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学习林莘老师“学习共同体”的体会
(2016-01-16 10:42:21)
标签:
教育 |
分类: 【听课评课】 |
课堂期待“静悄悄的革命”
——学习林莘老师“学习共同体”的体会
宁波高新区梅墟中心小学
林莘老师的是福建省名师,我在是“千课万人”上多次听过她课,觉得她的课灵动活泼,有着一种清新之美,一如她的相貌——清丽而明媚。今天在名师工作室导师罗树庚校长的安排下,学员们和全区老师匆匆赶赴高新区实验学校听林莘老师的课,内心充满了期待,期待林老师如春风般的课堂。此次的课堂和讲座可以说令我们叹服,这可不仅仅是一阵清新之风,更是触及课堂教学本质的智慧的思考和实践摸索。
课伊始,我们先看到是这样一副与往不同的场景。课桌摆成了U型,老师穿梭于教室中间授课,十多位现场的教师作为课堂观察员被邀请坐到孩子们中间,以便近距离观察课堂。林莘老师先向大家介绍了课堂的理念和模式。这样摆放课桌,实践的是日本佐藤学教授的“学习共同体”模式。孩子们互为学习伙伴,互求互助,互帮互暖,不同于以往的以老师为中心,而是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们更加自主地学习。由于孩子们是第一次进入这样的课堂,林莘老师又明确告诉孩子们课堂上的规则,规则其实很简单,包括:小声讨论,不影响第三人;组员是学习共同体,互求互助,共同完成每次思考和回答,并且,林老师向孩子们着重强调了“倾听”和“互助”的重要性。课堂就在我们的好奇和期待中开始了。
课堂上,我看到了神奇的现象:这是一个不时会很安静的课堂,可是你清楚地知道,平静下孩子们思考的暗流在滚滚涌动,孩子们的思考是深层次,不喧闹的课堂,真好!二是孩子们只用了一节课,却编出了绘本作家花婆婆几年都没创作完成的童话,而且这想象和创意令人惊喜。三是孩子们真的能体会到学习和思考的快乐、成就,还有温暖,原来共同体是可以相互取暖又有独立自我的呀,这比课堂上习得的知识、能力可贵得多得多。这堂课展现了与传统课堂不同的特色,让我不由感慨:这才是孩子的课堂啊!
课后,林莘老师做了关于“学习共同体”的专题讲座,更认识到这真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佩服这样的教育先行者,“改革”需要的极大的智慧、勇气,还有汗甚至是泪。这样的课堂也真的是称得上“改革”,因为,它触及到了课堂教学的最根本:从课堂关注老师到关注学生;从以教师的“教”为主到以学生的“学”为主;从追求学生一统的标准答案到鼓励学生保留、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观点;从追求课堂的热闹到引导课堂中学生的“安静”……这一系列全新的理念,给我带来了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的新思考。反思自己的课堂和大多的课堂,竟然不知道自己大多数课的价值、目的、意义何在,甚至可以说一些精心的或者自鸣得意的教学设计它的出发点和价值又在哪里。我更迷茫了,但是我知道,迷茫正是思考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