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走遍济南——德王陵外杏花香

(2022-03-22 21:28:17)
标签:

转载

2021年3月13日,农历二月初一,星期六。草长莺飞二月天,正是赏花好时节。我们已经约好,今日要去五峰山德王陵赏杏花。本以为会是个春光明媚的好天,可是早上起床一看,天阴沉沉的,乌云酽得如同老抽酱油。这样的破天气,岂不让赏花效果大打折扣!可是杏花不等人啊,花期就那么几天,若是错过,就只能等到下一年了——阴天就阴天吧,总比下雨好。于是,我们还是如约而至,九点之前在五峰山南麓集合,赏花之行正式开启。今日同游者五人,文扬兄、宋师兄、小项、小张及在下。[转载]走遍济南——德王陵外杏花香

明德王墓位于五峰山东南的青崖寨下。青崖寨海拔554米,东西绵延近三千米。历代德王墓就分布在青崖寨以南以东的山坡上,略呈扇形分布,各枕支脉而建,是目前所知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亲王家族墓地。

明天顺元年(1457)三月,明英宗朱祁镇的第二子朱见潾开始建藩德州,不久以德州风沙太大为由,请旨将藩国迁至山水相宜的济南。其后,德王选择在城区最繁华的地段——珍珠泉畔建造了府邸,历时两年才建成,其边界南至今泉城路,北至后宰门,西至芙蓉街,东与旧历城县署隔路相对,占据了济南内城的三分之一,宫墙高耸,四门壮观,碧瓦雕梁,殿阁连绵,泉池园林,奇花珍木。有如此优厚的待遇,历代德王享受着舒适而惬意的生活,府内妃嫔宫娥、护卫太监以及各类府官一应俱全,堪称京畿之外的皇宫御苑。德王不仅享有济南城税赋的一半,连济南府及周围各县的良田湖泊也均在其名下。有如此优厚的待遇,历代德王享受着舒适而惬意的生活。为了祈求福祚绵长,德王还在济南近郊修建了许多的庙宇道观,如在大明湖北极阁后方建启圣殿,向灵岩大雄宝殿捐塑佛像,在大崮山重修玉皇庙等。

[转载]走遍济南——德王陵外杏花香

既然德王是个“讲究人”,墓地的选择当然也不能马虎。这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情,定要千挑万选。在考察了岱阴山水后,最终确定青崖寨为自己的栖身之所。青崖寨背靠五峰山,南望宾谷水,泉水众多,其山川形势与朱棣长陵的形势十分相似,所以历代德王均葬于此。据传说,该墓群计有王墓十二座,其中六座虚设,虚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被盗掘。据《五峰山志》载,明德庄王朱见潾、德懿王朱祐榕、德怀王朱厚燉、德恭王朱载墱、德定王朱翊錧、德端王朱常洁等六代德王均葬于此。崇祯十二年(1639),清兵攻入济南,第七代德王朱由枢被俘,所以没有陵墓。至此延续经营了180多年的陵墓就此结束。       

为了营建这片墓地,德王府在五峰山筑造“德王府大厅”,用以管理日常事物,再建“玄都观”作为香火院。据史书载,玄都观由青石构筑,和洞真观并称五峰山南北二观。当地居民说,不仅德王皆葬于此,还有其他更多的德藩宗室在此营坟。据《长清县志》载,明宁海王墓、明临朐王墓、明东平王墓、明临清王墓、明泰安王墓等也葬在长清。这些王陵虽然未记载具体安葬地点,但很多人认为,应该就在青崖寨下,所以青崖寨也有“十八王林”“二十四王林”之说,简直就成了济南的“小十三陵”!

[转载]走遍济南——德王陵外杏花香
德王陵围墙

[转载]走遍济南——德王陵外杏花香

德王陵一带杏花盛开

万归路边立有一块石碑,上书“明德王墓地”。石碑旁有一条南北水泥路,由此往东上坡,直通青崖寨下。抬头看,青崖寨巍然屹立,山顶上依稀可见信号塔,山寨下是成片的杏树。整个山寨好像被盛开的杏花包围着,大片的杏花犹如白色海洋,在青崖寨的山坡上荡漾,激起一片片白色的浪花。杏花的香气弥漫在果园里,道路旁,草丛间,就在你不经意地一嗅间,清雅的杏花香迅速打通你的呼吸道,沁入你的心脾,激起你身上每一个细胞的活力。辛勤的蜜蜂被杏花香吸引而来,嗡嗡营营地在花树间忙碌着,他们正靠着自己的劳动创造甜蜜的生活。同样被吸引来的,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道路的右边,有一堵又高又长的围墙,围墙的里面就是德王陵。墓园很大,已发现7座陵寝,从东至西排列,分别用M1至M7来编号。现在确定的是,位于正中的是德庄王墓,俗称“老王林”,编号为M4。根据考古学家的推测,位于德庄王墓东侧的M3,可能是德懿王墓,俗称“东王林”;位于德庄王墓西侧的M4,已经无地面遗存,可能是追封德怀王墓;位于最西边的M6,俗称“西王林”,其墓主尚未确定。

