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落花生》教学实录
版本:人教课标本五年级上册
执教者:甘肃 张玉栋
上课时间: 2010年10月20日15:00—15:40(第二会场下午第二节)
【课前谈话】
主持人:张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五年级上册的《落花生》,与老师一起上课的是银川二十一小学五(4)班的学生。(掌声)
师:谢谢主持人!现场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同学们下午好!我来自甘肃兰州,我叫张玉栋,张飞的张,玉女的玉,栋梁的栋,我就是来给大家上课的老师了。估计一路上都在猜想,会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给我们上课呢?喏,就是现在站在你面前的这位小伙子了,看看我跟你想的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观察老师)
师:好,最后一位男生。你来说。
生:我还以为是位女老师。
师:没有想到是位男的,喜欢男老师吗?
生:喜欢!
师:这么大声,喜欢就好!还有没有什么没想到的?好,你说。
生:你的名字像女的,但是你的样子是男的。(一片笑声)
师:我的名字像女的,其实也是男子汉,名字里也有栋梁的栋嘛!好,你说。
生:我还以为是一位年长一点的老师,没想到是这么年轻的老师。
师:其实我告诉你,我已经28岁了,不年轻了,还有没有同学想到了吗?这个小朋友开始,哎,这个女孩子来说,来,你想说。
生:一般名字里有栋的,应该是很胖的。(这句话只是大意)
师:结果呢?
生:却很瘦的。
师:是啊,又高又瘦。你来。
生:我还以为是个带眼镜的老师呢?
师:结果没带眼镜,不过长得也挺斯文的,是不是?(孩子们传来一片笑声)清楚了?大家还算喜欢我,希望经过一节课的相处与我成为朋友。我呢是第一次来到咱们宁夏银川,很想到处走走看看,当然也想吃吃咱们这里的美食,可是我又不了解,你们是这里的小主人,要是给你个机会,给我当当小导游,你打算带我去哪看看?咱们宁夏,又是你。
生:西夏皇陵。
师:有什么好看的呀?
生:……
师:反正你说的是看的,是吗?有机会我一定去,你还打算带我去哪?你说。
生:黄沙古渡。
师:那有什么好看的?
生:那边沙漠超多,很刺激,还有那个羊皮筏子,都很好玩。
师:是不是啊?我一定去。你想带我吃点什么?你说。
生:我想请你吃点土豆干。
师:土豆干?好吃吗?
生:好吃。
师:你答应我的,课后别跑回家里,请我吃土豆干。你呢?
生:我想请您吃我们这边的羊肉泡馍。
师:很好吃,是吗?
生:是。
师:这个孩子很有礼貌,还有您来称呼我。大家非常热情,咱们中国人讲礼尚往来,为了感谢大家的热情好客,我想跟你们分享分享我家乡的美景美食。刚才说了我的家乡在哪儿啊?
生:甘肃。
师:兰州,有人说我们兰州人出门骑骆驼,你信吗?有信的吗?我看看,哎呦,他差点举手了,你还真信啊?不过,告诉你吧,那只是个浪漫的猜想,我倒想出门骑骆驼来着,可惜没有。我们兰州是黄河唯一穿桥过的城市,南有巍巍北塔山,北有峨峨皋兰山,也算是山水之城了,漂亮着呢!不信,你瞧,这是夜色中的黄河岭了(猜测的),美吗?
生:美!
师:谢谢大家!再去看看灯光璀璨的黄河大桥,你还可以看到那座著名的雕塑——黄河母亲,还有那美丽的黄河水中悠悠载重的古老的水车,你也可以走近它,跟这巨大的水车合张影。如果你想破浪,还可以去坐个羊皮筏子,看过了?(这里听不清楚,好像是一个景点),估计该饿了。这个季节你去我们兰州,除了能够吃到鼎鼎大名的牛肉拉面,还可以吃到这香甜可口、洁白如玉的百合,?的灰豆豆(没听清楚是哪一家的,我上网查的最出名的是杜维成家的灰豆),我要隆重推荐的是这热气腾腾,风味独特的热汤锅(大致叫这个名,听的不是特别清楚),要是遇上大冷天,一碗热汤锅下去,哎呦,那个暖和,那个舒服,真是只有品尝过它的人才知道,你们想吃吗?
生:想!
师:谁要是真想,那就欢迎大家来兰州做客,到时候找我,我请客!说到吃呀,我还有一样东西,是情有独钟,是什么呢?就是它了,老醋花生。不点别的菜,就点老醋花生,我就能吃下一碗米饭去。你吃过什么花生做的食品?你吃过什么花生的食品?你说。
生:很多人家里一定都有煮花生。
师:吃过煮花生,喜欢吃吗?
生:很喜欢。
师:你还吃过花生的什么食品?
生:花生糖。
师:花生糖,好吃吗?
生:太甜了。
师:太甜了,你呢?
生:我就是吃过我婆婆炸的炸花生,上面再放点盐。
师:听着我都馋了,你呢?
