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课题《学生自主学习目标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2012-06-21 17:58:51)
标签:
娱乐 |
《学生自主学习目标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组长:杜彩云
组员:李洁英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深化目标教学研究,我们于2008年申报了该课题。两年来,我们课题组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目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经过10多年的努力,已由原来的教学策略发展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它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到目标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标志。但是,当初目标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指导思想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还没有从发展人的基本素质的高度去思考,或者说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思想来指导目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在落实素质教育的今天,目标教学研究必须把素质教育作为新的增长点,把素质教育作为目标教学试验与研究的主题。为此,目标教学研究存在以下挑战:研究范围必须扩大;教学理念必须更新,研究实验方法必须灵活。一句话,目标教学的研究必须深入。
2、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探索出适宜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最佳目标教学的方法,促进课堂教学的进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目标教学的学科教学研究,国内外尤其是国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且不乏成功的经验,有的经研究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怎样根据学科的性质和特点,采取目标教学的教学形势,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的最佳效益,探索出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最佳目标教学的方法,促进课堂目标教学的进行,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仍是我们教育教学中丞待解决的问题。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学科研究,与其他的目标教学学科研究,隶属于目标教学学科研究这个大范畴,他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其目标教学又与其他学科的目标教学有所不同而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又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学科目标教学。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实现目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结合,达到目标教学素质化,学科教育目标化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摈弃对学科教学的“大而全”的认识,准确把握学生思想,行的为类型,特征和水平,确定恰当、具体、准确的教学目标。
2、改变以思想、规范等的单纯传授,灌输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主体按照目标要求亲身经历、体验而达到思想、行为潜移默化的转变的效果。
3、着眼于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社会培养一代新人。
4、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新型教师队伍。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有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为基础,掌握学习策略目标教学为依据,大好的教研教改形势为依托,借鉴已有的实验成果以及本单位的规模、人员编制,经费投入等,都为我们开展目标教学实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我们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五、研究内容
两年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
1、积极鼓励学生,如何为学生主动参与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2、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预习
3、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学习
4、如何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主的获取知识
我们在本阶段就是以以上四个方面为研究内容,通过研究,实现了彻底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促成课堂教学师生全方位参与,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实验研究的过程、方法
1、过程:
研究过程历时两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①搞清课题研究背景,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把握好理论依据,拟定实验方案。
②组织教师学习,提高认识。
③在专家指导下进行课题申报和开题。
④课题组积极搜集、整理开展实验所需的材料。
⑤建构“学生自主学习目标教学”的基本模式,将问题提出、研讨、解决、交流、反馈。
⑥每学期举行两节观摩课,一节汇报课。
⑦每学期召开两次课题研讨会。
⑧学期末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评价、搜集、整理有关数据,做好阶段性总结,每人拟交一份研究报告或论文。
⑨在全校各年级实施课题研究。
⑩积极整理材料,撰写实验成果,写出终结报告、课题鉴定报告,积极申请课题结题。
具体分工如下:
①选题准备阶段(2008、4——2008、5)根据目标教学研究动态,申请立项课题。—杜彩云、苏红文
②初步探索阶段(2008、6——2008、12)在课堂教学实验过程中,探索学生自主学习参照体系及其实施方案和教学目标的评价体系及实施细则。——苏红文、李洁英、董海霞、刘元、马新爱
③ 深化提高阶段(2009、1——2009、12)融汇中外相应的目标教学的思想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深化已有成果,构建新的目标教学体系。——苏红文、李洁英、董海霞、刘元、马新爱
④总结验收阶段(2010、1——2010、4)总结、验证、鉴定试验成果,完善新构建的目标教学体系。——杜彩云、苏红文
2、方法:
一是运用文献研究法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及课堂教学规律,搜集整理和运用国内外与该课题相关的理论,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是运用经验总结法对以往传统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典型案例,运用学习理论案例、经验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得出可以利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做法,并用以指导该课题的研究,加快该课题的研究速度,提高研究质量。
