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现行教材重组》有感
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
俞春丽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时会出现一个十分尴尬的现象:当你上完一堂语文课,如果有人问你这堂课教了什么内容?你往往无从回答。所上的就是这一篇课文啊,似乎什么都教了,又似乎说不出到底教了什么,好像什么都没有着力地教。同样的问题,数学老师就常常就很干脆,比如教《圆的认识》,他会很肯定地告诉你,这堂课教的是圆心、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与圆相关的数学知识,绝对不会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的语文教师是在教教材,而不是在用教材教,心中并不清楚要教些什么,更不清楚要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教合适这些问题。只是就一篇篇的课文,这里教一点,那儿教一点;就同一个语文知识,今天教一点,明天教一点,每次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一个比喻,教了六年,学生仍然没有学会;就是同一篇课文,不同的语文教师所教的内容大相径庭,甚至五花八门,有的内容已经不是语文学科应该教的内容,变成了其他别的什么课;即使教的是语文学科的内容,是否正确合理,也没有经过科学的学理考察。如果教了错误的内容,就比不教或者教别的更加有害了。凡此种种,归结为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语文教师至今还不清楚语文学科的课程与教学内容,至今也还没有完整、系统的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
而这次我学习的内容是语文专家薛法根老师则是介绍了他们学校所探究、实践的“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现行教材重组”,将整册教材根据文体分类重组单元,根据阅读方式来确定单元目标,更加凸显语文的特点。薛法根老师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学校实践的基于核心素养的现行教材重组,将整册教材根据语文能力进行了重组,传达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从单篇教学到类篇教学,从语文读写到学科读写的理念。他用大量的案例解读了语文教学应该扎实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即认读与积累、解读与领悟、迁移与运用。新颖、实用、扎实的教学设计化解了我心中的诸多困惑,从语文学科到各学科整合的理念,让我对组块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他构建大课程观,删繁就简,让教学真正走向智慧,让学生得到实实在在发展。
我们在感叹于薛老师团队的专业和勇气的同时,要想一想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又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做些什么改变些什么呢?我没有重组教材的能力,但或许我可以尝试将一个单元的课文按文体分类;可以研究各种文体课文的特点和基本教法;可以尝试以一篇课文带出一组相关的文章的阅读,以群文阅读来拓宽学生的阅读量;可以介入其他学科教孩子如何阅读非连续性的文本和科学课合作,让学生写一个小实验;和美术老师协同,让学生为名画写一介绍词;和数学老师一起,让学生写一写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让学生通过阅读、写作来学习。看来,我们可以做的有好多。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小语的晴空下,站着一个天真烂漫、微微驼背、长脖子的高个子,他就是薛法根老师。我们肯定无法匹及薛老师,但我们可以追随着组块教学的教学变革,引领学生围绕语文核心知识或生活情境,选择、重组语文学习内容,设计、整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变革语文学习方式,置身于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