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逍遥求古
逍遥求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124
  • 关注人气:1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北两朝(上)

(2022-07-31 19:46:55)
标签:

杂谈

      南北两朝(上)
                                                                           南朝开国皇帝宋武帝                                      

       南北朝是中国一个分裂的朝代,分为南朝和北朝。南朝依次是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是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出身于北周八柱国(八柱国实际只有六柱国掌兵,宇文泰总管其他柱国,广陵王元欣只是个样子。其他六人分别是陇西国公李虎、赵郡公李弼、河内公独孤信、南阳公赵贵、常山公于瑾,彭城公侯莫陈崇)之一的李唐宗室,修《晋书》,奉南北朝共为正统。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奉南朝为正统 。  
       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掉东晋皇帝,自己称帝,建立了刘宋政权。由此,中国历史上存在170多年的南朝拉开了序幕,直到公元589年结束。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在北方,公元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北魏,而后统一黄河流域。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此后,东魏为北齐所代替。西魏为北周所代替。
       刘裕是刘宋的开国皇帝,在位期间,整顿朝纲,抑制豪强兼并,关系百姓生活,减轻农民负担,重视教育,减轻刑罚,有效地巩固了政权,为后来的“元嘉之治”奠定了基础。在刘裕统治下南朝达到巅峰,自此之后南朝便开始持续衰弱
       公元304年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对峙的阶段。在南方,虽然先后有东晋(东晋一朝与西晋合称为晋朝)、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五个政权的更迭,但这中间除梁元帝以江陵作都3年外,其余的时间,南方各朝的京城始终建在健康(今江苏南京)。
      南朝宋(公元420——公元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60年。
      南朝齐(公元479——公元502年)国祚短暂,只有24年,但由于争杀频繁,经历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更换极快的一朝。
      南朝梁(公元502——公元557年)历3代4帝,共56年,其中武帝簘衍登基后勤于政务,提倡节俭,取得了显著的政绩,可以说是谋略出众,屡出奇功。但到了晚年看破红尘,醉心佛教,不理政事,导致侯景之乱。侯景之乱,又称太清之难 ,是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簘衍所收留,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遂于公元548年以清君侧为名义在寿阳(今安徽寿阳)起兵叛乱,公元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健康(今江苏南京),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掌控梁朝军政大权。侯景起兵后相继拥立又废黜萧正德、萧纲(简文帝)和萧栋三个傀儡皇帝,最后于公元551年自立为帝,国号汉。最终梁武帝死于净居宫。在位时间46年,享寿86春。
      南朝陈(公元557——公元589年) 历3代5帝,共32年。陈承衰梁之弊,是版图狭窄、人口孤弱、力量单薄的王朝,加之统治者又极度腐败,最终丧亡于北方强敌之手。
       宋武帝刘裕原为东晋北府兵的将领,在桓玄之乱后掌握朝廷。他为了获得声望来篡晋,发动了两次北伐,收复了山东、河南及关中地区(关中后被大夏占领)。之后刘裕杀晋安帝,改立晋恭帝 ,并在两年后(420年)篡夺东晋的帝位,以宋为国号,改元永初,史称刘宋。而北魏直到439年统一北方后,方与刘宋形成南北对峙。
