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豆眼看齐鲁(5)--孟庙

(2015-07-17 14:55:11)
标签:

yukiwhang

豆豆de故事

豆豆的博客

豆豆的故事

旅游

分类: 豆眼看世界

      在孔府前的导游图显示,孟府离孔府孔庙不远,距离才30公里。于是,参观完孔林,驾车直接赶到位于邹城的孟府孟庙,带着豆豆继续寻找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http://s7/mw690/0031VSL6gy6SlokoXb056&690
      “棂星门”孟庙的正南门,和孔庙的规制一样,亦是孟庙第一座门坊。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重修孟庙时所建。坊额上楷书“棂星门”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山东巡抚丁宝桢手书,意味着孟子是天上的文星下凡,亦含有尊圣如天之意。http://s8/mw690/0031VSL6gy6SlokDQCH77&690

       在古代,棂星门只有每年农历二、八月举行祭祀孟子大典之日,或者皇帝和钦差大臣前来拜谒孟庙时才打开,平时闭门不启。
http://s16/mw690/0031VSL6gy6SlomAhsPbf&690
        孟庙,又称亚圣庙,是历代祭祀孟子的地方,始建于北宋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任兖州知府时,寻访孟子墓于城东北四基山麓,遂在墓旁创建孟庙。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由邑士徐绂及乡人出资将孟庙迁于现址。后经宋、元、明、清历代扩建和维修,到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达到现规模。孟庙占地2.4万平方米,南北呈长方形,前后五进院落,前有棂星门、亚圣庙石坊、泰山气象门;自第三进院落分左中右三路,中有承圣门、亚圣殿、寝殿;东有启贤门、启圣殿、启圣寝殿;西有致敬门、致严堂、祧主祠、焚帛池。庙内有历代碑刻280余块,古树名木300余株,古人谓之“乔木参天绕古词”、“满地丰碑满壁诗”。
http://s1/mw690/0031VSL6gy6SlomIwF2b0&690

      孟府始建于宋元时期,占地约2.1万平方米。布局严谨,前后七进院落, 略逊于孔府的九进大院。前为官衙后为内宅,依次建有大门、礼门、仪门、大堂、世恩堂、赐书楼、上房院、延禄楼、后花园等。厅、堂、楼、室共计200余间,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孟府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

http://s6/mw690/0031VSL6gy6SlonyH4N75&690

      进棂星门,有建于明代的“亚圣庙”石坊一座。石坊原为明代的孟庙大门。

http://s6/mw690/0031VSL6gy6TSOG3X8h35&690

      售票处位于亚圣庙”石坊边上。门票售价40元。
http://s3/mw690/0031VSL6gy6SlomQR9002&690
      继续往里走,青石砖铺就的大道两侧种植着两三人都抱不过来的苍松翠柏。和游人必到的孔府孔庙很不同,孟庙孟府游客很少,很清静,这样显得更加肃穆。
http://s11/mw690/0031VSL6gy6SlonKadc9a&690
      道边高大的树木显然已有了不小的年岁,历经沧桑,现被精心地种植保护着。
http://s6/mw690/0031VSL6gy6SlonYxQF15&690
     孟庙中的一大奇特景观”紫藤银杏“,一棵粗大的紫藤攀绕着高大的银杏树向上生长。
http://s14/mw690/0031VSL6gy6Slooemkt9d&690

      中轴大道边上石架上悬挂着的古钟铸造于金代。钟上铸有“重臣千秋皇帝万岁”八个大字,其中“臣”字是反的。以及“大安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公元1211年)记”等铭文。

