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解读技巧总结
(2016-09-26 16:49:49)边塞诗鉴赏
一、边塞诗的概念
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二、边塞诗的意象:
1、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2、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大漠、长城、黄沙、楼兰、阴山、瀚海、凉州、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yù)浑,羌笛、胡笳、琵琶、芦管,《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从军行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2、直抒胸臆: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3.对比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4、虚实结合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
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
角声一动胡天晓。
5、用典故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6、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案:“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7、衬托
(1)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
(2)反衬(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壮情):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四、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1、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诗歌一开始是两句实景描写: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布满明月的清辉。
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信息,牧马晚归的情景还意味着,这就是胡马北还,边境战火平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战争危险消失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2)“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风吹一夜满天山是“梅花落”歌声(音乐),将“梅花落”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师也难以画出的。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意味。
杂诗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3、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
兵车行
杜甫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4、送别友人时或惜别感伤,或壮别感奋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意:不同时代的边塞诗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同一时代的边塞诗也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应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A.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B.中晚唐国势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
逢病军人
卢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C.南宋沦亡半壁江山,外临强敌内政颓糜,诗坛和词苑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悲怆呼号!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练习: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貂锦指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答案: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是借代手法。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人心,你认为呢?为什么?
答案:“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前一篇: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后一篇:如何泡开诗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