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2023-04-15 16:20:21)
标签:

杂谈

        南京导游告诉我们“来南京一定要去的大报恩寺”,坐落于秦淮区中华门外雨花路1号。2007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重建大报恩寺和琉璃塔,2015年遗址景区落成正式对外开放。整体建筑是在原遗址上进行复原,现代化的设计壮丽的布景随处可见的精美细节堪称艺术与佛教的完美结合。看后真让人目不暇接、赞叹不已。

       公元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进攻当时明朝的都城南京,南京陷落以后,朱允炆逃走,朱棣从侄子手中夺取了皇位。朱棣登上帝位后,南京城内谣言四起。有人说他篡位,也有人说他不是朱元璋的原配夫人马皇后所生,血缘不正统。为了安定人心,证明自己出身正统,朱棣决定在南京建造大报恩寺以及琉璃塔,以感谢母亲马皇后的“养育之恩”。

  然而,奇怪的是,寺庙建好后,其中的一座正殿却一直大门紧闭,里面供奉着什么,谁也说不清。直到清军入关,明朝灭亡,这座大殿的神秘面纱才被揭开。原来,大殿里供奉的不是马皇后,而是碽(gng)妃的牌位。碽妃,是朱元璋的一位妃子。据明代的史料记载,“碽妃,生成祖文皇帝”。意思是说,碽妃才是明成祖朱棣的亲生母亲。

       大报恩寺是永乐帝为纪念朱元璋和马皇后所建,前后历时19年,用了夫役工匠十万余人,费银250万两,可谓比建紫禁城的时间还长,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寺院。其历史极其有悠久,其前身则是阿育王塔。提到阿育王塔,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这座塔肯定供奉了佛祖释迦摩尼的舍利子经专家最新的考证结果,这座佛塔最早可能修建于东汉献帝的兴平年间(公元194至195年),是南京最古老的佛塔,也是中国最早的佛塔之一。这里曾有僧院148间、廊房118间、经房38间、殿阁30多座。当时还建了一座高达78.2米的琉璃宝塔,通体用琉璃烧制,置146盏长明灯,是当时中国最高的建筑,被称为中世纪的世界七大奇迹。

        朱棣登基后,一面努力建设发展巩固根基,一面要千方百计洗刷自己,在孝道上大做文章,不惜重金要祭祀冤死的母亲,要在所有范围内正清人生,重报母恩。这也为人们揭示了孝道无论是庶民百姓、官宦富豪乃至帝王将相都必须心存孝道,感恩载德。这是五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大报恩寺同时也体现了“明朝文化”、“报恩文化”、“佛教文化”与南京历史文化连成一片,着实推动力金陵古都的文化复兴。来这里走走,可提升自己,感悟人生,特别值得一看。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重建大报恩寺在琉璃塔下6.74米深处发现已逾千年的宋代长干寺塔地宫,此为现场遗址图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南京总统府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可追溯到明初的归德侯府和汉王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辟为大总统府,后为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南京总统府分三个区域,既有中国古代传统的江南园林,也有近代西风东渐的建筑遗存,其中分布着总统府文物史料、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太平天国、清两江总督署等十多个文物史料和复原陈列。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民国文化:民国文化的中心线索是中西文化关系。这一时期,中外交往急剧扩大,西方文化潮水般涌来,中西文化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接触,在中西文化广泛深入的接触中两者之间既表现出普遍的矛盾冲突,又贯穿着程度不同的会通融合,可谓是会通中有矛盾,冲突里有融合。这种中西文化既矛盾冲突、又会通融合的过程,也就是中国文化在民国时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中山陵建筑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中山陵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且均为建筑名家之杰作,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进入中山陵有三门四柱冲天牌坊映入眼帘,上有孙中山先生所写“博爱”二字,称为“博爱坊”。穿牌坊而进宽阔的墓道,总长480米,墓道两旁植满青松翠柏。前面就是陵门,高大雄伟,门正中刻着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正面有三个对开的漏花铜门。有右进、左出,中间门一年只开两次,即:每年11月12日中山先生生日(生于1866年11月12日),每年的3月12日祭日(卒于1925年3月12日)。里面是碑亭,是孙中山先生的墓碑,碑文是金色的大字“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碑亭后就是祭堂,祭堂中有孙中山先生的大理石坐像,约高6米,,孙中山先生身着中式礼服,两手平稳安然地放在腿上,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凝视着远方,似乎在看着中国的新变化。穿过祭堂就是392个台阶直上,台阶数寓意三民主义、九州大同、国共两党合作。台阶也极为出奇:往上看只见台阶没有平台;往下视只见平台不见台阶。最上面就是中山陵终点祭堂,祭堂为中山陵主体建筑,处在山顶最高峰,仿古宫殿式,有三个拱门,门楣上分镌“民族”、“民权”、“民生”三横额,居中的“民生”门楣上端有孙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四字。祭堂中供中山先生白石座像,座四周刻有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堂中左右前后有直径2尺6寸的青岛黑石柱12根,四隐八现,备以大理石盘承之。堂顶作斗形,其上施以雕刻砌磁,庄严古朴,极为美观。地面铺大理石,四壁之上半部用人造石,下半部用黑色大理石为护壁,壁上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孙中山先生遗体装进紫铜棺,用混凝土封闭于中山先生白玉卧像下面5米处。若从空中俯视中山陵,酷似一座警钟,寓意警钟长鸣,居安思危,不忘前人。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决定在雨花台建造烈士陵园。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的加速发展,雨花台烈士陵园已形成了烈士陵园区、名胜古迹区、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和生态密林区六大功能区并举的崭新格局。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因遇上闭馆未能前往参观悼念,但我们会铭记这段历史。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2023年3月27日晚,居住南京市原高中同学俞建文夫妇宴请,恭敬不如从命。在一起共叙友情、同学情。次日一早坐上D3077,南京——成都东列车顺利返回绵阳。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归家路途火车站小憩留影
                              上海、南京行旅见闻(五)
                                                                             同学留影
   

                                                   春季旅游结束


                                               (部分照片来自网络谢谢原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