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
延安中路877弄22号
近代文化史上著名诗人 词家和文学家 中国最年长右派
冒广生故居
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编号89
关于模范村,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撰写的上海住宅建设志《新式里弄住宅》是这样记载的:民国17年由中南银行投资,在静安区福煦路(今延安中路)887弄建造的模范村,亦为砖混结构,三层楼,13排,77个单元。

延安中路877弄模范村,弄口的铭牌(上图)上显示
:冒广生(1873-1959)…….1931年至1959年一直在此(模范村22号)居住……
其后一直为其他居民使用。
请点击:冒广生生平详情
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编号89
模范村22号冒广生故居前门
冒广生(1873~1959),冒广生1873生于广州,因出生于广州而得名。我国近代近代文化史上的著名人物,著名诗人、词家和文学家。冒广生乃名门之后,其先祖为元世祖忽必烈系元世祖忽必烈.
冒广生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朝,解读他身上发生的事情让人扼腕,令人感叹。
模范村22号冒广生故居前门
光绪二十年举人,历官刑部郎中、民国财政部顾问、全国经济调查会会长等职务。他博学多闻、熟知掌故、擅版本考据之学,治《管子》有所得。还专长词章,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清代中国名人传》和哈佛大学《中国文化界人物总鉴》中都载有他从事学术研究的传记和著作简目。;
民国后,历任北京政府财政部,农商部全国经济调查会会长,江、浙等地海关监督,抗日战争前任中山大学教授。后任国史馆纂修。
模范村22号冒广生故居后门
建国后,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特约顾问,上海文史馆馆员。著有《冒鹤亭词典论文集》、《疚斋词论》、《小三吾亭诗文集》。编有《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永嘉高僧碑传集》.
模范村冒广生旧居,是一代名流时常涉足的地方,上世纪30年代徐悲鸿曾携夫人蒋碧薇来拜访,50年代陈毅、齐燕铭也曾来探望,1955年刘海粟前来请之为其60生日做诗,梅兰芳每次到上海,总会来看望。
1957年,他85岁时,《人民日报》刊登了他撰写的《对目前整风的一点意见》文章。第二年,即1958年,即便冒广生是如此的德高望重、如此的高龄,还是成了最年长的右派。
http://img.wzrb.com.cn/articlefile/20130517/20130517274014.jpg
1915年7月,冒广生(右四)为海和德(右三)返英述职送行。
1959年,冒广生于上海病逝,葬于苏州灵岩山五龙公墓。其墓在“文革”中被毁。

赵朴初题写的墓碑
1993年,其子冒舒湮在北京植物园内樱桃沟——其家退谷墓园第五女景缓和第六女景琮“双女坟”处建衣冠冢,赵朴初题写碑文。
冒广生作为具有士大夫气质的学者,不仅对经学、史学、诸子、诗词都有深入的研究,学术面颇广,他一生中经历了数次社会大变革,他均能积极态度和行动投身于有益的社会变革中,然如此之明白人,数度历经磨难,最终还难逃人生的最后一击,令人扼腕!
冒广生1931年在模范邨落成时,就已入住模范邨故居,该寓所最多时住过祖孙三代二十几人,可谓冒氏大宅门(见2014年5月20日《文汇报》《祖父在模范村的日子》)。
整个模范村构成以单行列式布局为主,4-7个单位构成一栋,单开间每户平均面积202平方米左右。房屋均为砖混结构三层,联排式,坐北朝南整齐排列。外立面现粉刷为红白相见的颜色,底层有小花园,院墙上有铁栅。四坡红瓦屋顶,带挑出的房檐,顶部有露天晒台。
模范邨一层的南侧为客堂及餐厅,客堂与餐厅之间没有明确的墙体分割,是一个连贯的整体空间。北侧为服务性出入口的厨房,后天井.厕所及兼有功能的楼梯间等。各户不单独设车库,而是集中设置在基地的东侧。二楼与三楼的南侧为主卧室,北侧为用作小孩或佣人卧室的亭子间,南北卧室之间夹着的是带浴盆的大卫生间及楼梯间。
模范邨外观立面为水泥砂浆抹灰,并涂有涂料。南侧的开窗较大并做有混凝土制窗套,窗间饰有贯穿三层的方形壁柱,立面较为简洁,三层八角形阳台栏杆饰有铁花,阳台板也有线脚装饰。屋内为平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