http://s8/mw690/0031VSL6gy6SlotghkHd7&690
      继续往前走,就是仪门。在古代,仪门是官衙的礼仪之门,取孔子三十二代孙孔颖达《周易正义》中“有仪可象”之句而得名,是坐轿、骑马的起止点。孟庙的仪门上悬挂着“泰山气象门”的竖匾,所以又称“泰山气象门”。泰山气象取义于程子之说:“曰仲尼元气,颜子春生,孟子并秋杀尽盖亦时然而已。仲尼天地也,颜子和风庆云也,孟子泰山之气象也。”
http://s4/mw690/0031VSL6gy6SloooQiD53&690
      越过仪门,便是孟庙的第三进院落。此院东西围墙处各有一门,是平常出入孟庙的通道。东门原名为“钟灵门”,西门原名为“毓秀门”,清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时,分别改称为“知言门”和“养气门”,二者取义于《孟子》七篇中“淫辞知其辟”和“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知言门和养气门内南侧,分别建有“祭器库”和“省牲所”。据明天启三年(1623年)《重修孟夫子庙碑》记述:“天启三年二月建祭器库、省牲房各三楹。”这两处建筑是专门存放祭祀孟子所用祭器和祭品的地方。
      此院北面三门并列,中为“承圣门”,东为“启贤门”,西为“致敬门”。“承圣”二字,取孟子上继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统绪之含义。而“启贤”则含有赞颂孟子父母有“启毓圣贤”之贡献的意思。

http://s9/mw690/0031VSL6gy6SlotX17G18&690
      孟庙孟府现有各类古树名木三百七十余株。有史料记载的古树最早栽种于北宋宣和年间,已有九百余年树龄。经宋末、元、明各代补栽的树株,也达七八百年树龄。庙府古树仪桧柏、侧柏为主,间有流苏、木香、银杏、国槐、梓树、君迁子等各类名木。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古柏抱槐”、“洞槐望月”、“桧寓枸杞”、“紫藤银杏“。古人对孟庙的树木多有赞颂,如“满林松柏带苍烟”、“云烟松柏不胜情”等诗句,读来生动传神,确是描出了孟庙林木的特点。更有大书法家董其昌,专题孟庙古桧:“爱此孟祠树,森然见典型。沃根洙水润,含气峄山灵。阅世磨秦籀,参天接鲁青。方知樗散寿,只入列仙经。”

http://s15/mw690/0031VSL6gy6SlouXHB4ee&690

http://s8/mw690/0031VSL6gy6SlovS5BZc7&690
      承至门左侧,建有一座高大的碑亭,亭内放置清康熙《御制孟子庙碑》一幢,故称此亭为康熙御碑亭。
http://s6/mw690/0031VSL6gy6SlowzpWtb5&690
      这块石碑是孟庙中现存最大的一块石碑。碑文字体工整秀丽,为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四月,清圣祖玄烨御笔亲书。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是孟庙一年一度的庙会,这天,当地群众络绎不绝来孟庙赶会,百姓称之为“走百病”。人们不仅争相往碑座下的缝隙里投掷硬币,而且都要用手摸摸这座石雕怪兽的脑袋和屁股。说是“十六摸摸乌龟头,全年高兴不发愁;十六摸摸乌龟腚,全年消灾不生病。”以至这碑座赑屃的头和屁股被人们摸得越来越光滑了。
http://s1/mw690/0031VSL6gy6SlowMsNy30&690
      碑亭东侧的《孟母三迁祠》原竖于邹县城西庙户营的孟母二迁祠内,与《孟母断机处》、《子思子作中庸处》、乾隆皇帝的《述圣子思子赞》和《述圣子思石刻像》4通石碑,合称五通碑。这些石碑原来立在古城南门外左侧的“孟母断机堂”和“子思书院”等处,因这两处古建筑建国前毁于战火,遂移至孟庙内保存。

http://s14/mw690/0031VSL6gy6TSI9g2Rv8d&690
       承圣门始建于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现存建筑为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重修。“承圣”即赞扬孟子承继往圣之意。
http://s2/mw690/0031VSL6gy6Sloy0wKd11&690
    豆豆正对着承圣门拍摄。

http://s15/mw690/0031VSL6gy6SloDRnMq1e&690
      穿过承圣门,左侧为乾隆碑亭。
http://s7/mw690/0031VSL6gy6SloE707c46&690

http://s11/mw690/0031VSL6gy6SloEAeCu2a&690
     古树上巨大的树瘤
http://s13/mw690/0031VSL6gy6SloEVn2Ifc&690
       出承圣门,面对亚圣殿的右手侧是建于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的乾隆碑亭。http://s6/mw690/0031VSL6gy6SloFqr8p75&690

