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秀海坪古代社会之文化

(2023-05-22 09:19:31)
标签:

杂谈

        秀海坪文风鼎盛之时正是在“康乾盛世”之后,随着人口的繁衍生息,晚清民国文化得到了极大发展。在历代科举制度的影响下,秀海儿女已经形成了读书热,曾利用辖区兴建的川主庙、文庙、祠堂等地延师或当有地学者育人,致使这里读书的风气古来就蔚然成风。较为典型的事例是秀海大院一楼门关九顶帽子曾名噪一时,在广元东路文化史上大放光芒,在他们的影响下秀海坪的科举生员、国学监生如雨后春笋,大大促进了秀海坪文化大发展。这些不同层次的文化人,在逝后盖棺定论时,碑记都以“处士”为其尊称。
       查阅秀海坟茔古墓古碑,可见“处士”比比皆是,再细阅碑文,更见祖父母抚子读书,长者携幼助学,社会力挺学习,营造一个个满意的学习环境,为子孙读书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何谓“处士”?古代“处士”是未仕或不仕的士人。即“处士谓不官于朝而居家者也。”也就是说,古代称那些没在朝廷做官而居于家中的士人。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男子隐居不出仕,讨厌官场的污浊,这是德行很高的人方能做得出的选择。后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在唐代社会的习惯上,“处士”称为“高士”,再早一点,便叫“隐士”,都是同一涵义的名称。这一类人,在中国历代的历史上,关系也很重要。甚至每使历代的帝王或朝廷,隐隐约约都在注意他们的言行举动,心存顾忌。那些帝王将相,生怕被他们看不起,便会觉得自己很不安心。这也是中国历史文化上的特色人物。如果比照西方文化,从西洋的政治学说上,勉强的比类,便是属于保留“不同意”的主张,或“不合作”的态度的人。不过,这种比方也很勉强,中国文化中的隐士、高士们,是属于道家一流的人物。他们绝对不肯只为自己而鸣高,有时为了国家天下人民的利益,也会婉转设法,提出很有影响力的主意,帮助社会的安定,然后即所谓“功成而弗居”、“没世而无闻”而已。
       处士是官吗?应该是什么官?根据历史的发展变化,“处士”并非官界,但可以做官。古代对处士总的评价很高,“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处士”就是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历史现状可分为多种情况:其一,知识分子,是有修养的秀才;怀才不遇,德高望重的才子。或者是做过官的读书人,在某一地方有一定地位的知名人物。其二,有些时候,处士一词强调了一种隐的倾向,他住在人迹罕至的山中,在环境优美之处享受着清平乐趣,他不关心政治、不关心世俗事务,琴棋书画是他的日常伴侣。唐代诗人温庭筠写处士住处道即《题卢处士山居》:“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其三,处士还有一种类型,跟德行无关,而跟道艺有关,也就是说,如果某人掌握了一门出色的手艺,他也可以被称为处士。《韩非子》讲了一个南郭处士滥竽充数的故事,以这个处士的德行,似乎不是读书人中的处士,而是因为他的艺术才能才被称为处士的。秀海坪张纪文的竹篾手艺炉火纯青,也应做处士不为过也!其四,虽读书成才路上有获,但因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没有机会出仕做官,只有在家踏踏实实地劳动,养家糊口,繁衍生息,传宗接代,等待着机会再作安排。但是知识文化始终是有益而无害。文化氛围高,地方风俗淳一点不假。笔者所思所想,秀海坪“处士”大抵就多属此类吧,故此秀海坪三百多年的发展变化,较其他地方都好,“风俗较别处独淳”。
        再说说“士”,就不得不说中国古代社会的阶层划分非常明细。中国古代把人们划分为四个阶层:士、农、工、商。“士”,通俗点讲就是做官的、吃公家饭的,处于社会的最高阶层;“农”,就是农民,说实话古代的农民其社会地位并不低;“工”,就是从事手工业的人,处于第三个阶层;“商”,就是商人,属于末流,其社会地位最低贱。相对于“士”是做官的;前面所言“处士”就是指那些有德才,又隐居起来不愿做官的人。早期的“处士”,名声都很大,具有一定的政治、社会影响力,而往往又不愿意与当政者合作。比较著名的有,商末周初的伯夷、叔齐,秦末汉初的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别职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职。因不满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暴行而隐居于商山。后人用“商山四皓”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黄石公,等等。越往后来,处士的“含金量”越来越低,其德才和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低;当然也不乏陶渊明、唐寅这样著名的处士。再往后,就泛指没做过官的读书人了。
