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字之差面目全非

(2025-11-15 11:40:27)

 一些传统文化的精神通过古训俗语流传于世,教育引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它是老祖宗的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本质。人类社会自古就有着东方文化,它已经有了五千年的发展史,而西方文化没有什么历史,美国的历史就是200多年,印第安人,他以上帝的名义可以干一切坏事,西方文化现实的就是享乐主义,人死了后进天堂和地狱,他是二世学说,没有一个范式的敬畏,他们号称英雄主义,在德国他们的哲学就是超人哲学制造了种族差别,致使西方种族主义盛行。法国的浪漫主义他也是享受,西方追求自由,是一种任意的自由、动物性的自由。东方文化也讲自由,那是精神上的自由,人的现实不可能自由,有物理空间的约束,精神上没有时空,所以他可以无限的自由,其本质逻辑就是这样西方的道德原理就是上帝创造万物,一切都是被上帝创造。东方文化“道”是创造源,道就在人们身上,所以孔子说“道不弘人,唯人弘道”,即把身上的道弘扬出来,弘扬道的创造性,利他性,因道生万物而无息就是利他,而道又生生不息即他的创造性。弘道后自然成为“仁,仁者人也”,这才是真正孔子的思想,东方文化的代表。从哲学的角度深度分析、对比,中西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西方的道德是宗教下的道德,东方文化是道德高于一切,这就是差别。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客极力想独霸全球,扼杀社会主义阵营,他们利用西方文化,在全球文化进程中,占据主体地位,时刻打压东方文化,故而在社会发展中,在不停地渗透,利用和平演变的手段,并联手一些逐利商家迎合国内汉奸走狗中的文人墨客,妄想改变传统文化的本质,改变老祖宗的千年智慧。把一句话或一个字意改变得面目全非,颠倒黑白,悄悄地毁掉你的认知、家庭、乃至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的根脉,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作用。诸如:

 “穷养儿子富养女”,原话是“穷养儿志富养女德”。穷养儿志就是要让孩子在磨砺中长出志气,努力为国家、为人民负责任、有担当。并非是说要儿子做牛作马,多吃苦力。富养女德,其“德”并非局限于古代对女子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而是重点教女儿自尊自爱,增强仁爱和智慧。并不是一定要给女儿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养出闺中好吃懒做、挥金如土的拜金公主。并非要在物质上苛薄儿子,纵容女儿。致使多少家家庭在养孩子的价值观,就毁在这一字之差里,也因此造成家庭儿女教养差别,致使弟兄姊妹中矛盾重重,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男戴观音女戴佛”这句话,那更是被被那些不良商家炒成了标配,多少人跟风购买,却不知道已经被误导上当了。原话是“男戴官印女戴福”,是说古代男子若为官,会随身佩戴官印,以利于理事快速方便。也以显身份名责任。女子却戴着刻有福字或蝙蝠纹样的饰品,寓意着家庭和睦,福气常伴。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民间谚语是广泛误解,就是公开鼓励人们自私自利。语中的“为”字,应是“修为”“修炼”之意,谚语的全意是若一个人不注重自己的修养,不提升品德、智慧与能力,就难以在社会立足,甚至会被天地所不容,即“天诛地灭”。它倡导人们通过学习、反思、实践,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内心的充实与成长。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融入社会。这具谚语,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一脉相承。

 曾出自于《增广贤文》的“先成家后立业”,成了年轻人设定的催婚符,胜如封建礼教。好像是年轻人都要先结婚后创业,加之传统的“儿大当婚女大”,使得不少孩子成人就凑合结婚,三观不合也必须从之。造成婚姻不满意、不幸福。婚后家庭破裂,更谈不上立业。原本是“遇良人,先成家后立业;遇贵人,先立业后成家”,其核心思想是根据人生际遇灵活选择,遇到志同道合的伴侣可以先成家,;若遇助力事业的贵人,那就先专注立业。对婚姻大事应该慎重,不能当成到点必须完成的任务,这一理念充分体现了传统智慧中老祖宗对人生选择的辩证思考,强调因时制宜、顺势而为。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割裂丢掉后面一句“尽信老人言,终身难向前”。老祖宗用辩证思维,把事情交代的清清楚楚,让大家要形成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能力,老人有经验应该尊重,但不能一味地遵从,正确的就效仿,不对的就弃之。利用辩证思维对待老人,尊重、敬重老人。

 《增广贤文》中的“富贵险中求”,这一句也害了不少人,都把他当做赴汤蹈火、勇往直前、孤注一掷的尚方宝剑。本来还有上句“欲从心头起,贪向胆边生”,后面还有“也在险中丢,求时十之一,丢时十之九”。这一段完整的话语是“欲从心头起,贪向胆边生,富贵险中求,也在险中丢,求时十之一,丢时十之九。”奉劝人们要合理地评估风险,却被断章取义,曲解成了人生赌注。

易经卦辞“男尊女卑”,其本意被误解千年,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男子高贵,女子卑贱。本意应是男尊因为像天一样高亢公正、自强不息,女人应像大地一样谦卑、包容、慈祥,厚德载物。卦辞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列子.天瑞》,原文为“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如此观之这变义就差之万里。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这是民间流传的一句古话,原本是兄弟如手足,是说兄弟之间情如手足,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有共同的志向,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女人如衣服是老祖宗在农耕社会对衣服的重要性,了解认识更多。在那个“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一件衣服老大穿了老二老三接着穿,特别好的衣服还不能平时穿,重要场合才穿穿,“人靠衣装”,那衣服就是一个家庭颜面,非常重要。把女人比作衣服就证明女人在家庭的地位特别高。在社会发展到物质极大的丰富之时,衣服不值钱了,就有了错误的理解,认为女人没名堂,可以随时换、甩。错误理解、传播,就导致了一个男女的矛盾,家庭的矛盾,社会的矛盾。要结合时代背景去理性的分析、看待事物的发展,不能人云亦云,推波助澜于错误思潮。