生:我吃过花生酥。
师:好吃?
生:好吃。
师:瞧瞧你们都吃过这么多花生做的食品。大家看大屏幕,这些都是花生做的食品,琳琅满目啊!哈哈,馋了吧?你知道花生是怎么接出来的?还真有人知道,你说说吧!
生:诶~在土里结的。
师:土里?里接的,吧?怎么结的呢?土里不会凭空长出花生来吧?老师给大家介绍介绍,花生啊是它的花落了以后,然后它原来长花的那个顶就越来越长,最后土里就结成了花生,所以我们也叫它,什么?
生齐:落花生。
师:好,今儿个就聊到这儿,也该上课了。上课!
【上课时间】
(铃声响起,正式上课开始)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话说这落花生啊,它不仅仅是这种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们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有的孩子就要问了:老师啊,我们的资料上写的他的笔名是落华生啊!其实呀,因为在古代,还有就是许地山生活的那个年代,常常把花写成华,所以落华生就是落花生。这么一来,一边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一边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学者许地山有这么一个笔名,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你说。
生:好端端的一个人,干嘛起个落花生的笔名啊?
师:是啊,问的好!今天这节课啊,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
生齐:15.落花生。
师:咱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还要看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里?你们都预习过,是吗?
生:是。
师:有信心把课文读对读顺的,请举手。
(学生举手示意)
师:哟,都有信心,那我就考考你们。我也不多考,就考两道题,请看第一题,来,请你们四位起立,依次读这四个词语,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他们读的这四个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
生:分辨,常常。
师:等等,第一个词,你读一个。
生:吩咐、常常、便宜,石榴。
师:你听出来什么特点了吗?没听出来,他听出来了。
生:我觉得他们一个声音比一个大。
师:哦,他们读的特点是,我问的问题是这四个词语读音上有什么特点?也难怪大家听不出来,刚才有人读的不对,有人知道,你说说看。
生:他们这四个词呢,就是xx(一个学生的名字)呢。他把第一个词“吩咐”读成了“分辨”,但是他又改过来了。
师:是的,知错改了,你说说看。
生:我发现这四个词语的第二个字都读的是轻声。
师:你瞧瞧她多有眼力啊!我出示的这四个词的另外一个字都是轻声,所以刚才有两个同学读得不太准,第二个字要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像这样“吩咐、常常、便宜、石榴”(师师范读),你们请坐,辛苦了,一起来读一遍,预备起。
生齐:吩咐、常常、便宜、石榴。
师:第一个词再读一遍,吩咐。
生齐:吩咐。
师:好多了,第一关顺利通过,请看第二题,谁来读读这段话?好,请你吧。
生: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师:你能够读下来,这段话可不好读了,有几个多音字,他读对了其中的三个音,很不错!这个词有点疑问,在这儿应该读什么,你说。
生:应该是“播种”(四声)。
师:他读的跟你一样,有不同的意见吗?有,那个女孩子,你来说。
生:是播种(四声)。
师:也是播种(四声),我问的是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是播种(二声)。
师:为什么?
生,额,因为它是翻了地再种它。
师:是翻了地再种它,老师提示你一下,看看前面这个词,是买,买什么?(买种)买的是种子,翻的是?翻的是什么?(地)浇的是什么?(水)这样一来,你看这组词语都是动词加什么?名词。所以这个地方的意思是播撒种子。要读什么?(种)看你们很聪明,大声的把这个词读一遍。
生齐:播种。
师:好极了,多音字的读音要根据意思来判断。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附加题,刚才这个字他读错了,谁听见了?他读成什么了?你离的近,你说说。
生:我觉得应该是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他读的是我们家的后院有半亩空地。
师:听得非常仔细。可是,为什么说是后园而不是后院呢?这俩字有什么区别?猜猜看,你马上就举手。
生:院子是有很多人可以在里面玩耍,园子是可以种东西的地方。
师:园子说的挺清楚的,院子有点问题,你说说看。
生:我发现院子的院是四声,园子的园是二声。
师:你发现了读音的不同,意思呢,再给一个机会,你说,让他说好吗?你发过言了。
生:我觉得院子的院应该是人们住的地方前面有个小院子,而园子是种弄作为的地方。
师:原因也说对了,大家想啊,刚才两个孩子都说院子是人们住的地方,有围墙没有?有没有围墙?
生:有。
师:它们俩的区别就在这儿,院子是围墙四周房屋的空地,园子是种植果蔬花木的地方。这段明白了吗?读书的时候要是分不清楚,别偷懒查查字典。还是这段话,第二句还没读完呢,现在呢,我请大家再来看看这段话,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看,读着读着,你的标点符号,你的词突然就跳出眼睛里了。好,有人发现了,说。
生:跳进我眼睛里的是那个居然,我觉得收获应该是很平常的事情,为什么要用居然这个词?
师:从居然里看出来他的家人是想到还是没想到?
