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丝路之旅(16)——夜色中的大雁塔

(2022-03-17 23:29:03)
标签:

转载

大雁塔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有人说:“不到大雁塔,别说你去过西安。”可我在西安逗留的那几天,实在抽不出时间去大雁塔。焦急之下,只好挑选一个秋风习习的夜晚,去领略大雁塔夜色中的独特风韵。

[转载]丝路之旅(16)——夜色中的大雁塔

远观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又名大慈恩寺塔。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五层砖塔。此塔原名“雁塔”,为何叫这个名字?据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载,他在印度曾听闻僧人埋雁造塔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南部)的一个寺院内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净食(即雁、鹿、犊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信口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一只雁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唐朝高僧玄奘在印度游学时,曾瞻仰了这座雁塔。回国后,在大慈恩寺译经期间,为存放从印度带回的经书佛像,就在寺庙西院建造了一座仿印度雁塔形式的砖塔,这座塔就叫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于是人们便将慈恩寺塔叫大雁塔,将荐福寺塔叫小雁塔,名称一直延续至今。

[转载]丝路之旅(16)——夜色中的大雁塔

从大慈恩寺北广场观看大雁塔

初建的大雁塔为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因砖表土心,风雨剥蚀,五十余年后塔身逐渐塌损。后经四次改建:

第一次是唐高宗时期,由5层改为9层。大雁塔最初的建筑图样是模仿印度的礼佛高塔,共有5层,高60米。后来,唐高宗李治觉得这座印度式样的建筑与长安城的总体建筑风格不协调,于是进行了改建,大雁塔被加高至9层。

第二次是武则天时期,重新建造7层砖塔。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年),在原址上重新建造,为七层青砖塔。

第三次是后唐时期,对大雁塔进行修葺。唐末以后,慈恩寺寺院屡遭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独存。公元931年,后唐时期对大雁塔再次修葺。

第四次:是明代万历时期,为塔身砌上包层。明朝万历二十三年(1604年),在维持了唐代塔体的基本造型上,在其外表完整地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使其造型比以前更宽大,即是现今所见的大雁塔造型。

[转载]丝路之旅(16)——夜色中的大雁塔

大雁塔

现今所见大雁塔为楼阁式砖塔,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现通高为64.517米。塔基高4.2米,南北约48.7米,东西45.7米;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一层二层多起方柱隔为九开间,三四层为七开间,五六七八层为五开间。底层边长25.5米,塔身高59.9米,塔刹高4.87米。各层均以青砖模仿唐代建筑砌檐柱、斗拱、栏额、檀枋、檐椽、飞椽等仿木结构,磨砖对缝砌成,结构严整,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各开辟一个砖拱券门洞。据说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塔上陈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夜晚的灯光投射其上,让大雁塔显得冰清玉洁,美轮美奂。

[转载]丝路之旅(16)——夜色中的大雁塔

大雁塔

提起大雁塔,人们无不想起“三藏法师”玄奘,“唐僧取经”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玄奘(600-664年),河南偃师人。生于隋末杨广时期,俗姓陈,名5岁时母亲去世,10岁时父亲去世,茫然无助的他,只得在洛阳净土寺剃度为僧。贞观元年(627年)他结伴上表奏请朝廷,申请赴天竺取经。唐王李世民因建国之初,社稷未稳,下诏不许。其他人纷纷退缩,唯独玄奘不为所动,矢志不改。唐贞观三年(629年),终于得到唐王应准。玄奘单人独骑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游学西域,克服数不清的艰难险阻,经过三年五万余里的孤征,终于达到佛教圣地——天竺印度,如愿以偿地就学于著名的那烂陀寺,并拜戒贤长老为师。后又用了五年时间在天竺佛国寻道,遍游全印众国,成为学养深厚的大法师。公元642年,玄奘受邀参加了古印度规模空前、规格很高的佛教学术盛会。在会上,玄奘法师为论主,其辩才无碍、博学宏论折服了与会者,连续十八日无人能发论辩驳。大乘僧众称玄奘法师为“大乘天”,小乘僧众称他为“解脱天”,佛教之“天”,就是之菩萨众神。

[转载]丝路之旅(16)——夜色中的大雁塔

大雁塔

为了返回大唐译经弘法,玄奘说服了恩师、道友及各国国王,于公元645年携经卷657部、佛像八尊和大量舍利,载誉回到长安,并奉敕于长安弘福寺译经3年。公元649年,大慈恩寺落成,玄奘任该寺首任主持,专心致力于佛经翻译事业。并主持修建大雁塔,用以保存自印度取回的经像、舍利。后又移居西明寺、铜川玉华寺,专心从事佛经翻译。公元664年,操劳一生的玄奘法师因病圆寂。出殡那天,超过百万人的送葬人群站在街边,目送着身裹草席的高僧遗体最后一次从这里经过。为一个和尚举办如此规格的葬礼,在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玄奘之所以受到如此礼遇,与他在文化上做出的丰功伟绩有关。玄奘一生向佛,凭着坚韧的意志西行求法,将大量佛学文化传到中国,并开创了中国唯识宗。他根据自己西行的见闻,著有《大唐西域记》。该书涉及沿途所经国家地域的政治、文化、经济、地理、物产、语言、传说等,因印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文字记载,所以《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印度、中国西北、中亚南亚历史难得的依据。英国历史学家史密斯评价:“无论怎样夸大玄奘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中世纪的印度历史漆黑一片,他是唯一的亮光。”

