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谕,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故有“海青天”之誉。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海瑞怀抱济世安邦之志,步入淳安任知县。为体察民情,他与书童徒步上任,上任伊始就着手改革旧规陋习。为减轻百姓负担,他亲自制定耗银,严禁县衙借公差吃喝,加收耗银,贪赃枉法。海瑞在淳安为官四年,革除陋习、整顿吏治、发展民生,深受百姓爱戴。海瑞离任后,淳安百姓为缅怀先贤、砥砺后人,修建海瑞生祠(见后海公祠)。
海瑞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单靠薪俸维持全家生计,为补贴家用,常与仆人一道种植稻麦、蔬菜,或上山打柴以自给,一年到头吃不上几回肉。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母亲七十大寿,海瑞狠心买肉,仅以“市肉二斤”而过,为母亲祝寿。并书写了这个狂草“寿”字作为礼物,传为美谈,并以“寿字碑”永留人间。
然而这个“寿”字有几大特点,一是“寿”字是一个中心对称图,正看倒看都是“寿”字;二是“寿”字是一气呵成,一笔完成,寓意长寿。三是“寿”字由“生母七十”四个字组成。如果细看还可发现,“寿”的上半部分是个“生”字,下半部分是个“年”字,整个字去头去尾则是个“老”字,而“生”字的最后一横和“老”字的最后一笔却构成了“百”字。所以整个“寿”字分开看就成了“生老百年”,和起来就是“寿生老百年”。独特的字体结构,体现了海瑞对母亲浓浓的孝顺之情。
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卒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任上。海瑞逝世,身后连殓葬的钱都是别人给他凑的。南京市民罢市,十里长街为他送行。一个迂腐的清官,却从此定格。没有人愿意承认,他或许是比张居正更伟大的改革家。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数百年来,海瑞节俭务实、勤政爱民的踏实作风,刚正不阿、不畏强权、两袖清风的人格品质,为官清正、廉洁奉公的道德素养犹如一汪清水,滋润人们心田,恰似一座丰碑,受到世代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