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 武康路 黄兴故居

(2017-02-22 14:00:03)
标签:

杂谈

分类: 徐汇区
徐汇 武康路393号
探究真实的黄兴故居(本体),建于1915年
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编号138
上海 <wbr>武康路 <wbr>黄兴故居
传说的中的武康路393号黄兴公馆
       我在武康大楼那里, 遇到 了一位居住在这里的老上海先生,他除了热情地介绍了武康大楼之外, 还领我来到这个黄兴故居,人称“黄公馆”。
       在众多的文章中, 上图是
黄公馆的标志性建筑。尽管这里“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和“黄兴旧居”的铭牌把钉在上,但经我再三的探究,上图建筑并非是真正的黄公馆本体建筑,而是在黄兴故居旧址近处上建于1933年的后续建筑
       注:本文中的福开森路393号即为现在的武康路393号黄公馆。
上海 <wbr>武康路 <wbr>黄兴故居
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编号138
     黄公馆建筑实分为南幢和北幢两个部分:早期部分是南幢,建于1912年,新古典主义建筑样式(现在武康路上看不到)。后续部分北幢,建于1933年(即上图),装饰艺术派风格。

     为了撰写本博文, 我绞尽脑汁地寻找黄公馆本体建筑南幢的历史资料,最后总算找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图文。
上海 <wbr>武康路 <wbr>黄兴故居

      黄兴的寓所实际是在今日沿街大楼的南面,是一幢英国乡村式花园洋房。但使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武康路上为何见不到这幢体量庞大,结构复杂,装饰繁烦的优秀历史建筑,而大家都把目光和镜头,不约而同地聚集于那1933年的后续建筑上, 而非黄公馆的建筑本体上

上海 <wbr>武康路 <wbr>黄兴故居
      黄兴故居的来由。 黄兴故居此建筑原是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驻沪交涉使司之衙署。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既立,外交部设“驻沪交涉使司”,在福开森路(即现在的武康路)393号建造驻沪交涉使司之衙署,1912年开始建造,至1915年完工建成。后393号遂暂由黄兴寓居。
上海 <wbr>武康路 <wbr>黄兴故居
真正的黄兴故居的原始本体建筑图片

      整幢洋楼属混合结构,三开间,四层楼,属于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新古典建筑,建筑的有左右对称的大理石露天台阶,花岗石作墙角基础。外墙立面的清水水泥大砌块衬托出浅色的横直线条。檐上有浮雕,南立面二三四层有弓形花水浪阳台,左右用厚实的“牛腿”支撑,起到装饰作用。阳台用罗马短柱栏杆,显得典雅华美。屋面用四坡顶红瓦覆盖。山墙露木构架。

     室内装饰也颇为讲究,室内楼梯采用曲尺型转弯,其栏杆也是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踏步多用花岗石,地面用花瓷砖。卧室用柳安木地板,内墙面用柚木做护壁,天花板用石膏花饰图案,多用重叠线脚,整个室内环境显得典雅之极。

上海 <wbr>武康路 <wbr>黄兴故居

 

                               黄兴(1874年—1916年)

      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1916年黄兴病故于上海。1917年移柩长沙,同年4月15日,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

上海 <wbr>武康路 <wbr>黄兴故居

                                黄兴灵堂于福开森(现武康路)393号

 

        1916年10月31日,黄兴于福开森路393号赍志以逝,时年四十有二。孙中山躬为治丧,北京政府亦决议国葬。12月21日至22日,设黄兴灵堂于福开森393号。

上海 <wbr>武康路 <wbr>黄兴故居

                                                            黄兴 墓地

      1917年3月,黄兴被葬于长沙岳麓山,市民参加送葬者达十余万之从,为古今罕见。(黄兴是 湖南省长沙人)

上海 <wbr>武康路 <wbr>黄兴故居                                         李石曾(1881-1973)
       黄兴病逝后, 该建筑几易其手。
福开森路393号所居之人物,非独黄兴也。然今人止知黄,乃不知有孔祥熙、李石曾,段祺瑞等。

      1917年,福开森路393号为孔祥熙买得。数年后,其值益昂,孔乃卖之。

      接着,福开森路393号为李石曾(1881-1973)寓所。《民国二十四年上海年鉴》“名人录”载曰:“ 李煜灜,字石曾,河北高阳人,五十五岁,中央监察委员,中国建设银公司董事,中国农工银行董事长。住福开森路三九三号。”

上海 <wbr>武康路 <wbr>黄兴故居该合影背后之建筑即为原黄兴之寓所。

      1932年蔡元培、吴稚晖等在此创办上海国际图书馆,它是日内瓦中国国际图书馆的分馆,也是中国第一家国际专业图书馆。

     请见我博文:世界文化合作中国协会、上海中国国际图书馆

 

     上图:1933年5月,世界文化合作中国协会筹备委员会第一次常务会议出席人留影于福开森路393号。坐者为张静江。后排左起:吴稚晖、蔡元培、褚民谊、陈和铣、庄文亚、李石曾。

上海 <wbr>武康路 <wbr>黄兴故居      1936年,世界社创办世界学校于福开森路393号。学生在黄公馆前载歌载舞,料拍摄年代为上世纪30年代中叶。
上海 <wbr>武康路 <wbr>黄兴故居

     陶觉(1905-1994),陶玄(1898年-1972年,女,中华民国教育家)之妹,抗战时期任世界学校校长。陶觉将其女陶寅学步,摄于上世纪30年代末。

 

上海 <wbr>武康路 <wbr>黄兴故居武康路393号的武康路旅游咨询与徐汇区老房子艺术中心

改革开放后,武康路393号原世界社(亦淮二小学)礼堂尝赁于商贾,以为货栈。2010年4月,礼堂得为武康路旅游咨询与徐汇区老房子艺术中心。

       武康路393号, 黄兴故居的门牌号,也是武康路旅游咨询与徐汇区老房子艺术中心的门牌号。
上海 <wbr>武康路 <wbr>黄兴故居武康路旅游咨询与徐汇区老房子艺术中心内景

上海 <wbr>武康路 <wbr>黄兴故居武康路旅游咨询与徐汇区老房子艺术中心内景

      这个恢弘的大厅,美轮美奂空间是这幢楼的精髓之处,雍容华贵顶灯,照亮整个大厅,光可鉴人的大理石地坪。

      当这个吸引眼球的大厅, 气派很欧化,很金碧辉煌。但这里毕竟不是黄兴故居的历史建筑本体。而那个含有真正历史含意的建筑本体, 则被掩饰了。让我深深叹息!那就看一下下图的故居建筑的本体,现在的真实面貌吧,让我惊讶!
上海 <wbr>武康路 <wbr>黄兴故居

黄兴故居的本体建筑现在的真实面貌,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天啊, 难怪在路上看不见现在的这老建筑,它已被封闭在其他建筑包围之中,而且已被阉割得面目全非。这还是当年让汪精卫都看得叹为观止的英式建筑吗?这副的模样, 还能见人吗?还能算得上被保护的优秀历史建筑吗?
      在武康路上,为什么现只能见到1933年的后续建筑北幢, 而不见该本体建筑南幢的原因, 各位自己去琢磨吧。除了宣传黄兴的历史功绩之外,
黄公馆还剩下什么?
      按语:本博文在考证黄兴故居本体及其全程的沿革,花费了我很多精力。同时也感谢
    武康路393号    所述图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