[转载]走遍济南——德王陵外杏花香

[转载]走遍济南——德王陵外杏花香

    每个王陵都有内外两圈围墙,所以村民形象地称之为“王陵圈”。各王陵圈均呈马蹄形,坐北朝南,长303-276米不等,宽286-100米不等。外墙尤其宏伟,高7米,厚1.5米。墙体中间为三合土,其间镶嵌着不规则石块,由糯米水和制粘合而成,里外墙面贴着规整的石块。经过600多年的岁月沧桑,王陵圈的墙体大多已经坍塌,唯六号墓围墙尚存高大的墙心,成为王陵圈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
[转载]走遍济南——德王陵外杏花香

    按说,每个王陵圈内都有一个陵寝,但是经过历代战乱和盗掘,德王墓葬群破坏严重。历史上德王陵曾多次被盗,最早的一次盗掘可能早至明末清初,最近的两次盗掘分别发生在1993年和2008年。1993年农历除夕,文物部门接到电话,明德王墓群中的一座墓被盗!闻讯后,立即派人对被盗王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此次抢救性发掘的就是德王墓群中最大的一座——德庄王墓,由此也掀开了德庄王墓的神秘面纱。如今在德庄王墓的墓门上方,清晰可见1993年盗墓分子打通的精确盗洞。那时,庄王墓还深埋于封土之下,并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墓道。盗墓人员十分准确地将盗洞打到墓门上方,而又偏内侧一些,将洞口开在了拱券顶与竖墙的连接处,正好避开了破门而入的麻烦。不得不叹服盗墓贼的技术!不过,这次盗掘并没有使盗墓贼有多大收获。因为德庄王墓以前已经多次被光顾,里面除了一地的散落尸骨,并没什么有价值的文物。

 

[转载]走遍济南——德王陵外杏花香
    德王陵最后一次被盗发生在2008年,盗墓团伙在“贿赂”了一家废弃公司的看门老头之后,终于找到了一座陵寝的准确位置——没查出是哪座墓,可能是西王林——这次盗掘,同样令盗墓分子失望,打开的古墓里除了一些玉板玉片外,就只有墙上的壁画。这伙盗墓贼没有就此停手,他们用机器生生把壁画从墙上剥了下来。当然他们最后也都锒铛入狱。

因屡次被盗,德王陵已沦为空墓,如今可见者仅有两座,一座是德庄王墓,编号M4,俗称“老王林”;另一座编号M6,俗称“西王林”,墓主无法确定。

西王林最容易找到,离万归路最近,从路边即可望见其墙圈,傲然伫立,气势不凡,所以这里是吸引游人最多的地方。墙圈分内外两重宫墙,外层宫墙前方后圆,内层为“凸”字形,这与其他诸墓的内外墙布局大同小异。

我们越过墙圈豁口,进入西王林内部,试图寻找M6的玄宫。在杏花树下穿行,是很浪漫的事,四周氤氲着杏花香,上面随时会落下杏花雨。脚下是厚厚的荒草,踩在上面软绵绵的,发出沙沙的声响。但是一定要留心酸枣刺,稍不留神就可能刺穿你衣裤,甚至让你付出“血”的代价。有时,酸枣刺缠住你的裤腿不放,不管你怎么拨拉,它就是不撒手,简直就像死皮赖脸的小流氓。经过一番“搏击”,终于找到了西王林的玄宫。

[转载]走遍济南——德王陵外杏花香
西王林墓道

[转载]走遍济南——德王陵外杏花香

西王林墓门

在西王林内墙的前部,建有享殿及配殿,如今只剩享殿基址。在内墙的后部,墓冢的封土依然可见。我跳下墓道,来到墓门前,发现墓门已经打开,后又被渣土掩埋,未能露出门券,无法探视玄宫里面的状况。德王陵的墓葬多为南北朝向稍偏西,与德庄王墓朝向一致,唯西王林的朝向为正西南。可惜此墓并未确定墓主,也未曾看到关于M6墓主身份的可能性。

与西王林相比,老王林就难找得多。第一次去,我们五人并没有找到,抱憾而归。后来我只身前往,颇费了一番周折,终于找到了老王林。老王林,编号M4,墓主是德庄王朱见潾。朱见潾(1448—1517),明英宗朱祁镇第二子,明宪宗朱见深的异母弟弟。景泰三年(1452)被封荣王,天顺元年(1457)改封德王。初建藩德州,以德州地方贫瘠,改藩济南。建王府于济南城内。在藩五十二年,在王位六十一年。