三是运用行动研究法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基于学习目标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几个重要环节进行研究,归纳整理出“指向目标学习式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研究中创新校本教研方法、途径。
四是运用纵向比较法对“学生自主学习目标教学研究”研究前后教师、学生、家长的反应,尤其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变化,学习效果,校本教研的实际效应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有效做法。为开展“四边双优秀”课堂教学研究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与结论
(一)理论研究成果
1、概念的研究
确定了“学生自主学习目标教学研究”的理论定义,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以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为特征,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系和更大范围的教育教学体系,促进了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教学理论基础的研究
“学生自主学习目标教学研究”必须以“掌握而学”向“发展能力”过渡,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活动的关系,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以能力发展为本的教育质量观,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为本的教学观。
3、教学评价的研究
(二)实验研究成果
1、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通过两年的研究,我校加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的自主性教学,主要通过以教师教为主导,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从学生的思想上找原因,做到教师是学生的知心人,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有的放失的对学生进行施教,加强趣味性、直观性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活力,通过实验结果发现:该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同级进行实验研究,从历次期终、期末的质量检测统计分析、实验班级的中、高分数段人数增加,低分数段人数减少,成绩检测Z值大于1.95或2.56,该实验班级实验前后学业成绩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我校其中一个实验班自实验以来,两学年优秀率、及格率逐年递增统计如下:
2、促进了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
通过两年的研究,我校学生不但在学业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学生的素质综合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08年6月,王玉琦等七位同学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绘画、书法比赛中分别荣获绘画类一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王艺颖和丁闪闪在2008年山阳区中小学生校园十佳歌手比赛中分别荣获三等奖和优秀歌手奖;秦鑫宇等6位同学在2009年山阳区中小学生科幻画评比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张凯丽等14位同学在山阳区第七届学生艺术节绘画作品分别获区级奖励;侯鑫等4位同学的"绘画作品荣获第二十三届焦作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奖励;体育足球、排球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为保证实验的顺利实施,自己不断加压,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水平,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2008年底,我校聘请有关专家到我校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优率课占27%,良好课占69.1%,差课占3.9%,与实验前相比优秀课提高21.1%,良好课提高47.5%,差课降低了17.5%.同时也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两年来,刘元老师的优质课《越学越练越聪明》获省级三等奖;课件《去游乐场》获省级三等奖;论文《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评价艺术》获省级二等奖;教学设计《去游乐场》获市级二等奖;《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在山阳区首届优秀教学资源收集评比中获(小学组)三等奖;课件《比一比》获市级三等奖;电子教案设计《比一比》获区级二等奖;论文《转化学困生 赢得“心”课堂》获市级二等奖。杜彩云老师执教的《圆的周长》一课在山阳区“名师送课”下乡活动中获得好评;论文《巧妙利用生成错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获市一等奖。李洁英老师的优质课《三角形整理复习》获区级二等奖;教案设计《三角形整理复习》获省三等奖;《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估算》在山阳区首届优秀教学资源收集评比中获(小学组)三等奖;论文"《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发表于《焦作晚报》;优质课《乘法估算》获区一等奖董海霞老师制作的教具《10以内的计数器》获市级二等奖;论文《阳光课堂,师生共同成长》获市级二等奖。
(三)实验研究的分析与讨论
1、学生自主学习是改变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有效手段,是以“为掌握而学”走向“为发展而学”标志着教学思想在丰富,理论在发展。
2、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着力点
有的专家认为“学生自主学习目标教学研究”已进入高原发展区,如何突破高原区,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已成为我们在走出高原区,实现新发展的着力点。
总之,我们认为:教育的发展在于改革,教育的改革在于思想的改革,只有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实验走出误区,实现新发展的着力点,才能培养新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刘兼、孙晓天主编
2、《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张兴华编著
3、《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4、任长松编写的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
5、《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人民教育出版社》
6、《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时间 |
及格率 |
优秀率 |
2008年6月 |
92% |
17% |
2008年12月 |
|
|
2009年6月 |
95.2% |
|
2009年12月 |
95.8%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