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商鞅和子羔:同是严格执法,命运却大不同

(2022-03-20 17:19:42)
标签:

转载

  说起商鞅变法,大家都很熟悉。战国时期,法家著名人物商鞅受秦孝公“招贤令”的吸引来到秦国,向秦孝公提出了一揽子的变革建议,包括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建立县制等。秦孝公对这套发展策略十分欣赏,大胆起用商鞅为左庶长,开始变法。经过这次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变法的效果是有目共睹,但商鞅的命运却十分悲惨——五马分尸!这不得不引起很多人的反思,如此功高盖世的历史性人物,为什么落得如此下场?

http://images.haiwainet.cn/2016/0114/20160114092221226.jpg

有人认为,这都是商鞅严格执法所致,但我对此并不赞同,难道严格执法就必然导致悲惨结局?我们再来看孔子的弟子、曾在卫国做狱官的子羔,在卫国发生内乱时,曾经被他判刑的看门人却帮他出逃的故事,给我们提供另外一种启示。

春秋时期的卫国,是一个经常搞不掂王室内部关系的国家,家事不和,往往就会引发局势动荡,因此卫国先后五次发生内乱。其中一次是因为卫灵公宠爱美女南子、太子蒯聩却与南子交恶而引起的。蒯聩曾策划刺杀南子,结果失败。事发之后,卫灵公将太子蒯聩驱逐出了卫国。三年之后,卫灵公去世,因蒯聩被驱逐在外,卫国人就立了蒯聩的儿子姬辄为国君,是为卫出公。卫出公十二年(公元前480年),蒯聩潜回国内,劫持大夫李悝发动军事政变,赶跑了卫出公,老子赶跑了儿子。内乱发生之后,身在鲁国的孔子立马说:“柴也其来,由也死矣!”孔子所说的“柴”就是弟子子羔,“由”就是弟子子路,当时这两个人都在卫国做官。知徒莫若师,孔子的预判完全正确!

子路听说卫国发生政变之后,主动往城里跑,非要以一己之力驱逐蒯聩和孔悝,结果战死。子羔则与子路不同,卫国发生内乱时,他本在城里,但他没有去挑战蒯聩和孔悝,而是想法设法逃出去。但是他的运气非常不好,走到城门的时候,城门已经关闭,守城的是一个刖足之人,这个人认识子羔。原来,此人曾经犯罪,子羔审案,判他受了刖足之刑。刖足之后,他就被发配来守城门。这真是冤家路窄!子羔心里凉了半截,心想这下子彻底完了。但天无绝人之路,转机很快出现。刖足之人对子羔说:“城墙某个地方还有个小门,你可以从那里逃出。”子羔感到奇怪,就问这个刖足之人:“你的脚是被我判刑砍掉的,现在正是你报仇的好时机,你为何不报仇,反而救我?”刖足之人说:“刖足是因为我犯罪,那是无可奈何的事。你判我刖足之刑,是你的本分。可是,当判刑完成之时,我看见你面露不忍之色,伤心之情溢于言表。这就是今天我帮助你逃离的原因。”当年判案时,虽然子羔也是严格执法,但是所发的一念仁慈之心,在关键时刻救了子羔。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商鞅的出逃之路。赏识商鞅的秦孝公去世后,秦国贵族们就联合新国君,企图扳倒商鞅。商鞅知道夜长梦多,就一个人连夜出走,准备投奔别国。一次,他跑到客店要求住店,老板见他拿不出政府部门开的介绍信,告诉他说:按照商鞅制定的法律,如果我让你住店,而你是犯罪之人的话,我也会被连坐的。就这样,商鞅被拒之门外。这真是“作法自缚”!

商鞅执法严格,以致严酷,他“贵尚谲诈,务行苛刻”,令人胆战心惊,毛发皆竖。他曾在渭河边一日处决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变红,号哭之声惊天动地。这种毫无怜悯之心、滥用酷刑的行为招致普遍的怨恨,司马迁说:商鞅就是“天资刻薄人也”,《旧唐书》甚至将商鞅称为酷吏。

与商鞅不同,子羔是儒家弟子,心怀仁义,虽然按照法律判别人刖足之刑,但刖足之刑实在令他心有不忍。这份恻隐之心,在他判案当时完全是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但对那个刖足之人而言,这是他在遭受人生重大苦难之际的一份难得的心灵慰藉。他没有对子羔心怀怨恨,反而充满感激。所以,他才愿意在子羔出逃之际出手相救。因此,子羔与商鞅的差别,不在“严格执法”本身,而在执法之时是不是心怀仁慈。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