元代开发,位于今砚石矿址的后山上,名为庄基山.历史上此砚坑曾发生采石伤人事故.因此,人们将庄基坑视为"吃人"之坑.并将旧坑址称作"老虎凼".从旧坑所遗留下来的残石来看.此砚坑所出的砚石纹理为细罗纹和短刷丝罗纹两种。
洞灵岩: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三洞相连。石产岩之左右无定处,材璞至少而瑕脉多,或有绝病。莹净者可拟端溪之品,而石理燥慢。
“徽州”可以用以制砚的砚石产地坑口.............
個人作為玩家的一點個人意見及看法(很少有人研究歙县的坑口)
歙石资源主要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的黄山与天目山、白际山山脉之间,“歙州砚”产地有:安徽省歙县、祁门县、休林县、黟县(江西省婺源县)等等........
二、歙县砚坑
歙县砚坑:歙县是古徽州除江西婺源县外,砚石坑口分布最多的地方。
(大致分为东端:溪头坑—龙头石、龙潭石;南端:有紫云坑、庙前坑、苏川坑、渔岸坑、清溪坑等;北端:安源坑石、彩带石):其中东端、北端砚坑属板岩、含粉砂板岩和粉砂质板岩,主要有金星、金花、金晕、水浪纹、眉纹、雁湖眉子、牛毛纹、玉带纹等纹理。南端属含粉砂板岩,主要有眉纹、水浪纹、金星、细罗纹等纹理。
... ...
歙县大谷运的黑砚石
感觉好的大谷运料子不比黑龙尾差。一壶的这方大谷运下发一般化。
大谷运石
歙县歙红.石色呈紫绛色、紫红色、石质细润。,产于歙县上丰、黄村、老竹铺等地
这方安徽歙红一般化
溪头坑
溪头坑位于歙县溪头镇大谷运村双河口一带,共有十余处砚坑,分布在双河口、山门石河边、岱岭、泥塘坞、东寺水库坝下、竹岭河谷等地,砚石俗称为“龙潭石”或“龙头石”,主要石品有金星、金晕、银星、水浪纹、罗纹、刷丝纹等。
溪头采石点之一
龙潭石金皮、龟背纹
【岩源坑】
岩源坑位于歙县上丰乡岩源村,共有三处采石点,分别是王进坑、屋基、道溪,砚石俗称为“上丰石”。主要石品有彩带、罗纹、歙青、歙红等。歙红颜色紫红,歙青呈灰绿色。两种砚石俱质地细腻、发墨益毫,是理想的砚材。
岩源坑采石点之一
上丰石
歙县岩源坑彩带
【紫云坑】
紫云坑在歙县岔口镇周家村,主要出产紫云石。与绝大多数歙石青黛色不同,石呈紫红色或猪肝色,有的带有青绿色斑纹,石质较粗,但发墨快。石品主要有紫云、玉斑。
紫云玉斑
紫云砚是歙砚珍品之一,是解放后发掘出来的一种新品种歙砚石。产于皖浙赣边界的天目山西麓安徽省歙县岔口区周家村乡叶家山一带。故又称岔口石砚
【庙前坑】
庙前坑位于歙县岔口镇周家村与庙前村之间的公路旁,石色为青灰色。主要石品有水浪纹、罗纹等,石质细腻、发墨快,是优良砚材。现在,这个坑口已被乱石填没,坑口上方已建有房屋。
庙前坑位
【洽河坑】
洽河坑位于歙县武阳乡车川西南山谷中,交通不便。石色呈灰黑色及暗绿色。主要石品有罗纹、刷丝纹、牛毛纹等。
洽河坑采石点
【苏川坑】
位于小洲乡东南苏川村鸡公凸岭下。有三处采石点,石色灰黑。
渔岸坑 渔岸坑位于歙县森村乡渔岸村石桥边。所产砚石石色灰黑,石质一般。
新安江畔的正口、白石岭、北群等地均有砚坑,石品主要有水波罗纹、罗纹、金星等。
【豹斑石坑】此坑位于歙县三阳乡竹铺村,石质纹理犹如豹斑,故称豹斑石。此石量稀少,质地较硬,手感润滑,下发特好。
歙三阳乡竹铺村出产一种豹斑石
另外,歙县还有一些零星小砚坑,不再一一罗列。
三、休宁县砚坑
休宁县的砚坑主要集中在县城西南部皖赣交界处的障公山区。“流口石”为佳
主要有大连、冯村和前坦等矿点。汪村镇大连一带的砚石,可见罗纹、刷丝纹、银星、金星、金花等天然纹饰。可取规格砚料,但筋较多。汪村至大连及冯村一带有采坑十余处,均为露天开采,采场规模不大,长、宽、高均在3-10米之间,深(高)度较小,一般不超过5米。
岭南乡前坦矿点的砚石,可见鱼子纹,石质细润,裂隙发育。此外,板桥乡的漳前至花桥村一带,也有砚石板岩分布。
.休宁的绿石,或有铜钉
【大连砚坑】
(休宁砚石、流口石):属含粉砂板岩、含砂粉砂质板岩及粉砂质板岩。主要有刷丝纹、金星、银星、银花等纹理
大连砚坑位于休宁县汪村镇汪村至冯村一带,有砚坑约10处,均为露天开采,石品有刷丝、金星、银星等,统称为“休宁砚石”,也称“流口石”,部分砚石石质细润。
【岭南砚坑】
岭南乡砚坑位于休宁县岭南乡前坦、三溪、苦李山一带,其中前坦砚石坑所产砚石质地细腻、板理平整、鱼子纹明显,与婺源县所产鱼子纹砚石极其相似。.前坦砚石点,该点位于皖赣边界,属安徽省体宁县南乡管辖;
【冯村砚坑】
冯村砚坑位于大连坑西10公里左右,所产砚石质地较粗。
四、祁门县砚坑
祁门县的砚坑主要有四处,分别在上洲和胥岭。据记载:“祁门县出细罗纹石,琢砚酷似龙尾石,不易鉴别,可以乱真。”(据《唐公砚录》:“祁门县出细罗纹石,琢砚酷似龙尾石”)、石品有水波罗纹、罗纹、刷丝等,石质较好。
祁門出細羅紋,酷似泥漿石,但不不甚堅,色淡易乾,人多亂作婺源泥漿石
安徽祁门的淡绿色石砚
祁门石。石色黄绿
祁门的“南路丝石”...........
