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2020-10-01 11:43:30)
标签:

茅畲岭古道

百家尖

大礼岭古道

西国寺

牛尖头

分类: 户外活动
  九月上旬在走了义城岭古道之后打算接下来走茅畲岭古道、大礼岭古道,如果时间够的话考虑顺便登顶百家尖。9月20日阴雨天气,虽然天气欠佳,但茅畲岭古道、大礼岭古道是非主流古道,还是决定去走一走。
      到达起登点下园村村口樟树下已经是9点38分(第3张图),如果走樟树西侧村道过去到古道入口只要380米,我选择走樟树北侧下园村的外围公路,走了550米到达古道入口(第4张图)。沿山地间石块古道平缓上行,走440米到达岭脚路廊。过路廊继续上行,上行过关公庙切入到沙茅线公路,沿公路往茅畬岭隧道走。到茅畬岭隧道口看到了右侧通往茅畬岭的古道入口(第7张图),想来入口是因为修建隧道而没有了古道当初的模样。隧道建成已有七年,古道上山入口处似山野小径,看草长这么长心里也就不再抱有好的期望了。先沿山沟边上草丛间依稀路径上行,上行百米见古道上倒伏杉树,蛛网密布。过倒伏处古道好走,我心稍安。沿古道上行到海拔约184米~235米之间,在这段行程120米长的古道右侧山沟间有多级小落差瀑布。9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古道边上的彼岸花准时在秋分前后盛开。沿古道上行至海拔约286米处见古道右侧下园半岭(半山腰)关圣庙,关圣庙正如这古道上的杂草已见荒废。沿古道继续上行至1.86公里处进入到小竹丛间古道(第12张图),再上行走90米便进入到竹林间古道(第13张图),到这里离岭头就比较近了,再上行走80米便到达了茅畬岭岭头。
  过茅畬岭岭头往前下行有好走的古道下往茅畬乡,我看岭头左右两侧山岗已开出一条防火道,其中右侧的防火道相对平整,通往百家尖,看防火道宽敞好走,决定登顶百家尖。通往百家尖的山岗防火道坡度不小,上行走750米登顶百家尖,从茅畬岭岭头算起到百家尖海拔上升了235米。过百家尖看东侧通往牛尖头的山岗上也已在挖防火道,因为此行并无穿越山岗的计划,所以我又沿防火道原路折返回茅畬岭岭头,接着走古道下往茅畬乡。
      从茅畬岭岭头下往茅畬乡的古道虽然好走,但雨后的古道有些湿滑,不敢大意,取出五齿冰爪套在鞋头下古道。从岭头下来海拔下降50米到达古道边的茅畬岭永庆庙,这庙名竟与下园村村部边的庙同名。过永庆庙接着走竹林间古道下行,下行居然蚊子奇多,真的是扑面而来,手机套一开一合竟也能夹死一只。从永庆庙下来海拔下降50米在古道右侧有一间路廊(第22张图),过路廊沿着竹林间古道下行走150米(海拔再降90米)见古道右侧最后一间路廊(第23张图)。过路廊继续下行走130米出竹林到山沟上水泥板桥(第24张图),再往前下行走250米就出了古道。出古道之后沿水泥路继续下行,下行220米到岭脚柏峰庙。过柏峰庙便进入到山下茅畬乡上庄村,过茅畬乡敬老院就到了东边村。看手机上卫星地图,茅畬街(下街)有座关帝庙,距离计划走的路线不远,于是特地过去看了下。想想从沙埠镇下园村过来,一路经过了三座关帝庙,看来这一带的民间信仰比较推崇关公。过茅畬街接着我沿百王线公路往大礼村方向走,进入到在改建中的104国道上。大礼村进士坊就在改建的104国道旁,距离国道大约65米。考虑到时间关系,我没有沿大礼村村道往大礼岙村走,而是继续沿在建的104国道往大礼岭隧道走。
  大礼岭隧道长约2.25公里,过隧道就到唐山王村了。到大礼岭隧道口,看行程进度还在计划内,我接着走大礼岭隧道口左侧通往龙王殿路径前往大礼岙古道,稍下行走210米到岔路口转走右侧水泥路径上山(倒数第20张图)。走过去240米见山脚下古道上杂草丛生(倒数第19张图),古道的左侧是一片梯形山地,在古道杂草丛中走了约150米进入到竹林才见好走的古道。过竹林继续往山上走,过山坑溪流之后见上行古道被杂草、灌木遮挡(倒数第16张图),清理蛛丝沿石块古道上行走120米古道又见好走。上行到海拔约181米处见古道上树木倒伏,从倒伏的树木下穿过去。继续上行走百米古道上又是杂草丛生(倒数第14张图),上行走140米古道上不仅杂草丛生且有一排树木倒在古道上(倒数第13张图),跨过一株株树干接着继续上行,到竹林下古道才见好走。出竹林之后上行古道上杂草不算长(倒数第11张图),上行到海拔约389米处登上大礼岭岭头。大礼岭岭头左右两侧都有一条岗上樵径,右侧岗上的樵径或可通往牛角尖(倒数第9张图)。
       大礼岭岭头的海拔高度与茅畬岭岭头的海拔高度差不多,百家尖的海拔高度与牛尖头的海拔高度好象也差不多,两条岭两座近岭头的寺庙一个在山阳一个在山阴,茅畬岭古道是山阴面好走,大礼岭古道是山阳面好走,有点象太极的形态。过大礼岭岭头接着往前下行的古道好走,只是刚才下过一阵小雨古道湿滑,我重新套上五钉冰爪下行。从岭头下来海拔下降了约70米看到左下方不远处露出林间的西国寺。继续沿古道下行至13公里处到达西国寺,西国寺是由原来的茶亭、小庙发展而来,据说在春暖花开时这里的风景更美。为了赶时间我没有多逗留,匆匆出寺下行,下行至13.51公里处到达着棋亭。着棋亭旁有一块横着的岩石应该就是着棋岩,传说吕洞宾与铁拐李在此下棋。过着棋亭水泥公路往右拐,在拐弯处有直行往下的古道(倒数第6张图),我转走古道下行。古道平缓往下,比较好走,下行见古道边桔子只是尚青。下行至14.12公里处走出古道进入到水泥公路上(倒数第4张图),在公路边有座小庙叫岭下庙。过岭下庙便进入到了山脚下唐山王村,我转走唐山王村西侧山地间路径(倒数第2张图)到达唐山陈村,经唐山陈村西侧沙茅线公路下的涵洞(最后一张图)返回到下园村。
附六只脚轨迹:http://www.foooooot.com/trip/3798732/
、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茅畲岭古道+百家尖+大礼岭古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