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天平路树德坊

(2017-06-15 00:30:35)
标签:

杂谈

分类: 徐汇区
徐汇 天平路276—320弄   树德坊 
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 张玉泉   民国十大女作家之一 罗淑 
经典电影导演 费穆 都曾居住于此    树德坊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上海天平路树德坊
                             上图为树德坊两个弄堂口之一

中西方建筑文化融合的缩影天平路276—320弄“树德坊”,位于徐汇区衡山路与天平路交汇处,区域内梧桐树掩映,用充满浪漫主义情调及浓郁的文化气息来描述并不夸张。

树德坊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民国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涵盖花园洋房及新式里弄建筑,是近代海派民居的典型样本,可谓中西方建筑文化融合的缩影。

上海天平路树德坊        树德坊所有建筑的勒脚、窗套、檐口、墙面腰线则采用斩假石,使其完好地体现出建筑的历史沧桑感

文化名人聚居于此作为往昔上海滩高尚住宅区的典范,它成为了沪上人气颇高的中产阶级聚集区,也吸引了众多文化名人聚居于此,例如《小城之春》的导演费穆先生、中国第一位独立执业的女建筑师张玉泉女士、民国十大女作家之一的罗淑女士等。若想触碰上海滩往昔的洋气与繁华,不难说这里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上海天平路树德坊
         小区内三层楼高的老式里弄紧挨在一起。背靠刚刚改建成文艺生活社区的新衡山路地标-衡山坊

上海天平路树德坊
曾居住在树德坊名人之一:费穆(1906-1951),中国电影导演、编剧

大师费穆。中国电影史上真正称得上大师的人,恐怕不会超过十个。再苛刻一点,加上东方韵味、学贯东西啥的,则最多能留下五个,费穆是其中之一。

中国电影史册上公认的经典电影导演费穆先生就曾居住在这里(树德坊),其代表作《小城之春》开启了中国诗化电影的先河。据他女儿回忆:费穆先生住在这里的时候,邻里居民之间关系非常和谐,夏日的傍晚还经常会举办自拉自演的文艺晚会。请点击详情链接:费穆 (中国电影导演)

上海天平路树德坊
                     ↑ 中国电影90年历史上10部经典作品之一《小城之春》

经典作品《小城之春》是由费穆执导,石羽、李纬、韦伟、张鸿眉主演的一部剧情片。影片讲述了一个已婚女人在丈夫久病不起的情况下,再次见到昔日恋人时的故事。该片于1948年上映,1995年,被评选为中国电影90年历史上10部经典作品之一

费穆事业简历1932年,费穆执导了批判现实的剧情片《城市之夜》,由此受到关注;1934年,执导了剧情片《香雪海》;1935年,执导了伦理电影《天伦》,于中国电影史上首次以民族乐器配乐;1936年,拍摄了号召抗战的国防电影《狼山喋血记》;1937年,拍摄了戏曲电影《斩经堂》;1940年,执导了古装剧情片《孔夫子》;1941年,为中美两国第一次合作拍摄的影片《世界儿女》编写了剧本,随后退出影界;1942年,组建了上海艺术剧团; 1944年,创办新艺剧团;1948年,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生死恨》;1951年1月31,费穆因心脏病突发辞世,享年四十五岁。

上海天平路树德坊
新里墙面采用浅黄色喷毛压花处理
上海天平路树德坊
曾住在树德坊名人之二: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师张玉泉(1912-2004),享年92岁

张玉泉是第一代女建筑师,也是中国第一位独立执业女建筑师。四川荣县人。1934年张玉泉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38年与同为建筑师的丈夫费康创办了“大地建筑师事务所”,主要设计作品有上海大世界附近的金谷饭店、金谷农场、长乐路570弄蒲园等。1942 年冬费康病逝上海,张玉泉独自经营直至1950年。 

1950年张玉泉响应政府公私合营号召,将“大地”停业,临时受聘于上海市人民政府任建筑师。1951年张玉泉参加华东建筑工程公司工作,1954年张玉泉随公司迁京,后华东建筑工程公司改为一机部第一设计院。张玉泉历任主任建筑师、高级建筑师,被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的专家。1976年退休。 张玉泉在事业取得成功的同时,含辛茹苦独自抚养一双儿女成才。她的孙辈中也有注册建筑师,可谓建筑师世家。

上海天平路树德坊

 人物传记书籍《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师:张玉泉》(封面),作者:费麟 费琪,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请点击详情链接: 缅怀我国第一代女建筑师张玉泉

上海天平路树德坊 静安区长乐路570弄蒲园,张玉泉设计。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编号83

张玉泉设计。蒲园,长乐路570弄,12幢西班牙式花园洋房,因纪念法国军官蒲石(Rue Bourgeat)而命名。由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师张玉泉设计。1941年申报开始登出销售广告,1942年竣工。刚建成就抢购一空。1999年列入上海第三批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

上海天平路树德坊         曾住在树德坊名人之三:民国十大女作家之一的罗淑(1903——1938)

三十年代一颗新星,三十年代在中国文坛突然升起了一颗新星,以一篇《生人妻》引起了广大读者的 注目。她就是出生在四川省简阳县的女作家 罗淑。 罗淑,是她第一次发表作品时,巴金即兴给她取的笔名。她原名罗世弥,

罗淑是三十年代一位有影响的四川女青年作家。由于逝世过早,迄今很少为人所知,在解放后出版的各种现代文学史中,对她的作品亦较少论及。

1938年罗淑在生第二个孩子时被医生误诊,分娩后十八天即因产褥热客殇成都,享年才三十五岁。她在新文学园地中,是一株迟开而早谢的奇葩。

上海天平路树德坊                                         罗淑照片和著作

罗淑是现代中国18个重要的现代中国女作家之一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女作家在现代中国》(Writing Women In Modern China)之中,秋瑾、陈撷芬、陈衡哲、冯沅君、石评梅、庐隐、陆晶清、陈学昭、凌叔华、苏雪林、袁昌英、谢冰莹、丁玲、沉樱、林徽因、冰心、罗淑、萧红,并列为18个重要的现代中国女作家之一。

请点击详情链接:“带咸味”的女作家罗淑

上海天平路树德坊
  上图为树德坊两个弄堂口的另一个弄堂口

按语:建筑需要修缮,其曾经的人文历史需要挖掘、收集整理和传承。这才是优秀历史建筑的必要内涵。
经典的建筑和丰富的人文历史, 方能构成一幅美好的画卷,一篇值得传承的史篇。我愿意做出自己的努力和奉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