     亭内“亚圣孟子赞”碑为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乾隆皇帝亲笔御书。
http://s2/mw690/0031VSL6gy6SloFc6mlf1&690


http://s13/mw690/0031VSL6gy6SloudDDmdc&690

       位于承圣门左侧,种植于唐代巨大的国槐树。

http://s1/mw690/0031VSL6gy6SloHOdxub0&690
      虽然一侧的树干以及腐朽了,并用水泥封补了。但整棵树依然生机盎然,郁郁葱葱。
http://s4/mw690/0031VSL6gy6SloLPARR33&690
      豆豆忙活着用摄像机记录下她看到的孟庙。
http://s1/mw690/0031VSL6gy6SloGbCHCb0&690
      亚圣殿下设有东西两庑。东西两庑始建于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重修。原为供奉孟子弟子及对孟子学说有贡献学者的木主神位。包括孟子弟子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以及历代弘扬孟子思想有贡献的学者,如杨雄、韩愈、孔道辅、钱唐等。
http://s3/mw690/0031VSL6gy6SloGxkema2&690

http://s16/mw690/0031VSL6gy6SlqqvQaH0f&690

http://s11/mw690/0031VSL6gy6SlqqJFVMda&690

http://s7/mw690/0031VSL6gy6SlqqXxbM26&690
      孔庙有故宅井,颜庙有陋巷井,曾庙有涌泉井,唯独孟庙无井。据《重篡三迁志》载:“康熙十一年(1672年),庙前演戏,忽日中声震如雷,闻者环顾失色,见阶前陷有甓甃圆痕,熟视乃井也”,“十二年为修庙之用,额之曰天震井,砌之以甓,环之以石,并书其迹从志异云。六十四代孙孟尚锦识。”井畔石栏为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所建。此后,孟庙承圣门至亚圣殿间就有了天震井。
http://s8/mw690/0031VSL6gy6SloGU4ira7&690


http://s14/mw690/0031VSL6gy6SlqqkSjb7d&690

      亚圣殿是孟庙主体建筑,较孔庙的大成殿小。亚圣殿始建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据殿内碑文记载为徐韨、朱缶所创建,历经金、元、明、清,中间多有维修。清康熙七年(1668年)鲁南地区发生大地震,原殿倒塌。现存之大殿系康熙十一年(1672年)所重建,后又经过十数次重修。大殿四周,列有擎檐的巨型石柱26根,每柱都呈八角形。柱下以石鼓为础,又以石刻覆莲作承托。据考证,石刻覆莲是宋代建造此殿时所刻制,而巨型石柱则为明代维修此殿时所制。
http://s6/mw690/0031VSL6gy6SloHy7aZa5&690

http://s15/mw690/0031VSL6gy6SloMvWSG6e&690

 

http://s9/mw690/0031VSL6gy6SloNuvzy78&690

 

http://s3/mw690/0031VSL6gy6Slp4xWHUe2&690

       殿内正中门额上悬挂乾隆皇帝手书“道阐尼山”横匾一块。说明了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http://s14/mw690/0031VSL6gy6SloNVd7f7d&690
      神龛上“守先待后”的金匾为雍正皇帝手书。神龛中供奉着身着一品文官服饰的孟子像。神龛左右两侧挂着乾隆所做的对联: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禹颜。
http://s10/mw690/0031VSL6gy6SloO6q7v69&690
        出殿后,豆豆认真地拜谒孟子。
http://s12/mw690/0031VSL6gy6SloTOQmD6b&690

http://s7/mw690/0031VSL6gy6SloVffxka6&690

http://s6/mw690/0031VSL6gy6SloW4xtr65&690

http://s11/mw690/0031VSL6gy6SloWzxMefa&690
   
http://s5/mw690/0031VSL6gy6SloMVGKM74&690
    亚圣殿前高大挺拔的古树。
http://s8/mw690/0031VSL6gy6SloNFPkXe7&690

http://s14/mw690/0031VSL6gy6Slp4hP899d&690

http://s8/mw690/0031VSL6gy6Slp4IoZx47&690

    亚圣殿背影。

http://s14/mw690/0031VSL6gy6SlpX5FMx0d&690

http://s10/mw690/0031VSL6gy6Slq7F6sh19&690

      寝殿位于亚圣殿后,有甬道同亚圣殿后檐台相连结。寝殿始建于元元贞元年(1295年),原名为“邾国公祠堂”,是供奉孟子父母的殿堂。明弘治十年(1497年),增修孟庙时改为“寝殿”,成为祭祀孟子夫人田氏的专祠。殿内供奉“亚圣夫人田氏之位”的木制牌位。现在寝殿内设有孟子生平事迹的展览。

