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 康平路 吴昆生故居

(2017-05-22 00:30:56)
标签:

杂谈

分类: 徐汇区
徐汇 康平路4弄3号
纺织大王吴昆生故居    黄岳渊之“新黄园”   梅兰芳隐居地   建于1940年
上海 <wbr><wbr>康平路 <wbr><wbr>李祖夔故居                                       康平路东起‎高安路, 上图为康平路1号
                     
从本期博文起, 将系列介绍康平路路上的历史建筑

                               请点击我博文:康平路1号凶杀案所在地

       康平路简史法租界公董局于1922年修筑康平路,路名是以法国侨民的名字命名,它原名麦尼尼路(Route Magniny Marcel)。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上海法租界时改名康平路。

       上海的权力中心。康平路是上海市徐汇区的一条街道,东西走向康平路因中上海市委位于此地而闻名,有时也被用为中共上海市委的代称,为上海实际的权力中心。沿路为上海著名住宅区

       “康平路事件”1966年12月30日在康平路上发生了康平路事件,中共上海市委陷于瘫痪,社会生活极度混乱。“康平路事件”是全国大规模武斗的开端。

       请点击康平路事件

▲上海 <wbr>康平路 <wbr>吴昆生故居

                        ↑   康平路4弄3号,过去的主人是上海纺织大王吴昆生

吴昆生简介上世纪经一战的爆发后,海外大大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入,而大大增加了对中国面粉和棉纱的需求,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市场的发育和活跃。

上海滩当时赫赫有名的吴昆生、陆巽甫、和他们的铁哥儿们,就是号称三姓六兄弟,即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王尧臣、王禹卿兄弟,浦文渭、浦文汀兄弟,见棉纱的利润很大,而且社会需求量日见增长,于是合伙向棉纱行业大举进军,创办了申新纱厂。至1932年,申新系统拥有9厂,成为民族资本中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纺织企业集团。吴昆生后去香港,任香港伟伦纱厂董事长。

▲上海 <wbr>康平路 <wbr>吴昆生故居                      康平路4弄3号,是罕见的平房式西洋式

罕见之建筑。康平路4弄3号是当年法租界内十分罕见的平房式洋房,室内卫生设备、上下水的管道、壁炉等一应俱全。这类建筑不仅在康平路是唯一的,在法租界内可能也是罕见的。

1956年以后,这里曾经成为了“申新”九厂休养所,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的工人们,在工会的组织下这里休养。

▲上海 <wbr>康平路 <wbr>吴昆生故居                              ↑  请点击著名园艺家黄岳渊 (1880~1964)

“黄园”和“新黄园。上世纪30年代,上海著名园艺家黄岳渊在真如日占区的“黄园”每逢花时,社会名流裙屐联翩,到黄园吟诗作赋,黄园成为了文人名流的集聚地。当时的上海有“不识黄园菊,枉为上海人”之说。

抗战爆发,日本侵略者占领上海,以“中国不可能有这么大规模的私人园艺农场”为借口,黄岳渊位于真如的黄园,成为“非私有财产”被查封,并派日军驻守,黄岳渊全家10余人被迫迁居。

时任上海申新第九棉纺厂总经理吴昆生,因黄岳渊曾修建他的花园而结下友谊,知道此事后,主动向黄氏父子提出,他在法租界康平路有一块不到2亩的空地,由吴出资建房,黄家以租赁方式在那里建房安家,在这仅一亩多地块内建造了一座以中国江南园林风格为主,兼容西方园林风格的“新黄园”。

▲上海 <wbr>康平路 <wbr>吴昆生故居

                             蓄须明志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

梅兰芳蓄须明志,在康平路4弄3号“新黄园”隐居抗战期间,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坚不事敌。日伪要梅先生宣传“日中亲善”,遭拒绝后又不甘心,于1944年企图通过给梅先生做寿,诱逼他重登舞台。。1944年10月,梅先生为了躲避日本人和一些“说客”的纠缠,在朋友的帮助下到康平路4弄3号黄园避生,梅兰芳一行边赏景观花,边与黄岳渊真诚交流,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几天后,梅先生派专人送给黄岳渊一张七吋的照片和一幅他亲画的梅花,以表感激之情。

  请点击:  梅兰芳蓄须明志故事

       请点击:梅兰芳生平           

 

▲上海 <wbr>康平路 <wbr>吴昆生故居

 按语:一处寂静的建筑,蕴含着曾经的人文历史, 是那时的社会写照, 也时那时人的品格之映照。他们都是曾经的名人, 但也都是有品格的凡人。有的善创实业,有的精于园艺,有的叱咤舞台风云……,历史不该被抛弃, 优秀的人文精神应永远彪炳于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