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 淮海中路1754弄
真品还是赝品的霞飞别墅
邵洵美等名人故居 建于1930年
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编号133
↑霞飞别墅
位于淮海中路1754弄的前门
“外国弄堂”:霞飞别墅原先是一组西班牙式的联体别墅,是英国人艾来克1919年开始建造的。解放前,人们叫它“外国弄堂”。与众不同的是,它的瓦片并非西班牙式的筒瓦,而是法国式的菱形平板瓦。因住家多为洋人,故每到夜晚,常有钢琴、小提琴声传出,加之树影婆娑,月华如水,确实够浪漫的,可见这“外国弄堂”并非浪得虚名。
注:现霞飞别墅门牌号是淮海中路1768号,
但优秀历史建筑上的铭牌上是
淮海中路1754弄。
↑淮海中路1754弄霞飞别墅东侧首幢建筑
当之无愧地成为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霞飞别墅建于1930年,联立式建筑花园洋房,20多幢均为二至六单元联体方式构成,但建筑式样相近而又各不相同,统一中富于变化。墙面均为水泥拉毛,坡顶较陡,铺设鱼鳞状瓦片部分门窗,洞口为弧形拱券形,整体装饰较少,带有一些西班牙建筑特征。虽为联体方式,但品质并不亚于独立式花园住宅,因此当之无愧地成为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编号133
推倒重建的霞飞别墅现在是真品还是赝品之争议。霞飞别墅于1994年曾被评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但霞飞别墅曾于2001年上海元汇房产推倒重建。成为当时老房子里弄的样板小区,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上海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最近一些院士和工程师又拿出霞飞别墅这历史保护建筑,被推倒重建的旧事来说事。
一些院士和工程师认为: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如今这片洋房已经全部换成了赝品——拆掉后重新建造的住宅,虽然“尽可能恢复原样”,但假的终究再不会变成真的:老房子的珍贵不仅是她的年代久远,不仅是她的艺术价值,还在于这个物质实体的真实地留存了一段历史。
一起来“保存原真”。建筑专家们在给媒体的信中恳切地指出:“保存原真”,才是今天我们保护历史建筑的关键词。
↑ 这是武康路333号,即霞飞别墅位于武康路的后门。过去也通淮海中路,淮海中路前门的牌号是1745弄,现在霞飞别墅成了私家宅院,就不让外人通行了。
建筑专家的呼吁:在欧美许多国家,历史建筑复建的例子并非没有,但大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比如,战争和突发灾害造成了历史建筑的严重破坏,复建的需要是存在的。不过即便这样的复建也必定千方百计留下遗物,哪怕只剩一点残垣碎片,也会让它们留存在新的建筑中。
“模仿重建——我们再也不能以这样的方式来保护祖传的宝物了!”这是建筑专家的呼吁,也是对上海的提醒。
↑1980年代的淮海中路1754弄,当时行人还可以穿越此弄,来到武康路
↑霞飞别墅17号住过大才子邵洵美(1906-1968)
邵洵美是新月派诗人,散文家,出版家,翻译家。他的诗集有《天堂与五月》、《花一般的罪恶》;译作有拜伦的《青铜时代》、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士》、泰戈尔的《两姐妹》等,是译坛的一流翻译家。
邵洵美他祖父是当过台湾巡抚、上海道台的邵友濂,外祖父是赫赫有名的盛宣怀,并与徐志摩、郁达夫、林语堂、沈从文、徐悲鸿、刘海粟、叶浅予等交往甚密。
↑这是1938年项美丽摄于上海“外国弄堂”(即霞飞别墅)家中
霞飞别墅9号则住过美国《纽约客》杂志社的记者项美丽(1905-1997)。她的美国名字叫艾米丽·哈恩(Emily·Hahn),中国名字是邵洵美以汉字的谐音给起的,因著有《宋氏姊妹》(1940年在美国出版)而声名鹊起。
据传,邵洵美与项美丽有过一段恋情。抗战期间,两人曾联袂出版了抗日月刊《自由谭》和英文月刊《直言评论》(《Candid
Comment》)。1938年,毛泽东七易其稿,完成了《论持久战》。
引自详见:缀合记忆的碎片——我所知道的武康路(10.9.27)
↑多房连体别墅
霞飞别墅有27幢有4房和5房之分,以2房朝南2房朝北设计为主,厅朝南,每幢都带100—250平米私家花园。
典型的豪宅
霞飞别墅现约20万元元/平,住户大都是跨国公司老板和CEO,年龄40岁以上,出租占比20%,自住占比70%,空关占比10%。
↑多房联体构成独立别墅住宅
虽为联体方式,但品质并不亚于独立式花园住宅,因此当之无愧地成为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
按语:我非常赞同专家所言:
如今这片洋房已经全部换成了赝品——拆掉后重新建造的住宅,虽然“尽可能恢复原样”,但假的终究再不会变成真的。
历史建筑复建的例子并非没有,但大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