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淮海中路 法租界公董局

标签:
杂谈 |
分类: 黄浦区 |
法国公学,法公董局综合办公楼
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公董局历史沿革:法租界的最高管理机构则叫做公董局,它在今天淮海中路375号。
公董局在成立时的1862年(清同治元年)叫做大法国筹防公局,它统管法租界事务,直属于法国驻沪总领事的领导。1865年(清同治四年)起,确定译名为上海法租界“公董局”。
公董局起于1862年4月29日,终于1943年7月30日,法国维希政府与汪伪政府签订协议,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和租界,上海法租界被收回,法租界公董局亦于同日解散。

↑

公董局大楼建筑特点:这栋假3层建筑于1909年竣工。占地6307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800平方米。新古典主义风格。平面规整对称,两端及中部向南北两侧略有前出。外墙是一抹清水红砖。勒脚、窗口、主入口女儿墙采用仿石式样,四坡红瓦屋顶。结构对称,主楼中央为高大的拱券门。风格古典、庄重。1998年修缮加固,内部布局有调整。
公董局董事会组织机构:董事会是公董局的权力机构,租界内的重大问题都必须经董事会讨论并经总领事批准后执行。董事会初设财务工务、警务2个委员会。到1936年,有工务、财务、教育、卫生救济、交通、园艺、地产、厘正房捐、医院管理等9个委员会。公董局成立时,由法驻沪总领事任命董事会董事。1866年改由选举产生董事。1927年起,董事会由临时行政委员会代替,直至公董局结束。



拍摄这些位于路边的历史建筑, 是最顺利舒畅的过程。
我填补了一个知识的盲点:法租界公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