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玩了阿西里西大草原,立即前往贵阳市,晚八点入住贵阳南花溪酒店。8月15日一早赶往贵阳“甲秀楼”,观光旅游学习。吾《百花放坛》第四册《贵州“甲秀楼”》篇有详细介绍。
甲秀楼,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翠微巷8号,是贵阳的标志性建筑和文化地标。甲秀楼在贵州省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后楼毁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甲秀楼多次重修,故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并恢复原名,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贵阳城市历史的见证和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甲秀楼不仅因其历史悠久和文化价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地理位置成为游客必打卡的景点之一。
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甲秀楼分上下三层,均以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花石栏杆,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浮玉桥为九孔,长90余米,称“九眼照沙洲”,解放后临河修公路填埋二孔,现能见七孔,桥上有涵碧亭,桥下有涵碧潭、水月台,桥头立有石木牌坊,牌坊中央设有“城南遗迹”四字,桥南有古建筑群“翠微园”。甲秀楼正面三层悬挂匾额“甲秀楼”三字,系清宣统年间学者谢石琴所书,十年动乱中散失,后寻回刻有“秀”、“楼”二字的两块,另据过去照片,配写“甲”字,按原式样悬挂楼顶层外面。甲秀楼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
甲秀楼在明清两代,是文人墨客与达官贵人的集散地,当之无愧的文脉胜地,楼阁底层石墙中嵌有8块明代文人诗碑,尤其有清同治辛未进士刘蕴良著名甲秀楼长联。上联: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夔。迢递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岩疆半壁。恰好马撒碉隳,乌蒙箐扫,艰难缔造,装点成锦绣湖山。漫云筑国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下联:数千仞高陵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颓波挽住。忆秦通僰道,汉置牂牁(zangke,古代贵州省内郡名),唐靖苴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留得旧迹千秋。对此云送螺峰,霞餐象岭,缓步登临,领略些画阁烟景。恍觉蓬州咫尺,招邀仙侣话游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