http://s4/mw690/0031VSL6gy6Slp6KWpd13&690

 

http://s10/mw690/0031VSL6gy6Slp7RhAlf9&690

 

http://s4/mw690/0031VSL6gy6Slp82403a3&690
       据《重篡三迁志》记载,孟庙中有三棵宋代古桧,两棵在寝殿前,一棵在寝殿后,皆宋宣和三年县令朱缶改建庙时所植。

http://s2/mw690/0031VSL6gy6Slp9owlra1&690

       孟庙中古树一景“桧寓枸杞”。著名文艺理论家林默涵认为这株古桧树顶枝干造型似为“鹿回头”。在树干之上的鸟洞中寄生出数株枸杞,枝繁叶茂。夏秋之际,碧绿的枸杞叶簇拥着红红的果实,迎风摇曳,妙趣横生,煞是喜人。

http://s6/mw690/0031VSL6gy6Slp4V3fv65&690
      梓树俗称河楸、花楸,落叶乔木,属紫葳科。喜光,不耐干瘠,叶如心状,开喇叭状花,蒴果细长如筷,经冬不落,材质轻软,可供家具、乐器等用。古人常在房前屋后种植桑树、梓树。“桑梓”意指故乡。

http://s1/mw690/0031VSL6gy6SlpURIvC50&690

http://s8/mw690/0031VSL6gy6SlpXQnUX57&690
     寝殿后有个小院子。院内成列着好些古碑石刻。估计这些古碑和石刻原先散落在邹县范围内,后被集中保护收藏成列在孟庙中。http://s4/mw690/0031VSL6gy6SlpWlPCX53&690

http://s5/mw690/0031VSL6gy6SlpWLPtW54&690

http://s4/mw690/0031VSL6gy6SlpZfmf173&690

http://s4/mw690/0031VSL6gy6SlpZEpKX73&690
    为了保护大殿的木质建筑,防止鸟类筑巢,大殿的殿檐下包裹了一层薄薄的网。
http://s12/mw690/0031VSL6gy6SlpZSABRfb&690
      焚帛池位于孟庙寝殿之西侧,建于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院之东南向东开一小门,与亚圣殿院相通。院的正中,建有一座方形垣墙,门向正南,其内正中偏北建有一须弥座的砖台,台上放置一石雕长方形池子,正面刻有楷书“焚帛池”三字。孟氏后裔每次祭祀祖先后,即在此处焚烧祭文。
http://s7/mw690/0031VSL6gy6Slq0dvnMd6&690
      孟庙一景“洞槐望月”。这株栽种于唐代的槐树已近枯死,树干内已腐朽,形成了一个大洞。但古槐顽强的生命在剩余的树干上继续生长,成就了孟庙的奇观“洞槐望月”。
http://s11/mw690/0031VSL6gy6Slq0sqJs8a&690
      孟庙内重檐叠叠,古树苍苍,寂静肃穆,是个适合静思的好地方。

http://s14/mw690/0031VSL6gy6Slq5PZrD5d&690

http://s6/mw690/0031VSL6gy6Slq6Bsqh05&690

http://s12/mw690/0031VSL6gy6Slq70v2z8b&690
      从小门入,即是祧主祠。http://s4/mw690/0031VSL6gy6SlqsPkav03&690

           祧主祠始建于元代,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重修,现建筑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位于焚帛池前,亚圣殿之西侧,致严堂之后。亚圣殿西侧有一小门,取名“义路”,可通往祧主祠院。祧主祠是孟氏家庙,确切地说是孟氏远祖之庙。祠内安放孟氏大宗户五代以上至二世祖的木制神主牌位。http://s6/mw690/0031VSL6gy6SlqcN3bT25&690
      古时卿大夫立庙,祀太高祖以下五世,再上,则祧而迁其主。孟氏大宗,以孟子为不祧之祖。孟府大堂东侧建有“五代祠”,祀大宗主鬯之五世,降则迁其太高祖以上之主于此,远依始祖,昭穆秩然。祠门上正中悬挂一竖匾,上书“孟氏大宗祧主祠”七字。
http://s16/mw690/0031VSL6gy6Slqbwh8X1f&690
      孟氏后人在祧主祠的院落内立的“祖泽绵长”碑
http://s3/mw690/0031VSL6gy6SlqdqX8mf2&690
       祧主祠望亚圣殿的侧面
http://s5/mw690/0031VSL6gy6SlqrohJG44&690

