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岔曲《赞风》

(2014-01-06 15:18:04)
标签:

娱乐

艺术天地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广播中的曲艺节目特别多,各种大鼓、琴书、单弦、数来宝、相声、山东快书、河南坠子等应有尽有,且大多是知名演员的录音,那时正在上小学,功课不紧,有不少时间欣赏曲艺节目。近些年,广播中的曲艺节目越来越少,除了相声,其他门类的节目很难听到,令人非常惋惜。

 20131216日,单弦名家李志鹏老先生在天津去世,北京电台文艺台播放了他演唱的节目录音以示悼念,其中有一段岔曲《赞风》。岔曲是在单弦开始前演唱的小段曲儿,内容多为抒情、写景。据说是清室宝小岔所创,最初是凯歌归途马上曲,随后在民间发展为以风花雪月、才子佳人为内容的岔曲。岔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继宝小岔后,出现过许多曲师和唱家。乾隆时杨米人《都门竹枝词》云:“同乐轩中乐最长,开来轴子未斜阳;打完八角连环鼓,明庆新班又出场。”可见岔曲演出之盛,而这些唱轴子的演员姓名都没有留下来。演出现场即兴发挥演唱的岔曲称为“现岔”。

 德寿山是著名的北京单弦艺人,满族,约生于清同治初年左右。青年时期,曾任佐领职务,后来因不满官场的腐败,毅然辞去官职,组织八角鼓票房“醒世金铎”,与票房子弟一起演唱八角鼓、单弦,以为消遣。后因家境艰难,在游艺场所献艺,以自弹自唱的单弦牌子曲著称于时。他学识渊博,艺业精湛,博闻强记,诲人不倦,岔曲创作更为世人赞赏。德寿山先生在未下海前的“现岔”就很出名,他的思路敏捷,语汇丰富,辙韵精熟,常常能脱口而出。在演出时抓住当天台上台下演员和观众中间特殊或新鲜的事,即席编成岔曲来唱,最后找一个包袱儿煞尾,惹得观众大笑。王府的某位王爷(相传是肃亲王善耆)对此事产生了怀疑,认为他故弄玄虚,唱词是事先在案头准备好的,为此要难为一下德先生,在招到王府里演唱刚要表演时,手下人便来传话:“要德寿山唱现岔,王爷有题目。”德先生上来铺了几句纲后要求命题,王爷要考验德先生的现岔水平,正巧窗外刮风随口说:“以风为题,不能破题。”德寿山先生很从容地随口唱出了:

                烛影摇红焰,透纱窗,雨后生寒;

                荡而悠,扬花舞柳。

                雨打河轩,芭蕉弄影,竹韵悠然。

                到深秋,寒夜钟声闻远寺;

                送扁舟,帆挂高悬急似箭。

 

                牧童牛背放纸鸢,

                松涛恰似水流泉,

                柳絮癫狂如飞雪。

                最可爱,麦浪清波万顷田。

 这就是留传到今天的赞风不露风,整篇82个字里面没有一个“风”字,但每句都叫人感觉出阵阵的“风意”来。王爷十分佩服德先生的机敏和才智,赞不绝口,广为传扬,艺人们纷纷效仿,并由此派生出来很多“赞什么不露什么”的岔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岔曲创作方式。比如《赞琴》、《赞棋》、《赞书》、《赞画》、《赞雪》、《赞雨》等,这种赞而不露的作品文字优美,描写生动,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

《赞雪》也是脍炙人口的岔曲唱段,短短几句唱词将雪景描绘的素美极致。曲词依赞系列惯例,赞雪不留雪,通篇无一雪字,却皆言雪景:“梨花成堆,粉映山围,剪碎鹅毛片片飞,乌鸦带粉把巢回。寻食的寒雀空中舞,孟浩然访友归来,醺醺的醉。有一个小琴童在驴儿后,肩头上斜担着一枝梅。”

《赞雪》的岔曲很多,再来欣赏一曲:“彤云罩,朔风吹,玉龙褪甲垂。策杖小桥西,见酒帘挂玉,沽酒三杯,遥望见,枯木森林碎银培。孤舟冻在银河内,见渔翁罢钓转回归,猛听得,半空中嘎的一声,乌鸦带粉难成对,勾惹起白头翁,抖擞着他的老精神,策蹇寻梅,带酒归回。”

 在欣赏这些优美的岔曲之余,不得不佩服老艺人们的气度和才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