       宋武帝出身于军旅,为人刚毅俭朴,称帝后仍力行节俭,一时政风甚佳  。但是他似乎不重视皇室教育,以至于所托非人,酿成巨变  。他察觉当时世族权势盛重,君主威权移坠,所以在朝政上重用寒族掌握机要,军权重镇则托付给宗室皇族。宗室掌握军权及政区,因而心生篡位之意,所以皇帝与宗室之间发生多次骨肉相残的惨剧。
      宋武帝去世后,宋少帝继立,因为嬉戏失德 ,被辅政大臣徐羡之、傅亮及谢晦所杀 ,改立宜都王刘义隆,是为宋文帝。  他后来与北府名将檀道济铲除把持国政的徐羡之等人,又使宗室掌管朝政大权,同时任用士族和寒人共同参与朝政,使文帝一朝出现了宗室、士族、寒门相互制衡的政治平衡局面,至此政局稳定。在此基础上,宋文帝提倡节俭并澄清吏治,致使其社会安定,人口增加,生产发展,兵精粮足,国力强盛,开创了“元嘉之治”。元嘉之治指的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时期,年号“元嘉”,宋文帝在继承和延续宋武帝刘裕生前推行的多项改革政策的基础上开创的一个盛世,因其政治较为清明,又努力推行繁荣经济文化的各项政策,从而出现了短期内经济终于有所恢复、人民生活较为安定的政治局面。这一时期,刘宋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均得到较大的发展,谢灵运、刘义庆、鲍照、裴松之、范晔、颜延之、祖冲之、何承天等对后世文化影响深远的名人都活跃在这个时代,建康文学史论在这一时期发展到巅峰,《世说新语》、《后汉书》、《三国志注》等旷世名著诞生于这一时期,元嘉之治开创了魏晋以来最好的社会局面,也是东晋南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历史时期。
       公元430年起,宋文帝屡次北伐,由于准备不足,再加上文帝的错误指挥,以致“兵荒财单”,国力大减。名将檀道济、裴方明因军功被宋文帝猜忌而被铲除。到公元450年时,宋文帝再次伐魏,却“北伐败辱,数州沦破”,长江以北的广大国土饱受北魏远征军的践踏 。刘宋的国力遭到了重挫。
        公元453年,宋文帝被太子刘邵所杀,三子刘骏趁机率军夺位,即孝武帝。宋孝武帝在位前期在政治、经济、军制、户籍、礼制、税制等领域均推行了系列改革  ;其统治时期“寒人掌机要”(士族担任的高级官职的权力下移,成荣誉职衔,寒人以低级官职掌控实权)的政治局面全面形成;军事上,先后在公元458年于青州地区“四战四捷”、“破七城”击溃魏军侵犯 ;公元460年于梁州的北阴平地区再次击退北魏侵犯  ;一时“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  。然其统治末年,一改前期的息兵简政的风格,开始居傲自满,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乃至恣意妄为,加重了百姓负担,以致原本在他在位前期逐渐出现好转的刘宋,在他统治末年走向衰败。 其统治时期,发生两起宗室战事,最后还屠广陵城。当时民谣言道:“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即是这段历史的缩影。公元464年,孝武帝病逝。
       孝武帝子前废帝刘子业继立后又大杀宗室,后为湘东王刘彧所杀,是为宋明帝。然而他亦大杀宗室,使孝武帝的子孙尽亡。明帝晚年因为政失误,造成刘宋淮河以北的青、冀、徐、兖四州及豫州的淮西六郡全面陷于北魏,国力大大衰退。 明帝子后废帝刘昱继立后政局动荡,履有叛变,将军萧道成渐渐掌握军权。
        后废帝去世后,萧道成拥立宋顺帝刘准,独揽朝政。在消灭政敌袁粲与沈攸之后,萧道成于公元479年篡位,建国号大齐,改元建元,史称齐高帝,南朝宋亡 
      齐是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短,有24年。齐高帝属于兰陵萧氏的世族,但地位不高,所以遭世族权贵鄙视。他的政风也如同宋初,为政节俭,在位四年即去世,由太子赜继立,即齐武帝。齐武帝为政清明,与北魏无战事,安民保境,史称“永明之治”。永明之治,是指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齐在齐武帝萧赜统治期间出现的治世时期(公元482年——公元493年)。由于齐武帝年号永明,所以称为永明之治。当时皇帝利用典签官作为耳目,来监察诸州政事及宗室诸王。
     齐武帝去世后,由皇太孙萧昭业继立,由萧子良与萧鸾辅政。然而萧昭业奢侈荒戏,国政渐由萧鸾掌握。萧鸾有意篡位,杀萧昭业后改立其弟萧昭文,不久废帝自立,是为齐明帝。齐明帝继位后,利用典签官大杀宗室诸王,高帝与武帝的子孙都被杀尽 
      齐明帝去世后由太子萧宝卷继立。他昏庸残暴,杀害顾命大臣,激起各地方镇叛乱。乱事平定后,他又杀平乱有功的雍州刺史萧懿。公元501年萧懿之弟萧衍宣布举兵,在江陵立宝卷弟宝融为帝,是为齐和帝。萧衍在攻入建康后,齐帝宝卷被将军王珍国所杀。在次年萧衍篡位,国号大梁,史称梁武帝,萧齐亡 。