http://s4/mw690/0031VSL6gy6Slqs9ain13&690
       致敬门始建于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重修,是孟庙西进的第一道门。

http://s8/mw690/0031VSL6gy6Slr6edQHc7&690

http://s14/mw690/0031VSL6gy6Slr5Akcl5d&690

http://s15/mw690/0031VSL6gy6Slr58q4u6e&690
      致敬门边的墙上镶嵌着“仁廉公勤”官箴碑。古代为官者,常以名言警句自警,谓之“官箴”。这方“仁廉公勤“官箴碑,系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邹县知县梁州彦所立。官箴为王迈先生所撰。碑原立于明清时期邹县县衙内,上世纪五十年代移入孟庙保存。

http://s6/mw690/0031VSL6gy6SlqtFooZf5&690

       致严堂始建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明清时期多次维修,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重修。致严堂位于亚圣殿西侧孟庙第四进院落的西路。http://s12/mw690/0031VSL6gy6Slqtfonh5b&690
      穿越致敬门,为一方形过道小院,正北有一门名为“斋戒门”,门内是一座雅静秀丽的小庭院。院内外四周墙壁上镶嵌着50多块碑刻,多为历代名人文士前来孟庙晋谒游览留下的诗词题咏。斋戒门内东西两侧,一雌一雄两株古老巨大的银杏树参天而立,绿荫蔽满整个庭院。
http://s4/mw690/0031VSL6gy6SlqtqNeb33&690
      “致严堂”。取意于“祭则致其严”,即严肃、诚敬之意。堂中悬有清宣统三年(1911年)孟子第七十三代孙孟庆棠手书“致严堂”三字横匾一块。此堂原名“斋宿所”,是孟子嫡系后裔祭祀前沐浴、更衣、斋戒之所。
http://s13/mw690/0031VSL6gy6SlqsDdsEac&690
       西侧,有一株古老的紫藤萝旋转曲折,宛如游龙,缠绕着银杏树干,一直伸到树顶,为孟庙奇景之一。每到初夏时节,一串串葡萄似的紫藤花盛开,散发出阵阵诱人的清香。

http://s15/mw690/0031VSL6gy6Slr7sU22ce&690

       从西侧致敬门出,绕回东侧启贤门。启贤门始建于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重修。

http://s1/mw690/0031VSL6gy6Slr9lhKw50&690

      启贤,启毓圣贤之意。
http://s11/mw690/0031VSL6gy6Slr94RYuca&690
       孟庙东路启圣门至启圣殿甬道西侧,碑碣林立,为孟庙各类石碑存放之处,称为孟庙碑林。http://s2/mw690/0031VSL6gy6SlshI8s961&690

      孟庙碑林保存孟庙历代碑碣280多块。从年代上分,有秦、汉、晋、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石碑;从字体上分,有篆、隶、行、草、楷书等;从文字种类上分,除汉字外,还有蒙文(元代八思巴文);从形式上分,有文言亦有白话,有文字亦有图画;从内容上分,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震灾害等各方面的记述。http://s14/mw690/0031VSL6gy6SlsgBfMF9d&690
       孟庙碑林是我国除西安碑林、曲阜孔庙碑林之外的又一大型碑林。
http://s2/mw690/0031VSL6gy6SlsgOi9Hd1&690

