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康平路 吴昆生故居

标签:
杂谈 |
分类: 徐汇区 |
纺织大王吴昆生故居

吴昆生简介。上世纪经一战的爆发后,海外大大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入,而大大增加了对中国面粉和棉纱的需求,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市场的发育和活跃。
上海滩当时赫赫有名的吴昆生、陆巽甫、和他们的铁哥儿们,就是号称三姓六兄弟,即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王尧臣、王禹卿兄弟,浦文渭、浦文汀兄弟,见棉纱的利润很大,而且社会需求量日见增长,于是合伙向棉纱行业大举进军,创办了申新纱厂。至1932年,申新系统拥有9厂,成为民族资本中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纺织企业集团。吴昆生后去香港,任香港伟伦纱厂董事长。

罕见之建筑。康平路4弄3号是当年法租界内十分罕见的平房式洋房,室内卫生设备、上下水的管道、壁炉等一应俱全。这类建筑不仅在康平路是唯一的,在法租界内可能也是罕见的。
1956年以后,这里曾经成为了“申新”九厂休养所,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的工人们,在工会的组织下这里休养。
“黄园”和“新黄园”。上世纪30年代,上海著名园艺家黄岳渊在真如日占区的“黄园”每逢花时,社会名流裙屐联翩,到黄园吟诗作赋,黄园成为了文人名流的集聚地。当时的上海有“不识黄园菊,枉为上海人”之说。
抗战爆发,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以“中国不可能有这么大规模的私人园艺农场”为借口,黄岳渊位于真如的黄园,成为“非私有财产”被查封,并派日军驻守,黄岳渊全家10余人被迫迁居。
时任上海申新第九棉纺厂总经理吴昆生,因黄岳渊曾修建他的花园而结下友谊,知道此事后,主动向黄氏父子提出,他在法租界康平路有一块不到2亩的空地,由吴出资建房,黄家以租赁方式在那里建房安家,在这仅一亩多地块内建造了一座以中国江南园林风格为主,兼容西方园林风格的“新黄园”。
↑
蓄须明志的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
梅兰芳蓄须明志,在康平路4弄3号“新黄园”隐居。抗战期间,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坚不事敌。日伪要梅先生宣传“日中亲善”,遭拒绝后又不甘心,于1944年企图通过给梅先生做寿,诱逼他重登舞台。。1944年10月,梅先生为了躲避日本人和一些“说客”的纠缠,在朋友的帮助下到康平路4弄3号黄园避生,梅兰芳一行边赏景观花,边与黄岳渊真诚交流,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几天后,梅先生派专人送给黄岳渊一张七吋的照片和一幅他亲画的梅花,以表感激之情。
请点击:梅兰芳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