(最近祁门县发现多处地方有歙砚石矿资源。主要分布在该县芦溪乡中湾、胥岭乡胥岭和塔坊乡路公桥村等处。该矿由安徽省地质队勘探发现。)
信息来源:中国矿产资源网
五、黟县砚坑
黟县(据《黟县志》:“县产石,色青,歙人取作砚材”)
明时黟青石子砚
在黟县的方家岭和祁门县上洲、胥岭均有砚坑;其砚石石质较粗燥、性脆,取料困难且不易雕刻,少量石中可见到金星。
.绩溪县砚坑
最近发现在绩溪县发现的歙砚砚石矿,矿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具备规模开采的条件。...............
.泾县砚坑
泾县的彩带随形砚
还有:
宋代,
还有砚山藏砚楼说的:............宜丰县类似歙石的石种
宜春市宜丰县芳溪镇芭蕉农场现在新挖出的石料,像古螺纹坑石,吐丝螺纹!乌丁螺纹!犀角滴石料!
宜丰石料,石浆白,质地比较松上油的话很容易干..........新坑的石料应该像其他的不太出名的硯种一样,叫自己的名字。
北京四宝会上的修水石料
九江石
九江砚矿藏资源总体来说比龙尾歙砚要丰厚得多。比较典型的能做砚的品种是九江眉纹,九江银星等。
地处星子县华林乡 牙吉山九江砚矿场情形
九江石与龙尾石中相似石品相比,其石色偏淡,石质莹洁度、折光度均亚于龙尾石。
金星砚,又名金星宋砚,或称庐山青石砚。产自江西庐山脚下的星子县横塘镇箬岭。相传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金星砚石品种多,主要有金星、金晕、眉纹、罗纹、鱼子等五大类,一百多个品种。
庐山脚下横塘所产的金星宋砚![[转载]浅谈徽州“歙州砚”(未定稿) [转载]浅谈徽州“歙州砚”(未定稿)](//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古代砚人崭凿砚石的遗迹
![[转载]浅谈徽州“歙州砚”(未定稿) [转载]浅谈徽州“歙州砚”(未定稿)](//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砚人草堂存砚采用庐山金晕石制作
庐山紫金石所制,色紫有冰纹![[转载]浅谈徽州“歙州砚”(未定稿) [转载]浅谈徽州“歙州砚”(未定稿)](//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玉山罗纹石与龙尾石中的相似石品,可以发现玉山罗纹石石色偏淡,纹理单一,石质较松,敲击如瓦木声,下墨、发墨较慢。
而据元代江光启《送侄济舟售砚序》的记载,当时砚石产地范围则更为广泛,衢州的“三衢丝石”,祁门的“南路丝石”,歙县的“棉潭丝石”,宁国的“甲路丝石”等都曾作为歙砚的原料。
江光启云:“书之以告愿知砚者”,古时造假“採他山顽黝、滑枯、粗燥而有丝纹之石衔于旧坑之下,或反得高价,而真石卒不售。三衢丝石黑而顽;南路丝石暗而黝;绵潭丝石浮而滑;夹路丝石红而枯;木池山丝石枯而燥俱不宜笔墨,得之者反宝之。”
宣城石
原宣州石砚的还原是在旌德县白地镇。白地镇位于宣城市西南,白龙潭水流潺潺,几年人们发现这里的山石璘峋,品质如玉,漆缒蚀危ブ猩一个叫黄太海的人,对此进行开发,得到当地政府大力支持青年砚雕师张明和方红学对此石进行雕刻。雕硺精美石砚,人们爱不释手。宣州石砚本来在历史上就赫赫有名,现在还其本来面貌
徽州石雕取材来源主要有二:一是青黑色的黟县青石,二是褐色的茶园石,色泽有别,观感亦有差异。 |
(未定稿).....................既知其异,查诸书刊及网络。遂得以辨其坑位产地,
临时写的不够详尽清晰完整 还有些图片找时间传上来作补充 草草不恭,(图片摘自互联网) 仅供大家借鉴 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