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 贵州路101号
上海租界第一个分捕房 老闸捕房 建于1889年
1959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77年重新公布为上海市纪念地点
老闸捕房(正门)位于黄浦区贵州路101号

1949年以后,老闸区与黄浦区并合,于是将贵州路101号老闸捕房的原址改办为培光中学,1985年改为上海市商业职业技术学校。目前,商职校里仍保留着解放前老闸捕房的牢房旧址供人参观。
老闸捕房是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的一个分区捕房,成立于1860年10月,解散于1943年 。
1959年5月26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12月7日重新公布为上海市纪念地点。1985年1月18日,老闸捕房旧址也被公布为黄浦区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5月,上海市文管会在遗址勒石纪念并举行揭幕仪式。
老闸捕房由来:1860年,太平天国李秀成部大规模进攻苏杭地区,大批中国难民涌入租界,特别是租界西半部尚未开发的空地(今河南路、山东路以西到西藏路一带),需要大量警力来维持治安,于是工部局租借盆汤弄(今山西南路)丝业会馆,建立老闸捕房,建立租界第一个分捕房,驻有副巡官1人,巡长1人,巡捕16人。
不过,初期的巡捕房地处辖区的东北角,不便于进行管理。于是在1887年,工部局花费13485两白银买进南京路51号(贵州路口)网球场的7.212亩土地(租界中区612号地块),将老闸捕房迁至此处。新捕房于1888年8月1日开工,1889年12月13日竣工并投入使用,共耗资46000两。

捕房配备有19名西捕,31名印捕和80名华捕,还有可供关押30名华犯、10名西犯、20名乞丐的用房,此外还有一座马厩。公共租界雇用的印度巡捕,都驻在老闸捕房,因此上海人曾称为“红头巡捕房”(印度巡捕多为锡克族人,头裹红布)。

1925年5月30日下午3时37分,守卫老闸捕房的外国巡捕向和平请愿的游行队伍开枪,打死4人,打伤9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1930年代初,公共租界工部局将老闸捕房南京路大门堵封,改由贵州路门口进出。原五卅惨案流血地点——老闸捕房南京路大门处改建为商铺,即今南京东路766-772号的大光明钟表店。
按语:
这里平时不对外开放的。我前往拍摄时,经我一番言语,门口保安竟然放行让我进去,但规定只能在大楼外面拍摄,不可进入深入拍摄。我也欣喜没有白跑一次。
后来想起,当年农场的很多同事,都是培光中学去崇明东风农场的。他们更熟悉这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