[转载]丝路之旅(16)——夜色中的大雁塔

大雁塔

此时,天色已暗,华灯亮起,大雁塔周围挤满了人,他们是在等待观看大型音乐喷泉表演。在大雁塔北广场上,每天都有喷泉表演,每天表演两场,中午12:00一场,晚上20:30(冬季)或21:00(夏季)一场,每次表演时长为20分钟。遇到节假日,每天表演五场。我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穿行,围着大雁塔转了大半圈,隐约感到大雁塔似乎有些倾斜。经打听证实,大雁塔确实有些倾斜!

由于大雁塔屡遭人为破坏,加之自身结构等问题,在1719年就发现塔身倾斜。20世纪60年代,由于大雁塔周边过度开采地下水,使承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地面不均匀沉降,加速了古塔倾斜下沉,至1996年,古塔向西北方向倾斜达1010.5毫米,平均每年倾斜1毫米。

大雁塔的倾斜问题引起了西安市的高度重视,对大雁塔周边单位的400多口自备井实施封井措施,并加大了地下水回灌力度,先后建成6处地下水回灌示范点,每天向地下注水约1200吨,希望以此抬升地下水位,“扶正”大雁塔。经过长期综合整治,大雁塔开始改斜“归正”。

[转载]丝路之旅(16)——夜色中的大雁塔

[转载]丝路之旅(16)——夜色中的大雁塔

喷泉表演开始

晚上九点,喷泉表演准时开始,我赶快奔向大雁塔北广场,想透过喷泉的水雾和灯光,欣赏大雁塔的迷人风韵。

大雁塔北广场位于大雁塔脚下,东西宽480米、南北长350米,占地252亩,定大雁塔为南北中心轴。前广场设有山门及柱塔作为雁塔北路与广场轴线之转接点。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组成。南北高差9米,分级9级,由南向北逐步拾级形成对大雁塔膜拜的形式。广场整体设计概念上以突出大雁塔慈恩寺及唐文化为主轴,结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构成。

北广场有四座石质牌坊,是北广场的招牌和景观。四座牌坊均用白麻石材贴面,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三门样式,呈现出平衡、稳定、简洁、大气的特点。

[转载]丝路之旅(16)——夜色中的大雁塔

[转载]丝路之旅(16)——夜色中的大雁塔

北广场牌坊

北广场上,建有2个百米长的群雕,8组大型人物雕塑,40块地景浮雕,拥有全球最豪华的绿化无接触式卫生间。喷泉定大雁塔为南北中心轴,水面面积达2万平方米,是全亚洲最大的矩阵喷泉广场。

[转载]丝路之旅(16)——夜色中的大雁塔

大雁塔北广场群雕

[转载]丝路之旅(16)——夜色中的大雁塔

广场文化石柱

大雁塔喷泉共有八级迭水池,八级变频方阵是世界最大的方阵。每级水池有7级迭水,与大雁塔7层相印合。这套喷泉共有22种独立水型,其中排山倒海、莲花朵朵、百米变频跑泉、云海茫茫、海鸥展翅、蝶恋花、水火雾以及60米高喷水柱等,都是我国最新推出的科技含量较高的新颖水型。更有大型激光水幕中4台喷泉从水里喷出,在6米高空充分燃烧低温爆开,增加了喷泉的夺人气魄。音乐系统采用高保真远射程专业音响系统,使喷泉声、光、水、色有机交融。音乐效果超级震撼,时而轻柔舒缓,时而雄浑奔放,时而轻松欢快,而时高亢激昂,配合着不同节奏的音乐旋律,两万余平米的音乐喷泉区喷出千变万化的阵形,时而莲花朵朵,时而云海茫茫,时而排山倒海,时而海鸥翱翔……

[转载]丝路之旅(16)——夜色中的大雁塔

[转载]丝路之旅(16)——夜色中的大雁塔

透过喷泉观大雁塔

喷泉的四周人头攒动,要想靠近水池,必须尖着脑袋往里挤,而我对此颇不擅长,只好站在远处欣赏。在梦幻般的喷泉表演后面,静静矗立着冰清玉洁的大雁塔,高耸的塔身在灯光、音乐和各种水型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迷人。真如唐代诗人岑参在诗中赞道:“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我陶醉其中,直到喷泉表演结束,这才兴尽而归。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