生:没想到。
师:没想到,所以用居然,但是为什么就没想到呢?别着急回到我,看你们能不能理解上下文找找答案。花生收获了,为什么没想到呢?
生:因为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
师: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
生:还要短。
师:还有别的原因吗?看看母亲说的话,好,这位女生,还没说过话的,你来说。
生:因为他们买种,翻地,播种,浇水,非常的辛勤,所以花生很快的就收获了。
师:那么辛苦劳动之后,收获花生就更应该了,这个理由不成立。看看母亲说的话,你能发现原因吗?为什么没想到?你说。
生:因为它本身是亩荒田。
师:你瞧瞧,特别会读书,什么地?
生:荒地。
师:荒地啊!要能种出来,是不容易啊,没想到!再看看母亲说的话,判断咱们姐弟几个这是第几次种花生?
生:第一次。
师:判断对了,又是荒地,又是第一次种,没经验,结果种出来了,意外不意外?
生:意外。
师:仅仅是意外?心情如何?
生:高兴。
师:是呀,意外的高兴用个词叫什么?你说。
生:激动。
师:还有?意外的高兴?你说。
生:喜出望外。
师:瞧,他说的词多好,喜出望外。那是惊喜啊!那就让我们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个段话,好不好?
生:好。
师:嗯,先酝酿一下,从第一次种到收获了,我们家的后园,预备起~~
生齐: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师:可能是齐读的原因,那种惊喜还不够呀,孩子们!没关系,下去再练练,刚才还有个词语没读对的,播什么?
生:种。
师:是的,播种,看还能发现什么问题吗?居然是最后一句话。是呀,?什么,
看出问题来没有?呀,你说说。
生:那里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应该是顿号,不应该是逗号。
师:他根据我们以前的判断,并列词语之间是顿号,这里用的是。
生:逗号。
师:问的好,为什么呢?猜猜看,你猜猜好吗?
生:我想可能这些事情是阶段的,所以才要用逗号
师:这位同学的意思是,每个事情都隔了一定的时间,有没有道理?
生:有。
师:不是很紧的,中间隔了一定的过程,那么还有买种啊,翻地啊,播种啊,这几件事本身是一下就能完成的吗?
生:不是。
师:也持续了一定的——
生:时间。
师:说得好,最容易猜对这种答案了,其实啊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产生的。如果是语气舒缓,而且是比较长的时间,就用——
生:逗号/
师:是的,如果你们在写作文时有这样的需要,并列词语之间也可以用逗号,而不是顿号,告诉大家,两个都对。这一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收花生两件事。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快速的浏览课文,除了这两件事,还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情?
(生自由读文寻找答案)
师:还写了哪几件事呢?你是第一个举手的,你来吧/
生:还写了尝花生/
师:还写了尝花生。你们找找看课文里边,真写尝花生的在哪儿呢?找找,看见了吧,哪儿?
生: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
师:这会儿尝了没?尝了没有?尝了吗?他摇了摇头。还没呢!真写尝花生的,看看课文的结尾,就那么一句话,说“花生做的食品都——
生:吃完了。
师:就那么一句,还写了什么啊?你说。
生:还写了议花生。
师:是,其实那天晚上我们是边尝边议,可是经过刚才大家的寻找发现,这里的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呢,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你说
生:因为是议花生这件事,让作者获得了终身的启示。
师:重要的是,这是这篇文章的什么?
生:中心思想。
师:重要!我给你个词。
生:重点。
师:好极了,重点的过程作者写的,什么?多还是少(多)多,我们用个词叫作家写的详细具体,而次要的部分作者写的?跟详细、具体对应的叫什么?
生:多与少。
师:不详细不具体叫什么?
生:应该是略。
师:简略,说得多好!这是这篇著名散文的第一个特点,你看咱们已经看出来了,就是主次要分明。那我问问大家,这样的写法对你们平时的写作文有什么启发没有?不要慌,你平时写作文,你说说好不好?
生:因为一般写作文先是把那个,先是把起因先写上,然后再把自己得到的启示和重点写上,最后再写上总体得到的启示。
师:咱们先不说先后,就落花生这篇文章的写法对你写作文有什么启示?还没想好,没关系,你先坐,谁想好了?说。对你写文章有什么启发,你说。
生:先写次要的,再写主要的。
师:那倒不一定,请坐。就是说咱们平时写文章啊,也不能平均用力,也得分主次,主要的要写详细,次要的呢(简略)是这样,那么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在一起都发生和讨论了些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的3—15自然段,有什么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开始吧!
(生默读课文,寻找自己的疑问)
师:看大家都读得差不多,看我要把第一个提问的机会给谁?这个孩子,你说。
生:为什么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
师:后边呢?
生:非常的难得。
师:你的问题是什么?
生:我的问题是天色既然不是特别好,为什么父亲也来?
师:父亲来是不应该的吗?问题在哪?
生:为什么父亲来实在很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