老王林是德王陵中唯一能够确定其墓主的陵寝。1993年被盗后,文物部门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发现了破碎的棺板、墓志铭以及尸骨。从出土的两方墓志(《德庄王圹志铭》和《大明宗室德王妃刘氏圹志铭》)得知,此墓为德庄王陵寝,后室葬德庄王朱见潾及其妻刘氏,前殿葬其子济宁安僖王朱祐樳,德庄王于正德十三年(1518)四月二十八日葬于此。 

[转载]走遍济南——德王陵外杏花香
                                 老王林墓道

[转载]走遍济南——德王陵外杏花香

                                 老王林墓门

老王林位于明德王墓群中心位置,坐北朝南,依山凿扩,由墓道、墓门、雨道、前室及两个并列的后室组成。墓道长约100米,墓道两侧的石壁有烟熏过的痕迹,当时开凿此墓道时用的是水浇火烤的办法。与西王林一样,老王林也是内外两层宫墙,为土墙,有宫门和神桥,神桥为单孔石桥,1958年拆毁。宫门、享殿、配殿尚有砖石瓦残留,但不易区分。封土位于享殿之后,残余封土高5.8米。

[转载]走遍济南——德王陵外杏花香

拱门门檐二龙戏珠图案

[转载]走遍济南——德王陵外杏花香

[转载]走遍济南——德王陵外杏花香

老王林石门

通过百米墓道,很容易到达玄宫第一道墓门。墓门为拱券型,券中是一方巨大的石刻蟠龙。拱门上方的叠涩出檐上,嵌一块30多厘米长雕刻,刻二龙戏珠图案,栩栩如生。墓门由整石做成,呈半开状态,上面雕有石钉,每扇门5排,每排9颗,保持着王室的威严和礼数。

墓门的后面,就是老王林的玄宫,可以说是老王林最精华的部分。此玄宫呈“凹”字形,与其他已知的明代德藩墓葬玄宫一样,均为二室玄宫的变种,即后室分为左右两个或者左中右三个墓室。德庄王陵寝的后室分为东室和西室,分别为德王与王妃所用。而它最特别之处在于前室,前室附葬有德庄王庶三子朱祐樳,这是比较罕见的特例。

[转载]走遍济南——德王陵外杏花香

玄宫平面图 

[转载]走遍济南——德王陵外杏花香

玄宫内有积水

遗憾的是,玄宫内常年积水,水清澈见底,里面没有鱼,也没有其他生物。因为我是一个人,周围寂静无声,感觉寒气逼人,汗毛倒竖,根本不敢涉水而入。据说,有人期待冬季结冰时,履冰进入玄宫,但他们的等待以失望告终。说来也奇怪,即使在隆冬季节,墓门外面是天寒地冻,可一步之隔的玄宫内,丝毫没有结冰的意思。

那么,我只有站在墓门处,探头探脑地张望着玄宫前室的大约状况。前室为长方形,长南北12米左右,东西宽约5.3米,高度大概6.5米,顶部为发券式。在券顶北墙的中部,有两个明显的盗洞,被砸碎的明代制式青砖依稀可见。这个盗洞是早年被盗掘遗留下来的。据考古人员记载,昔日前室正中有石烛台两座,西南一侧有石须弥座棺床,为济宁安僖王棺床所在,正中有长方形金井。在前室的东西两头各有一座拱门,门后相连的是后室的东室和西室。[转载]走遍济南——德王陵外杏花香

盗洞的痕迹

我不敢在墓门前多待,总觉得头皮发紧,还是赶紧离开吧!走出墓道,立马被眼前杏花吸引,洁白的浪花携裹着我,将我卷入欢乐的海洋。回头再看半掩的墓门,瞅一瞅这段不长的墓道,不禁思绪万千,感叹良久。曾经显赫170多年的德王府,如今灰飞烟灭,化为一抷土而已;曾经令无数人艳羡不已的富贵荣华,如今荡然无存,只换来一片荒冢而已;曾经显赫无比的威权,早已掩埋于深深的地宫里,成为盗墓贼和探险者不断叨扰的所在,似乎从未安宁过,徒增屈辱而已。福祚何以绵延?富贵何以永远?威权何以长久?清邵承照《游五峰山记》道:“北望青崖之麓,有大冢如屋,缭以石墙,可百亩许……至墓门,仅一墙尚存,飨堂配殿都为瓦砾,坟前已犁为田,求片碣不可得。”感叹之余作《吊德藩墓》诗:玉匣珠襦忆昔年,只今日暮狐狸眠。孝陵抔土还如此,回首沧桑一惘然。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