“最毒莫过妇人心”与“无毒不丈夫”这两句话听起来就是在骂女人和男人。它的原文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最毒莫过妇人心”真正的古文写的是最毒莫过负人心,“负”变成了“妇”,一字之差,应是辜负背叛别人的真心,才是最毒的事。“无毒不丈夫”的原文是无度不丈夫,“度”变成了“毒”,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原意是一个男人如果没有度量没有格局,就算不上真正的大丈夫男子汉。古人讲的是品德与担当,可传着传着就成了狠毒和算计。真正毒的从来不是女人的心,而是被曲解的语言和被误导的偏见。需要提高警惕别让误传的古训继续伤害善良的人。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更是被骂了数百年。“女子无才便是德”真正的释义不是说女子无才就是德,这句话的误会对女子打击很大,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副对联,它的上联是“男子有德便是才”,意思是男子是以德为主,以才为辅助,如果说男子只有才而无德那是很危险的,你看那些高智商诈骗祸害人间,那些流氓文化很高,这些都是没有德而有才的表现。女子无才便是德和前面的男子有德便是才,是相对的,讲的也是作为一个女子,也要把德放在首位,把才放在辅助的位置。但它的并不是女子没有才,古代的女子是困守闺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即便如此古代的女子都非常有才华,她们虽然有才华,但自视若无,谦虚谨慎,很低调,绝不炫耀自己的才华,这就是德行。这句话不是在贬低,而是褒扬女性。看老祖宗的教导多么有深意。

“父母在不远游”,被当成困住年轻人的牢笼。可原文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古训的涵义是父母健在,别到处瞎跑,真要去得给父母讲清楚去的方向、地方、事宜,让老人们放心。哪是不让你去闯世界呢,多少人错误地误解古人太封简、太自私了,却忘了这是老祖宗的牵挂。自古就有“家和万事兴”,年轻人为了不触怒了父母,只有困住家中忍出太平,得到的是家庭表明的和谐。把矛盾压在心底,最终会爆发出更大的裂痕。

其实这段话完整的句子是:“父爱则母敬,母敬则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万事兴。”老祖宗把齐家的逻辑讲的如此透彻,不是让大家去一味的忍受,而是教育大家站在家的层面,各司其职,互为努力,这才是家和的根本。

《孝经》《论语》等顾问组中,明确讲了“敬祖睦亲”“孝亲行悌”,精简扼要,但古人说得非常明白,勿容瞎猜胡编。古人主张子女应恪守孝道,对父母不仅要“生则养”,保障其衣食所需,更要“养则敬”,心怀恭敬、顺承其意;兄弟间需要和睦相处,践行“兄友弟恭”的伦理,兄待弟要慈爱关怀,弟对兄要恭敬顺从,以此维护家庭内部的团结。这样就是家庭成员以孝顺父母、友爱弟兄为根本,通过日常言行践行孝悌:对长辈“敬其敬”,不仅在物质上供养,更要注重态度上恭敬;兄弟间要“尽其和”,倡导相互谦让,团结互助避免争斗。民间还总结出“长哥当父,长嫂当母”,更明确地诠释了弟兄之情处。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不再一一赘述。中国的古文化博大精深,涵盖宽广,五千年传统的智慧,不仅可以教导我们的身心健康,更能教导我们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成为我们的事业和为我们创造财富。但中国的文字从甲骨文逐步演化到古代汉字,存在着很多深奥难懂的词句,通过专家、学者经典解读,变成了通俗易懂的作品或故事,让古圣贤的教诲跃然纸上,是我们每个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读本。但不排除还有不少深奥、冷僻字句尚未解读,对老祖宗的本意难以了解,比如战国屈原的《离骚》,宋朝“蒙学之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等,词句简洁、言简意赅,难以理解,但都成为古文化经典,认真要读通、读懂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不懂得字句要通过查字典,学经典把原意弄懂,不能瞎猜乱蒙,传承真正的圣贤文化。苍蝇爱叮有缝的蛋,我们要守住传统文化的底线,不要让他有缝隙,留给不怀好意的人,乃至敌人侵犯、篡改老祖宗留下的传统精神。

以上这些被篡改的古训,正在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扭曲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让孩子们的三观从根本跑偏,变成了精神上的折磨与摧残,物质的苛待与纵容。把文化符号变成了商家的赚钱的工具。把婚恋变成必须完成的任务,让感情成为了将就得到交易,让传统失去了根本的温度。把家庭变成了表面虚假的和睦。让矛盾沉默中越积越深。这哪是文化的传承,分明就是别有用心者,在偷换概念、毁我根基。他们把老祖宗的智慧拆得七零八落,用断章取义的伪国学来误导、抵触传统文化。让孩子们觉得努力不如啃老。让年轻人觉得婚姻就是坟墓。让大多数人认为真诚不如算计。

老祖宗的智慧需要我们带着智慧去读、去辨,不是牵着鼻子走,受不正当人的误导。为了不被伪国学毁掉,让孩子们懂得真正传承,为了我们的国家、小家,我们的根,要把那些被误解的真相揭开,正本清源、明辨是非,提高警惕,不让老祖宗的千年智慧再被误传、玷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