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
香港路59号
银行公会大楼 爱建公司
建于1925年
上海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编号45

香港路59号 原为上海银行公会(由中国、交通、上海商业储蓄、浙江兴业、浙江实业等国内银行发起组织的金融团体)于1925年投资建造,华人建筑师过养默(1895年-1975年,他是第二批庚子赔款的公派留学生,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设计。1933年时这里曾挂牌成立上海市银行票证交易所。1949年12月,上海银行商业同业公会解散,银行学会随之结束活动。
上海银行公会是由信诚,中国通商,四明,浙江兴业等国内银行于1918年发起组织的上海金融团体。

上海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编号45
如今,这栋楼叫“爱建大楼”。 该大楼曾为上海工商学院和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等使用,后上海工商经济发展公司、佳能产品维修站、爱建纺织品公司等也在楼内办公或营业。最近常用画展举办。

上海银行公会大楼钢筋混凝土结构,古典主义风格,前部有三层,中间五层,后部七层,正中为五开间科林斯式立柱构成的柱廊,柱高两层,挑檐上部有三层,三层顶部正中有盾牌图案花饰。墙面为假石饰面。内部装饰亦具有古典风格。
科林斯式立柱门廊

科林斯式立柱门廊
科林斯式立柱门廊

建筑正立面中部为五开间科林斯式两层高的立柱门廊,为典型的英国古典主义风格。
三层顶部正中有盾牌图案花饰

科林斯式立柱
外墙“心”形图案花饰
科林斯式立柱
大楼的正门
进入大楼的门厅。
进入大楼的门厅。

大楼门厅进去后,就见此中央大厅。如今这里一派破落。存放着杂乱无章的工具和杂物。谁还会想到当年这里曾经的的金融市场辉煌。见下图。

中央大厅原为银行公会票据交换处,内部装饰具古典风格,顶部有弧形玻璃天棚。引自高参博客图片。
1933年时这里曾挂牌成立上海市银行票证交易所。
如今的中央大厅顶部天窗。
按语:
香港路是在虎丘路旁的一條不起眼小路上,這條馬路最初修築1850年,59號的大樓很特別。對香港路59號的感覺是一種极肅穆的灰色,灰到發綠,好像投上了生長幾十年的青苔陰影。走在香港路上很安靜很冷清。
曾经是上海金融的聚集地,如今人去楼空,一片衰败。从建筑的修复和综合利用上,都处于停滞状态中,宝贵的历史财富,就如此被遗弃,令人心寒!
上海现在是一边高楼平地起,一边是历史建筑无人管理,或是不被重视。从1994年此建筑被列入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至今,已逾20年,这就是现代化的上海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