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 延安西路221号
宏恩医院
华东医院(南楼) 建于1926年
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
编号39
延安西路221号现是华东医院,原为1926年建成的宏恩医院,是一位无名氏赠给租界工部局的一家综合性的医院。是上海有名的为高干、高知看病的华东医院。
1926年建成的宏恩医院已有近80年的历史了,但仍保存的很完整。设计者是后来设计国际饭店的匈牙利建筑设计师邬达克,由潘荣记营造厂施工。建院初期为教会设立的疗养院,后来逐步发展为政府官员和富商服务。
新中国成立后,该院外籍及教会医务人员撤离,处于废置状态。1950年10月解放军上海市军管会接管宏恩医院,移交给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上海市政府在1951年8月改建宏恩医院创办华东医院,并将其定位于保健医院,担负华东及上海市局级以上党政军领导干部、一等2级以上专家教授和外宾的医疗保健任务。
文革结束后医院逐步向社会开放。华东医院已从单纯的干部医疗保健医院发展成为一所以老年医学、保健康复为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进入延安西路221号医院车辆进出的大门,迎面就看到灰色壮观的南大楼,就是原宏恩医院的主大楼,
即医院的南大楼。大楼建筑式样具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内部装修考究,设施齐全。宏恩医院南大楼,
被列入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编号39。
原宏恩医院的主大楼, 即医院的南大楼(背面)。
上为南楼南立面。整幢大楼建筑风格的特征以南楼的南立面尤为突出。楼顶有3个以立面纵轴为对称线、宽大凸出的三角形拱券顶,中间的拱券顶离地高近24米,两侧的稍矮,连接它们的是带有栏杆的女儿墙。

大量立柱的运用,体现出设计者对欧洲古典主义建筑样式的追求。

楼顶有3个以立面纵轴为对称线、宽大凸出的三角形拱券顶。三角形拱券的立面外凸,从上至下带动出3个凸出的立面。凸出立面分层对应设置比例适度的立柱,贯通立面,自下而上稳妥地承托着顶部拱券的底边。

南立面中央大厅入口是整个建筑的主题所在。入口前的踏步平台上1排6组双柱式立柱,高8米,顶部为锦杯造型。入口有5扇高3.5米、宽1.8米的圆拱大门,并配有落地玻璃窗,门间的立柱与平台上的立柱前后构成叠柱形式。2~5层各自形成敞廊式阳台。
中央大厅入口的两侧以及大厅里面都有呈交叉筒形拱顶的券廊,建筑风格内外统一,精致道地。该建筑各部分的尺度有着严谨的数理关系。底层拱券的设置数东、西两端为3个拱券门,中央大厅入口为5个拱券门,其两侧的敞廊各为7个拱券门等等。这使整个建筑构图呈现出古典主义的理性美感。
1936年11月2日,前中华民国总理、临时执政段祺瑞因胃病出血死于上海宏恩医院。12月,段家将灵柩运至北京,暂厝于西山卧佛寺。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段祺瑞家人匆匆将段埋葬于北平西郊白石桥附近。1949年1月北平解放,段墓移到北郊清河镇。1963年秋移葬于北京西郊香山附近万安公墓。章士钊题写了墓碑:“合肥段公芝泉之墓”。段祺瑞尚节俭,财产不多。执政后未回过家乡,也未在家乡置田产。一生酷爱围棋,曾资助过围棋手过氏兄弟及吴清源等,对围棋发展颇有助益。子段宏业,善围棋,曾任山西井陉正丰煤矿总经理。
强调平面和立面的对称,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形式的特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