     “尚书省牒”碑为宋元丰六年(1083年)所立。碑文记述了加封孟子为邹国公的经过。这是孟子逝世一千多年后首次由朝廷加以封赐。据《先师邹国公孟子庙记》载,孟庙曾于北宋元丰年间迁建于邹城东郭,又于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迁建于现址。对研究孟庙的建置沿革、历史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http://s7/mw690/0031VSL6gy6Slsl5UP426&690
       皇元圣制碑为元至顺二年(1334年)九月《加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圣旨》碑,碑身镌刻两种文字,记录了元文宗加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的圣旨。圣旨表彰了孟子的功绩及对后世的影响。从宋代封孟子为“邹国公”至此时加封为“邹国亚圣公”,对孟子的封赠在元代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该碑对研究孟子思想及儒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http://s2/mw690/0031VSL6gy6Slsk3GI941&690

http://s8/mw690/0031VSL6gy6SlsjJ3uL07&690
      此碑体上半部为蒙古八思巴文,下半部为汉文对译,亦是孟庙最为珍贵的碑刻之一。此碑以铭文的形式保存了最早的蒙古文文献,俗称八思巴文。这种文字在加速蒙族吸收汉族文化和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上起过积极作用,元亡后不再使用。这类碑刻在全国寥若晨星,是研究蒙、汉、藏各族文化交融历史的难得艺术瑰宝。

http://s9/mw690/0031VSL6gy6SlskTbOEb8&690


http://s10/mw690/0031VSL6gy6SlsrJxzj19&690
     碑头上篆书“太师右丞相过邹祀孟子之碑”,这应该是元至正十二年到十四年(公元1352—1354年)间,元太师右丞相脱脱来到邹县拜谒孟庙后立下的。可惜的是,碑身已经缺失了。
http://s8/mw690/0031VSL6gy6SlsleZoj77&690

http://s5/mw690/0031VSL6gy6SlsrZjw094&690
       启圣殿始建于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重修。http://s10/mw690/0031VSL6gy6Slsshoetd9&690
      启圣殿原名为“邾国公殿”。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元仁宗追封孟父为“邾国公”,故取此殿名。启圣殿位于孟庙东路,启贤门内,亚圣殿左侧。孟子父亲名激,字公宜。殿正中神龛内安置冠服七旒七章的孟子父亲塑像,像前木牌位上楷书“启圣邾国公之位”。
http://s1/mw690/0031VSL6gy6SlssqQzS30&690
      启圣殿前竖立于明天顺元年,亚圣五十六代孙,翰林世袭五经博士孟希文撰的颂咏亚圣孟子功绩的石碑。
http://s11/mw690/0031VSL6gy6SlssX6JQda&690

http://s8/mw690/0031VSL6gy6SlstueNhc7&690

http://s2/mw690/0031VSL6gy6SlstB6yld1&690
     殿前的小石兽。
http://s12/mw690/0031VSL6gy6SlssOFHd0b&690

       启圣寝殿,又名孟母殿,始建于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位于启圣殿之后,有高筑甬道相通,是供奉孟子母亲的殿堂。该殿原名为“宣献夫人殿”,后改为孟母殿。
http://s5/mw690/0031VSL6gy6SlsCGsIcf4&690

      现称为启圣寝殿

http://s9/mw690/0031VSL6gy6SlsJZXYY58&690

      殿下的石碑上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孟母教子的事迹,据说反映了民间很早就以连环画形式开始表现这个过程。

http://s5/mw690/0031VSL6gy6SlsukNN2a4&690


http://s7/mw690/0031VSL6gy6Slswya5o26&690

http://s11/mw690/0031VSL6gy6SlsDAZseda&690

http://s7/mw690/0031VSL6gy6SlsElWdMd6&690
        殿内无塑像,正中神龛内安放一木主牌位,其上楷书“邹国端范宣献夫人之位”。

http://s6/mw690/0031VSL6gy6SlsHKzJ375&690
       东壁有一神龛,内放孟子立体石刻像一尊。据旧县志载,此为宋景佑年间孔道辅修理孟母墓时所得,定名为“孟子自刻为母殉葬石像”。殿内西侧竖有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致祭碑。后人称誉孟母“三迁之教,炳彪天壤。子之圣即母之圣”。《韩诗外传》载:“对孟子之语实天下为人姑者之模范,矧独母教而已哉。”孟母早在唐代即辟有专祠岁祭;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元仁宗追封孟母为“ 邾国宣献夫人”;清乾隆三年(1738年),加封为“邹国端范宣献夫人”。
http://s12/mw690/0031VSL6gy6SlsID5ajdb&690
    孟母三迁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在孟母殿边,就竖有“母教一人”石碑。
http://s6/mw690/0031VSL6gy6SlstV7kVf5&690

