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 陕西南路235号
中国科学社旧址 中国民主促进会诞生地
明复图书馆
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编号86

明复图书馆坐落于陕西南路235号,位于陕西南路绍兴路口。为全国一级图书馆,也是名载史册的全国第一座公共科技图书馆。
明复图书馆与中国以攻读数学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胡明复先生有关。

主体建筑为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明复图书馆,副楼是由美籍华人关康才捐赠的乐乐图书楼。图书馆形成以“明复楼”为中心,“乐乐楼”、“会心楼”左右映衬,风格独特的建筑群。
明复图书馆的主体建筑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后几经变迁成为上海卢湾区明复图书馆,黄浦、卢湾撤二建一后,成为黄浦区明复图书馆。
当时教育界筹建了图书馆,为纪念胡复明先生,蔡元培提议以胡明复命名。


明复图书馆由刘敦帧设计。占地面积1629平方米,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1929年建,整体为现代派风格。形体简洁,立面构图严整。二层以上腰线和檐口做几何花纹样装饰。主入口装饰丰富,且装饰纹样具有明显的东方特征。
上为明复图书馆门厅。 但我去时那天,恰好不对外开放。

上图为胡明复先生
胡明复,数学家。中国以攻读数学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人。参与创建了中国最早的综合性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和最早的综合性科学杂志——《科学》。1927年6月12日,在无锡溺水身亡。
1910年入美国康乃尔大学文理学院学习期间,胡明复与同校中国留学生任鸿隽、杨杏佛等共同发起创办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帜志”的《科学》杂志,于1915年元月发刊于上海。同年10月,成立了中国最早的综合性科学团体“中国科学社”,胡明复被推举为首届董事会董事之一。

明复图书馆馆 有孙科的奠基题字
孙科(1891.10.20—1973.09.13),孙中山长子。
1931年1月1日开幕典礼时,这幢现代的图书馆在当时的学者文人中轰动一时。92岁高龄的马相伯不顾风寒,赶到会场;蔡元培在开幕典礼的致词中说:“此馆纪念胡复明先生,因为他是本社重要发起人,为本社牺牲极大,直至于逝世日,尚勤于社务。故本社第一伟大建筑物即以纪念明复先生。”

上图乐乐图书馆为副楼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的卢湾区人民政府接受美国南加州大学校董、83岁高龄的美籍华人关康才及夫人周乐乐捐赠10万美元,与卢湾区人民政府共同建成乐乐图书馆。图书楼共有4层,面积6600平方米。

乐乐图书楼底层为展示厅,陈列“卢湾区名人专家”的作品;一楼是书乐苑,为多功能演讲厅,可举办报告会、讲座等;二楼为报刊阅览室,为大众提供500多种报刊杂志;三楼是现代文学资料室,为学术研究提供方便。
上图是“会心楼”,为副楼
“会心楼”,即原中国科学社总办事处旧址。任鸿隽先生在《中国科学社社史简述》以书中讲到:“中国科学社1928年决定在上海陕西南路购入房地三亩余,作为总社所,并在1930年建筑图书馆。”。
大修前住有七八家居民,房产公司为置换和装修花了1400万元。后来有人特地从国外来此察看,说这小楼是中国科学社旧址,中国民主促进会在这里诞生。这幢小楼非同一般,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国民主促进会副秘书长、研究室副主任等人闻风专程来沪考察,确认中国民主促进会1945年12月30日在这小楼里成立
会心楼不仅是科学家们活动的主要场所,更是爱国民主人士议论时政的主要阵地。1945年12月30日,马叙伦、王绍鏊、雷洁琼、赵朴初、周建人、刘大杰、柯灵等人在这座小楼里聚会,召开了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大会,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1956年中国科学社将它捐献给国家。
现会心楼内设文学艺术沙龙、外文资料阅览室、书画资料阅览室、连环画资料阅览室以及收藏明清古籍善本、孤本的古籍资料室等服务窗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