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 四川中路 四行储蓄大楼

(2016-05-19 13:47:09)
分类: 黄浦区

黄浦 四川中路261号

四行储蓄大楼 化轻公司  建于1928年

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  编号72 

上海 <wbr>四川中路 <wbr>四行储蓄大楼

    位于四川中路261号的四行储蓄大楼由盐业、金城、中南、大陆四家银行联合设立的四行储蓄会投资建造。1926年建筑,1928年竣工,邬达克设计(邬达克初期作品),钢筋混凝土结构,英国乔治式古典复兴折衷主义风格。

    1949年,四行信托部改组为联合商业储蓄信托银行并于此办公,故亦称“联合大楼”。该大楼由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1926年落成,整体属于新古典主义风格

上海 <wbr>四川中路 <wbr>四行储蓄大楼

    四川中路261号由四行储蓄会联合银行投资兴建,1926年5月设计,1928年5月竣工。占地面积607平方米,建筑面积5441平方米。地上9层,地下1层塔楼高50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美商陶达洋行承担设备工程。


上海 <wbr>四川中路 <wbr>四行储蓄大楼

    四行储蓄会大楼景观,底层汉白玉装饰,上设铜制矮栅栏和古典门洞式小窗。

两层高的重叠拱券作为主入口,地层塔楼高50米,高二层的半圆拱门,上面还有羊头饰,汉白玉壁柱都刻有直线凹槽。


上海 <wbr>四川中路 <wbr>四行储蓄大楼

上海 <wbr>四川中路 <wbr>四行储蓄大楼

    外立面为三段式处理,底层、二层和半地下室上部合为一体形成基座,设贯通道汉白玉壁柱;三至六层主体部分饰邬达克一贯钟爱的深褐色面砖,与基座形成明度对比;六层作挑檐,水平檐线与下部的腰线形成统一;七、八两层及塔楼还原为汉白玉饰面,与基座上下呼应。


上海 <wbr>四川中路 <wbr>四行储蓄大楼

    该大楼为英国乔治式折衷主义风格。基地狭长且处于道路交叉口,为满足当时道路转角须切成圆角的法规,建筑因地制宜沿基地南北向布置,转角处立面中轴为圆弧形,设置有两层高的重檐拱券做为主入口,其上顶部有加盖六角形穹顶的塔楼,成为路口显著标志,设计成功解决了基地受限的技术难题。

    外立面为三段式处理,三至六层主体部分饰深褐色面砖,与基座形成明度对比,水平檐线与下部的腰线形成统一。


上海 <wbr>四川中路 <wbr>四行储蓄大楼

    局部装饰也很精美,汉白玉壁柱都刻有直线凹槽,阴影下显得生动柔和;窗框富于变化并有简洁的线脚装饰;顶部塔楼带有巴洛克装饰风格。室内装修豪华,底层大厅汉白玉装饰柜台,上设铜制矮栅栏和古典门洞式小窗。


上海 <wbr>四川中路 <wbr>四行储蓄大楼

    该大楼是邬达克自行开业初期的作品,虽仍为新古典主义造型,但不再局限于西方古典主义建筑形式的模仿与重现,开始展现自己独有的特色和创造空间。转角塔楼据说是邬达克对匈牙利北部乡村式文艺复兴风格的追忆。



上海 <wbr>四川中路 <wbr>四行储蓄大楼    大门入口处

上海 <wbr>四川中路 <wbr>四行储蓄大楼    大门精美复杂。

上海 <wbr>四川中路 <wbr>四行储蓄大楼   大门上顶。

上海 <wbr>四川中路 <wbr>四行储蓄大楼    一楼场景。

上海 <wbr>四川中路 <wbr>四行储蓄大楼    一楼大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