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学数学作业订正有效性的研究 中期评估报告
(2013-04-06 10:37:45)高小学数学作业订正有效性的研究 中期评估报告
一、选题
1、现状分析: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作业错了,教师讲评后订正了,可下次再做同类题时还会错,有的甚至是反复订正反复错。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们应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寻找原因。
追寻学生的原因:
仔细分析低效及无效的作业订正现象,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直接订正型:学生在订正时,不是先从自己原先做的过程中找错在哪里?为什么做错?而是直接把原题当作“新题”再重新做一遍。
(2)反复订正型:有些学生在订正中只求快,不求对,拿到本子就匆匆订正,匆匆上交,往往一遍两遍订正不对,至少要到第三、第四遍才订正对。
(3)投机取巧型:部分学生在订正判断题及选择题时,只是根据老师的批改结果进行推理来订正,如原来是“对”的,现在就订正为“错”;原来是“错”的,现在就订正为“对”;原来选择“A”是错的,现在就从其他没选的选项中再选一个。
(4)动机不良型:部分学生为完成订正的任务,就通过问同学答案或抄袭别人的作业等方式而进行订正。
以上四种订正类型,第一、二种属于低效订正,第三、四种属于无效订正。仔细分析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生对作业订正的作用认识不足。
2、学生在作业订正中的反思欠缺。许多学生在订正中只重视订正的结果,而轻视订正的过程,能够对订正作业主动进行反思、分析的学生很少。
3、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差。
4、学生对于订正的态度也与老师对订正的关注程度相关。如果老师对作业订正查得紧、查得严,学生就订正得快,订正得认真。反之,老师对作业订正关注得少一些,部分学生也就订正得不认真或拖着不订正。
分析教师的原因: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课堂教学中,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产生很多始料未及的错误。对于这些错误,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能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在错误上面做些文章,就可变“废”为“宝”,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为教学服务。在我们现实的数学学习中,我们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对错误的订正过程,忽视对学生所犯错误的分析。实际上,对学生所犯错误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便于教师针对原因纠错,有效发挥错误的积极作用,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还有就是巩固知识的“遗忘律”影响。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的学习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迁移等五个阶段,错题订正属于知识巩固阶段。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到一定时候不再遗忘。
2、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教师方面:低年级学生因为识字量少,通常我们采取的都是一对一面批面改的方式,费时费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希望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将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中解救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其他的工作。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希望能有效地利用错误资源,提高我们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学生方面:有效的作业订正可以避免重复机械的训练,从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真正实现减负增效,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通过研究,真正意义上实现以最小的劳动付出换取最大的收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目标
学生方面:
(1)学生的作业准确率得到提高。
(2)学生的思维水平、辨析能力得到提高。
(3)学生的自觉纠错能力增强。
(4)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显著的变化,变被动为主动。
最终把学生从重复机械的作业堆中解放出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方面:
通过记录、反思、归纳、整理错题,把错题“变废为宝”,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督促学生防范于未然。
三、研究内容
(1)研究教师批改和反馈评价策略对订正效果的影响(重点);
(2)研究学生订正时的反思策略对订正效果的影响
(3)对错误资源的利用及对策研究。
(4)学生使用错题集,教师建错题资源库,研究学生作业产生错误的原因、确定错误的类型。(重点)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法为主,即研究的主体——作业、教师、学生,在平时的实践中研究,在有意识地研究状态下行动,注重实践后的反思,不断总结提炼经验,同时,在各个不同的研究阶段有所侧重地选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在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与调查法
在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与个案研究法
在总结推广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
五、实施步骤与研究思路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设计调查表,分析调查研究学生订正作业的习惯。
(2)收集错题订正后,再做正确率等数据,分析原因,制订细化研究方案,明确教改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