       当知前事,秀海坪裔孙前去祖茔扫墓踏青,多看看墓碑撰文,若有“处士”两个字,不必胡乱猜测,不必想入非非,也不必寻根问底;其实逝者都只是普通人而已,甚至于也有不少人未必就读过书,没有“处士”头衔。但无论读过书也好,没读过书也罢,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缅怀先祖,感恩载德,祈求保佑,不忘根本,积极生活,薪火传承。
       翻阅祖茔古代碑记,查阅族谱,祖宗逝者碑记定论为“处士”者有:温恭处士高尊祖父张现宗、诚实处士张公灿、忠厚处士张文灿、和厚处士张敏秀、逸德处士张思位、仁厚处士张玺、忠厚处士张琮、忠厚处士张全富、贞惠处士张全文、毅敏处士张全斌、孝友处士张全通、端静处士张全达(咸丰入国学)、敏惠处士张全选、文庠.职员张全逵、忠厚处士张中文、贡生.明经进士.利州学正堂张玉清、庠生.秀才张纯文、和厚处士张级文(武生.上选)、醇谨处士张权文、笃实处士张春文、庠生.秀才张刚文、庠生.秀才张衡文、庠生张魁文、庠生张多文、庠生张怀林、庠生张怀才、庠生.秀才张怀孝、庠生.秀才张怀友、庠生.秀才张怀周(伯魁)、庠生张怀海。还有因时间久远,入庠序的生员,没有竖碑立撰,没有登记入谱者,缺于记载成为莫大的遗憾。
       碑记记载不少创造条件、培养裔孙读书学习的典型事例。张全文碑记曰:“创修文庙,延师教族中子弟,何开甲先生主讲八年。尝语人曰,吾阅人多矣,能尊师重道者简堂公(指张全文)一人而已。”张玉清母熊太君碑文记曰:“尢笃慈爱孙曾辈,十余绕膝携负毫无厌情。最喜儿孙读书。嗣君食饩后,犹令从教谕何云崖先生肄业课孙。”张玉清为其伯父张全通撰碑文记曰:“且其待弟兄友好,故三弟(全达、全选、全逵)具得从师读书,每年学钱俸米者,試盘费皆预备无缺。”张衡文幼读诗书,梯梯上进,不幸幼年丧父,其母杨氏矢志不渝,送子读书致使其考中秀才。张伯魁自幼聪慧,读书努力,但好景不长,其祖父、父亲相继因病去世,本来家庭就很困难,更是雪上加霜。其祖母和母亲生怕耽误了伯魁的学业,婆媳挺住痛苦,振作精神,顽强地生产生活,力挺孩子的学习,张伯魁很争气,一举考中秀才。张衡文的母亲,张伯魁的祖母、母亲都受到晚清皇上旌表。张魁文和子张怀海笃爱重视读书学习,两代人对其单传独子孙张盛德,节衣缩食请人代管也要梯梯上进,送其到保宁府校深造学习。历朝历代,秀海坪重视发展文化事业已成常态,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故不再赘述。
      历史在延续,社会在发展。秀海坪自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张现宗夫妇独闯山外,插占秀海坪,到十九世纪末,繁衍生息五代十弟兄,集中建造房屋,老大房大院和占地5000平方米的六口天井大院初具规模。这里开垦稼穑百余年间,秀海坪已是房舍整齐、人口集中、人气旺盛。这里已是人杰地灵、科甲绵绵、人文鼎盛。由于文化发展,地方风气纯洁,基本没有大的起落变故。解放后秀海坪有着较好文化基础,发展变化更是突飞猛进,不少的文化人背起行装,听从党和政府的召唤,走江闯湖,舍小家、顾大家,为社会、为人民谋福利。真正使文化排上了用场,四里八乡都羡慕不已,秀海坪成为一张出色的名片。而今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飞跃了更高的台阶,到处都是美丽抬头可见、幸福触手可及。
      抚今追昔,要知道今天的幸福是党和政府带领大家艰苦奋斗而来,可别忘却过去老祖宗奠定的重要基础,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千万不要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因而在此翻翻秀海文化的历史旧篇,以促之今天的更大珍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
后一篇:天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