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耕读传家

(2024-01-04 21:38:08)
标签:

杂谈

     “耕读传家”是我们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几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途径。我们张氏家族就以此订立为重要的家训,从家族开枝散叶发展的地方,支谱乃至于先辈们离世后的碑记、碑联都灌注了“耕读传家”祖训的精神。家族公元1811年所撰古谱就记载下来,一直延续遵循至今达四百余年。
        古总谱因残缺不全,“总序”基本残失,但有罗家坪支谱“总论”记载清楚:“居家之道,勤慎为先,持身之道,清正宜尚,是居家持身,故各有其道也。……耕读两字,必须尽心竭力。……读而偷安,终为人仆。耕而疎虞(简单粗放不认真),势必讨口。”总谱在“家谱序”后留下了八言七字诗:“前代阴功庇子孙,克开厥后在当身。承承继继皆仁厚,白屋生辉有定評。知来须向时往寻(上下或前后),富贵崇高实有因。看到报施不爽处,累人积德自殷殷。”其指出先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指出了光明之道“耕读传家”、“孝友传家”,家族在延续发展中,必定有好有差,要求自我总结。(克开厥后:克者,能够也;“厥”就是其。白屋,读音为bái w,汉语词语,意思是茅屋。古代指平民的住屋。因无色彩装饰,故名:三公有司,或由穷巷,起白屋,裂地而封。)
    “耕读传家”从古谱字里行间,可知其寓意深邃。不能简单的按字理解为能耕就耕,能读就读,把“耕”和“读”彻底的分开。这种理解是不妥当、不全面、不深入。耕读传家有着重要的两层意思,其一:耕代表平民意识,而读就代表贵族精神,就是说,庶民百姓要把田地经营好,精耕细作,勤俭持家,做到衣食无忧,有余钱剩米,家道富有。当一个人在物质贫乏的时候,要仍然保持一种贵族的精神,像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左宗堂那样,在没有出道之前,他就有理想、有决心要努力干一番事业。左家棠清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日(公元1812年11月10日)出身寒素,生于湖南省湘阴县东乡,父亲左观澜,母亲余氏。左宗棠的父亲左观澜以教书为业。从小左宗棠跟随父亲耳濡目染,后进入城南书院读书,受教于湖南大儒贺熙龄,受到其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在求学期间,结识了胡林翼等同窗好友。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20岁的左宗棠参加乡试,中举人。同年左宗棠与同乡富商千金周诒端结婚,入赘周家。在考中举人后连续参加三次科举,接连失利。但他仍然坚持务农修学,左宗棠遂归乡务农,在湘阴东乡柳家冲买田70亩,自号“湘上农人”。左宗棠十分看重农学,曾著《朴存阁农书》,将自己的农学心得著录其中。在艰辛的学习创业初期,他写下了一副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表达了他的人生道路目标,正确的耕读之道。当一个人在物质丰盈的时候,有权有势的时候,你要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要学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保持一颗平民的意识,这样才能够在得意之时不会忘形,在失意之时不会沮丧。其二:其“耕”并非指只有山野农家之田,还有心灵之中的那丘无形的心田。河南巩义“河洛康家祖宗留下对联“一念不邪方寸地中为种德;万缘归正九重天上自生春”即为人要重德明礼,一心向善,只有常耕心田,才能不生邪念,自己也心情爽朗,春光一遍。所以,既要种好实实在在的农耕之田地,还要种好你家世世代代所守护的那块福田。一个家族的所有成员必须实实在在、辛辛苦苦经营耕种好山野田土,再勤耕心田,广种福地,才能传家有道,长盛不衰。耕读相通,要想做官必须读书,要想耕种有获也要读书学习,二者不可切然分开。这才是“耕读传家”的真正内涵。
      当然,不管是“耕读传家”,还是“孝友传家”,都必须努力读书学习,辛勤耕耘,诚敬低调,友善处事。绝不能违背中国人的四大天规:其一,一个人名声不能大于才华;其二,一个人的财富不能大于功德;其三,一个人的职位不能大于自己的能力;其四,一个人的地位不能大于贡献。若在人生道路上,华而不实,投机专营,采取不正当手段,非法获得权力、地位、钱财,贪得无厌,风光一时,那一定会是昙花一现,最后将会落得个粉身脆骨。如果你生性聪慧就要认真按“耕读传家”的精神实质去做人,“孝友传家”的精神去行孝、交友。鲁迅先生说,天之所以高,最怕骄傲的人撞破了头,地之所以厚,是怕聪明的人看得太透了,留一份糊涂让聪明人去感受。存十分高远,让骄傲者低头,如果不懂得天高地厚,不知道天外有天,不明白人上有人,就会乐极生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