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上海 福宁路 夏衍《包身工》工房
(2016-01-17 16:00:47)
杨浦福宁路99弄
夏衍《包身工》工房原型被发现 建于上世纪30年代
蕴藏着旧上海工业时代气息的杨浦区福宁路99弄。这里就是夏衍笔下“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
福宁路或许是上海最容易被忽略的马路之一了。极短,偏居杨浦区一隅,靠近黄浦江,夹在江浦路和齐齐哈尔路之间。
《包身工》是20世纪30年代最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
作家夏衍《包身工》文中的工房位于“杨树浦福临路”,即现在的福宁路99弄。实地状况与夏衍先生文中的描述几乎一致:站在福宁路99弄堂口,眼前是一条水泥路,左右两边分别为八排二层的砖木结构房屋,每排5至6间,右边一排住宅院墙外侧即是齐齐哈尔路。
“包身工”指旧社会那些来自农村的纺织女工,一般十三四岁,最大不过十五六岁。做包身工期间(一般3年),老板只负责食住,但攫取了全部工资。

福宁路99弄是底层工人的宿舍。”上世纪初至30年代,周边都是大纯棉纺厂(后来全被日资收买)的一个生产、生活区域。

上世纪30年代,这里周边都是日资棉纺厂的生产、生活区域。福宁路对面就是原沪东织布厂的后厂门,包身工们走不到50米就到厂里。“1949年之后,多数包身工进入国棉十五厂进行新的调配”。

这里都是纺织厂工人,我们都是两层房子,每一层房子不隔的,都是通的,每一间房子都是楼上一家,楼下一家。”

这些房屋建于1921年,距今已过去整整九十年,而房屋的格局依然没有大的变化:一楼前部是厨房,后面两个房间;沿着几乎90度的木楼梯上到二楼,有一个大房间和亭子间;再沿楼梯上到三楼,是后来搭建的阁楼。

夏衍《包身工》中写道,“这工房区域的墙圈里面,住着二千个左右衣服破烂而专替别人制造纱布的"猪猡"。”

对于这样一处凝结着上海历史记忆的建筑,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专家王安石认为,重点在于保护它的人文记忆。他认为,这类建筑本身没有很大的保护价值,主要是人文历史方面的价值值得保护。



按语:这次拍摄,是我从网络上获知此信息后,再前往拍摄。然后再从网络上寻觅相关资料,形成本博文。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