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 淮海东路70号
中法学堂( 1886年) 西楼
(1913年) 东楼 (1923年)
光明中学
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编号77
↑从位于西藏南路校门口拍摄,中法学堂西楼(西翼)
中法学堂,现光明中学简介:
1866年法文书馆
→
1913年中法学堂→
1946年中法中学→1951年光明中学
学校地处上海市中心,与淮海路、南京路商业圈毗邻。中法学堂是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法公董局(公董局相当于公共租界的工部局,是旧上海法租界最高的市政组织和领导机构),设立以教授华人法语为主的一所学校。同年2月26日开学,专授法文。所有学生一概免去学杂费,书籍也由学校免费发给学生。
中法学堂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编号77。中法学堂主要的历史建筑是两幢:一是1913年竣工的中法学堂西楼(西藏南路沿街),
二是1923年竣工的东楼(面向校内操场)。
↑上图为1913年竣工的中法学堂西楼(西翼,
三层),马路是今西藏南路,图左端方向为北。
↑
20世纪20年代的中法学堂(今光明中学),位于法大马路敏体尼荫路(金陵路西藏南路)口东南角
学校前身为法文书馆:
1886年法租界公董局董事萨坡赛因法租界华籍巡捕不懂法语,难以执行任务,提议办一所专授法语的义务学校。于是公董局从慈善救济费中抽出600两银子,办了法文书馆,招收中国学生,免费入学学习法文,而对华捕则办夜校部,因他们多数文盲,所以只教法语会话和专业用语
1913年在今址修建新校舍,改名为中法学堂:
1909年,公董局将法文书馆交给天主教母会修士(地位低于神父,江南一带天主教徒称之为相公)管理,担仍受到公董局控制。1911年因原处要建电站,曾一度到宝昌路(后改名霞飞路,即淮海中路)的尚贤堂上课。1913年在今址修建新校舍,改名为中法学堂。

↑
1900年上海法租界华人巡捕
1886年法租界公董局董事因法租界华籍巡捕不懂法语,难以执行任务,办了法文书馆(中法学堂前身)
↑中法学堂西楼(西翼),右侧高层(黄色外墙)是新建大楼
49年前的历史:
光明中学是沪上百年名校、前身为“中法公学”,建于1886年,是上海两所具有“ISE授权国际招生”的中学其中之一(另所为复旦附中)。学生毕业后可在法商洋行等谋职,优秀学生派赴法国深造。学校优越的条件吸引了众多的华人子女入洋学堂读书。1946年,中法学堂由天主教中国修士接办,改为私立中法学校,更名为“中法中学”
49年后的历史:
1951年学校易名为“光明中学”,为私立学校,1953年学校改为公立,隶属邑庙区。1958年被定为首批市重点中学,1978年被定为区重点中学;2005年被命名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校门曾由原来的西藏南路179号移至淮海东路70号,现在又重新移至西藏南路,为区别原来号码现定为181号。
↑上图建筑为如今的中法学堂西楼,1913年竣工,沿西藏南路街面
西楼建筑特点:
外墙为清水黄砖墙,白石灰勾缝。建筑为新艺术派与罗马风格混合的折衷主义式。竖向线条为主,分层装饰白色腰线,庄重简洁。

↑上图为1923年竣工东楼(东翼),
面向操场
东楼建筑特点与布局:
从淮海东路70号校门口拍摄, 这是
东楼(东翼),于1923年竣工。混有新艺术运动和罗马风的折衷主义风格。平面山字形,两翼向前伸出较长。立面以竖线条构图为主,采用落地长窗。
下有地下室,底层高于地面约1米许。造得十分坚固、墙壁很厚,随时可以作为兵营。
一、二层都是教室,现大门设在淮海东路,围墙内就是大操场,占地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725平方米,三层,平面凸字状,分中部及左右两翼,中部走廊两面皆有教室,两翼北面有教室。中部及西翼建于1913年,1923年因增设小学部,造了东翼外观相同,为新艺术派与罗马风格混合的折衷主义形式,清水红砖墙,三层屋顶前上方,原有法文“法公董局设中法学堂”,现为“光明中学”四个字。各层窗为长方形.外加百叶窗。当年教室内冬季装有火炉。
↑上图是1923年竣工的东楼(东翼)民国老照片,
面向操场
1923年在原教学楼的东翼增建了东楼,这幢三层砖混结构的教学大楼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725平方米,呈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山”字形内廊式平面布局,两翼向前伸出较长。
↑上图为西藏南路校门左侧的,1913年竣工的中法学堂西楼(西翼)
中法学堂教学:
中法学堂教学分小班、中班、超班等.中文课每周只有四小时,教的是《古文观止》、《秋水轩尺牍》之类,大部分时间则教授法文。学生第一年入学还得由法租界的殷实店铺盖章担保,但每年仍有很多青少年投考这所学校。因为毕业后,将由学校保送到公董局、巡捕房、救火会以及法国、比利时等法语国家的企业、银行供职,故贫寒之家长,多将子弟送入此校,但也有少数有钱人家的子弟,如杜月笙、张啸林等的儿子。
按语:
这是一个中学学校,也是一个不得任内的场所, 我围着学校走了几圈,
尽力想拍摄一些合适角度的照片,这费了我不少时间。
另外,
在撰写博文查资料时, 我逐步理解了学校的三次建筑,四次改名的时间从中获得了相关历史情况。
让我最好奇的是:此学校创建的初衷,竟然是为了解决上海法租界华人华籍巡捕不懂法语,
为巡捕补习法语的学校。上图的百年前的上海法租界华人笔挺的制服和锃亮的皮鞋特别醒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