       梁武帝信奉佛教,曾三次出家为僧,也是颇为传奇的一个皇帝。梁武帝为兰陵萧氏的旁支,为人节俭,勤政爱民,使得梁朝前期开创盛世,国力胜过逐渐混乱的北魏。鉴于宋齐宗室的屠杀,梁武帝对其宗室十分宽容,即使犯罪也不追究。他学问渊博,提倡学术发展,使得南朝教育发达,南朝的文化发展至极致。然而在梁武帝后期,他喜欢听人奉承,三次舍身同泰寺。由于僧侣道士不用赋税,以致近一半的户口记名其下,使国家财政蒙受重大损失。当时的宗室及官员贪财奢侈,沉陷在纸醉金迷中而不能自拔
      梁武帝初期,北魏在汉化运动后矛盾丛生,国力渐渐输给南朝。至公元503年始,北魏与梁会战于淮南地区,最后昌义之、曹景宗、韦叡在锺离之役大败北魏军。至此梁武帝有意北伐,但范围不出淮南地区。于公元516年寿阳之役击溃北魏军后,因损失过大暂停北伐,至十年后才夺下寿阳。梁武帝喜用降将,以期不劳而获。北魏发生六镇之乱(北方六镇: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的戍卒和各族人民发动反抗北魏王朝统治的大起义)时,梁武帝派陈庆之护送北魏北海王元颢北返继位。当时的北魏主力尚在山东、河北、关中一带平叛,陈庆之与元颢连战连捷,一路攻入洛阳,但因孤军无援,北魏军主力又回师洛阳,陈庆之不得不回师,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东西魏时期,东魏将侯景受东魏及西魏逼迫投奔梁,梁武帝任用他北伐东魏。但在梁军战败后,梁武帝意图送还侯景以求和。侯景得知后举兵叛变,南攻建康,史称侯景之乱
       梁将萧正德引他渡江,使侯景攻入建康,梁武帝退至台城,侯景包围台城,之后各地虽有勤王之师,但皆观望。侯景闻知勤王师后一度和谈,但最后叛约并攻陷台城,囚禁梁武帝,梁武帝最后被饿死。建康沦陷后侯景屠杀江南世族,为南朝政治带来毁灭性打击 。侯景先后立杀梁简文帝萧纲及淮阴王萧栋,最后篡位,建国汉。但是侯景势力仅在江东一带,湖广、四川一带依旧由梁室掌控着,只是梁朝各宗室互相攻击,无暇讨伐侯景。之后湘东王萧绎击败了其他梁朝宗室势力,后又得到广州太守陈霸先的加盟,实力大增,于是萧绎派遣大将王僧辩与陈霸先合军讨伐侯景,接连击破侯景部将任约、宋子仙,之后在台城与侯景展开决战,侯景战败逃跑,后被部下所杀。侯景之乱平定。
      湘东王萧绎于江陵继位,为梁元帝。之后据守益州的武陵王萧纪称帝并进攻江陵。梁元帝向西魏求救,武陵王萧纪后为西魏攻灭,益州亦被西魏夺走。次年, 萧詧(xio chá)引西魏军趁机攻陷江陵,梁元帝被杀  ,西魏立萧詧为魁儡,史称西梁。梁元帝被杀后,陈霸先与王僧辩立晋安王萧方智为帝,即梁敬帝。而后北齐送萧渊明南下,梁军被击败,王僧辩屈事而迎立萧渊明为梁帝。陈霸先于是率军击杀王僧辩,复立梁敬帝,之后陆续击败北齐南侵军队及王僧辩余党徐嗣徽,专政梁廷。最后于公元557年篡位,建国号为陈,定都建康,改元永定,史称陈武帝,梁亡。
      中国历史上朝代名与皇帝之姓重合者,仅南朝陈一家。公元557年,陈霸先废梁敬帝,自立为帝,建立陈,是为陈武帝。陈武帝是吴兴(今浙江省长兴县)人,此时,中国南方经过了多年的战乱,当时侨姓世族及吴姓世族皆因侯景之乱而受创,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多地方势力亦纷纷割据。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便注定是短命的。由于陈武帝无法尽数平定而采用安抚的方式。陈武帝死后其侄陈蒨继位,即陈文帝。此时盘据两湖原是萧绎部将的王琳叛变,联合北齐、北周大军东征建康。陈文帝先是击溃王琳北齐联军,继而封锁巴丘,阻止北周顺江东进。至此国势方定。在位时期,他励精图治,复苏江南经济,使南朝陈国势强富盛 。
      陈文帝去世后由太子伯宗继位,即陈废帝。不久,其叔安成王顼废帝自立,即陈宣帝。当时北周意图灭北齐,于是邀陈朝共伐北齐。陈宣帝有意收复淮南于是同意,并于公元573年派吴明彻北伐,两年后收复淮南。
  
        当时北齐衰落,陈宣帝可以趁机攻灭,但他只想守成即可。而后北周趁机攻灭北齐,并在公元577年南征,陈军惨败,南朝陈岌岌可危。然而北周武帝突然去世,北周朝政内乱,北周遂无意南征。
       杨坚在建立隋朝后陈宣帝去世,由太子叔宝继位,即陈后主。他荒淫奢侈,词章出众,不理国政,国政大乱,朝政极度腐败。当时官吏剥削严重,人民苦不堪言。陈叔宝典型的亡国之君,诗酒残生。隋军在南方收成季节,火烧南方的田地,严重削弱南陈的经济实力,南朝陈国力大衰。公元588年,隋文帝杨广为主将,发动南征。陈后主恃长江天险,照常歌舞  。次年正月,隋军攻入建康,陈叔宝与爱妃张丽华、孔贵人避入井中后被俘,南朝陈遂亡。隋朝统一,结束了中国长达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接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东西两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