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复兴西路 修道院公寓

标签:
杂谈 |
分类: 徐汇区 |
修道院公寓
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

这幢建筑原名修道院公寓(The Cloister)。这只是取了个The Cloister的名而已(名同修道院),其实与修道院毫不相干。该公寓原本是英商密丰绒线厂厂主的住宅。
小家碧玉般的优秀建筑。一提到“万国建筑博览会”,人们首先会想到上海的外滩。诚然,外滩是一个典型,如同巨作,高大而辉煌。然而,很多散落于上海大街小巷之中的小家碧玉般的优秀建筑,也不失为这个博览会的夺目展品。譬如,在我们面前的修道院公寓,就是一幢保护较完好的,代表了1930年代西班牙建筑风格的公寓。

修道院公寓建筑分前后两幢,前幢为二层,后幢为三层。前后两幢之间以连廊连接,这种连廊就是西班牙风格的体现。内外细部构件均带有西班牙式烙印。如公寓门窗多用铁花格栅,室内部分分隔亦用铁花栅栏,这在一般低层公寓中并不多见。
建筑外观和室内装修均为西班牙式风格。立面除筒瓦坡顶、券齿线脚,螺旋形柱外,还采用拱券窗洞、弧形断檐山花、铸铁窗栅等。建筑内分隔变化较大,但是西班牙风格装修包括绞绳形式柱,铁花格栅、木门等,均保存较好。
建筑特色和看点。外观和室内装修均为西班牙式风格。立面除筒瓦坡顶、券齿线脚,螺旋形柱外,还采用拱券窗洞、弧形断檐山花、铸铁窗栅等。建筑内分隔变化较大,但是西班牙风格装修包括绞绳形式柱,铁花格栅、木门等,均保存完好。
左侧为面临永福路上的车间等辅助用房(三层)
修道院公寓,是英商密丰绒线厂老板来沪创业初期的家业。原是英商密丰绒线厂老板的住宅,前幢为住宅(面临复兴西路),后幢为车间(面临永福路)。前店后作死小企业的模式,而密丰绒线厂在《中国建筑史》列为近代颇有规模的工业厂房,1930年开始在杨树浦择地建厂,先建毛纺部、染部,后来又建纺部和仓库,厂房面积几万平方米,机器设备全部进口。厂区的三分之一用地用以建造外籍高级职员住宅区,花园洋房并配有网球场。由此推测,此地史密丰绒线厂来沪创业初期的家业。

垄断世界绒线业名牌的“蜜丰”绒线厂。在杨浦波阳路400号有一家老牌绒线厂,即英商密丰绒线厂,建于民国21年,民国23年投产。垄断世界绒线业名牌的“蜜丰”绒线生产落巢上海,成立了英商蜜丰绒线厂中国分厂。该厂建筑由英人普伦设计,马海洋行承建,1959年由政府作价购买。后更名上海第十七毛纺厂。
原英商密丰绒线厂(此为《上海地方志》上名称,又有称蜜丰绒线厂,“蜜丰”为英绒线名牌,后在上海生产的绒线用“三蜂”牌商标,质量决不逊色于原产地的“蜜丰”绒线。在沪还遗留下三处人居住宅,分别为英国老板住宅、领班住宅和高级职员住宅建筑。这些建筑定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请点击我的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