      豆妈和豆豆在碑前合影。
http://s10/mw690/0031VSL6gy6SltDP89Pf9&690

http://s9/mw690/0031VSL6gy6SltHaq2kf8&690

http://s16/mw690/0031VSL6gy6SlsFanb90f&690

        工作人员在除去方砖间的野草的间隙,也在收集着树上落下的银杏子。

http://s9/mw690/0031VSL6gy6SlsH6Vqo88&690


http://s14/mw690/0031VSL6gy6SltHU4Ud3d&690

http://s15/mw690/0031VSL6gy6SltJlD425e&690

http://s2/mw690/0031VSL6gy6SltKa0O551&690

http://s6/mw690/0031VSL6gy6SltKQAYJ25&690

      布满青苔的方砖。

http://s1/mw690/0031VSL6gy6TSOAa0Uw60&690
       孟庙虽离开三孔才30公里路,不是特别远,但不是游客必游之地,所以游客非常少。孟子作为儒家文化发展中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孟庙也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孔庙比,建筑没有那般宏大,发展历史也没有那般长远,但还是非常值得到此一览。
http://s8/mw690/0031VSL6gy6SltOYWiz47&690
       从孟庙出来已经5点出头了。没有时间参观一街之隔的孟府了。我们取车后赶往下一站,泰安。
http://s15/mw690/0031VSL6gy6TSOJhFLw2e&690
      邹县街景
http://s6/mw690/0031VSL6gy6TSOMkWYla5&690
      孔孟新道上漂亮的牌坊
http://s10/mw690/0031VSL6gy6TSOOlQXT89&690
      回到了曲阜
http://s5/mw690/0031VSL6gy6TSOQakN6e4&690
      有意思的街头雕塑
http://s8/mw690/0031VSL6gy6TSOUDctF67&690

http://s15/mw690/0031VSL6gy6TSOVicqy5e&690

       路边一片玉米地。让豆豆下车,看看玉米长得什么样。自驾就这点好,想什么时候停,就什么时候停车,时间都在自己的手里。
http://s5/mw690/0031VSL6gy6TUhCo8OE64&690


http://s14/mw690/0031VSL6gy6TSP0BHRj0d&690

http://s1/mw690/0031VSL6gy6TUgZJ5PG80&690

http://s3/mw690/0031VSL6gy6TUh1y17I42&690

http://s10/mw690/0031VSL6gy6TSPbvJABe9&690

http://s15/mw690/0031VSL6gy6TSPe5b7E5e&690
       接着赶路
http://s10/mw690/0031VSL6gy6TSPf8qM159&690
      前方发生事故了,一辆面包车翻到在地。
http://s3/mw690/0031VSL6gy6TSPfNylcb2&690
      原来是和大巴撞在了一起。
http://s1/mw690/0031VSL6gy6TSPgujOU50&690
      路过泰山医学院
http://s15/mw690/0031VSL6gy6TSPhqKrc2e&690
      夜色朦胧,华灯初上时,我们到达了泰安。
http://s6/mw690/0031VSL6gy6TSPkUYMlc5&690

http://s11/mw690/0031VSL6gy6TSPo2e3E2a&690
      经过99公里,耗时2小时的跋涉,我们到了预定好的旅馆。
http://s2/mw690/0031VSL6gy6TSPoeG6R01&690
      五悦景区连锁酒店泰安店
http://s5/mw690/0031VSL6gy6TSPphi2E94&690
      房间不大,但是挺干净的。

http://s14/mw690/0031VSL6gy6TSPvcozP3d&690

http://s14/mw690/0031VSL6gy6TUgRGFQ1bd&690
      放下行李,赶紧和丫爸联系上。他们早已到了泰安。住的地方离开我们不远,约好了明天在泰山上见。然后出发,去吃晚餐。晚餐是在一家大超市边上的吃的。因为已近8点45分,所以选择也已不多。http://s12/mw690/0031VSL6gy6TSPqdQSvdb&690
       豆豆狼吞虎咽吃完,赶紧在超市里采购了明天爬泰山时的食物后,回旅馆休息。明天会是艰苦的一天。

http://s11/mw690/0031VSL6gy6TUgTBj2Wca&690

http://s14/mw690/0031VSL6gy6TSPtoLx36d&690

http://s11/mw690/0031VSL6gy6TSPu3R3k0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