(1)研究教师批改和反馈策略对订正效果的影响,优化教师作业反馈评价策略。
(2)研究学生订正时的反思策略对订正效果的影响,提高学生提高数学错题订正有效性。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整理课题相关材料。
(2)收集实施后的订正效果数据,总结方法,撰写研究报告。
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1、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报告
2、根据研究主题相关策略撰写的论文、案例
3、学生个案分析
4、错题集——《数学典型错误分析》,《后20%学生错题成因及纠错措施》
预期达到的目标
六、研究过程
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展开
教师方面
(1)及时批改,及时反馈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反馈是指学习者通过一定的线索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只有当学习者从他们的学习结果中得到反馈时,评价才能对学习起促进作用。作业刚完,学生的思维热度尚存,对练习题内容相当熟悉,对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印象很深。我们也曾对100名二年级学生作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问题1.你喜欢什么时候知道作业结果?选择“当天”的有95人,占95%;
问题2.作业后,你想知道错对外,还想什么?(多项选择)选择“了解错在哪里”的有98人,占98%;选择“马上订正错题”的有99人,占99%。
由此可见,及时反馈,效果更佳。因此,每次后,教师拟尽快批改,趁热打铁,尽快评讲反馈,以取得作业的最佳效果。通过反馈,有利于教师了解教学,调整教学,发挥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强化,或对知识错误进行矫正,改善学习状况。否则时间一长,随着学生对练习题内容和解题思路记忆的消减,寻求正确答案及分析错误原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下降,这显然不利于对错误的纠正和缺失知识的弥补。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应及时批改,增加面批机会,然后及时向学生反馈,学生作业中的共同问题集中评讲,个别问题师生一一交流,并让学生立即分析、发现错误原因,并及时订正。
(2)书写简语,引导激励
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单元测试卷)时,评价符号要打在合适的位置,尤其是错号要打在试题的错误之处,以“击中要害”,这将有利于学生在订正时迅速找到错处,及时订正。教师将针对学生作业的主要存在问题写出简短评语,用引导性、提示性词句(符号)帮助学生分析错因、订正错题;用亲和性、激励性短语(符号)激发学生订正作业的积极性。如:计算细心一些,成绩会更好。对成绩有进步的,可打上“☆”,或写上“有进步”;对作业效果下降的可写上“找找原因,赶上去”等,对及时、独立订正的学生予以表扬;对个别不自觉规范地订正的学生加强教育,必要时采取“重做”等措施。这样,当学生拿到作业本(单元测试卷)时,相当于教师与每位学生进行了一次书面交流,因材施教原则也能在此得到体现。
(3)记录错题,适度延伸
教师设立“作业错题记载本”,把典型错题和学困生的错题(包括解答过程)记录下来,分类分析错误原因,在单元复习、期末复习时,改换题目的情景和数字再练,准确把握学生的复习起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涅的教学活动设计理论指出:学习者听到的确内容能记住10%,读到的内容能记住20%,看到的能记住30%,做过的事能记住70%。为了充分发挥作业的评价激励功能,尽力消除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又错”的现象,除了要求学生订正全部错题,为全体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必要时把作业评讲引向深入,针对学生在作业中暴露出来的普遍性问题,失误多的知识点,犹如医生对症下药,设计一些针对性补充练习题,对优生将出一些深化提高题,对学困生出一些基础题,但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学生因陷入题海之中失去兴趣。通过练习,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学生方面
(1)独立反思订正。学生严守订正纪律,独立分析错因,反思教训,订正错题,向老师说说错因和反思,交老师再批。
(2)小组反思订正。学生先独立分析错因,反思教训,订正错题,再在四人小组内交流错因和反思,交小组长再批。教师巡回指导。
(3)结对反思订正。中等生或优等生与学困生一帮一,结成对子,学困生先独立分析错因,反思教训,订正错题,在错题旁写上简短的错因分析和反思对策,加深订正错题的印象,提高订正效果。再与同伴交流,有困难请同伴帮助。必要时,教师给予引导。因为中等生有经历由错误到正确的体验,便于帮助学困生订正错题。
(4)启动“我为错题建档案”行动。在作业批改中指导学生纠错,引导学生建“错题档案”,目的是让学生懂得致错的原因,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诊断反思,在诊断反思中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一做法,不仅仅是注重学生学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与水平。
八、研究成果
1、数学作业订正方式的改变
“数学作业订正方式的改变”让我看到了这样的现象:每个同学都在把作业发到手的最快时间,打开作业本,看老师为自己作业打的符号与写的短评语,能对错误“因题而异”快速认真地订正作业。确实调动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诚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同时用专门的数学改正本解答错题,以前学生订正时,往往就在错题旁边写出正确的答案。现在当学生做错题时,我要求学生重新解答在专门的数学作业改正本上。首先让学生在思想上感到订正的繁琐;其次是要保持数学练习册的整洁,更有利于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
每个学生通过作业订正过程,能够取长补短,加强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准确性。强化记忆,加深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对后进生有机会学到正确的解题方法,不再“望号兴叹”使优秀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掌握更多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数学作业订正的有效性”
学生对待数学作业订正的态度明显认真了、细心了,积极性也大大地提高了,敷衍潦草和应付交差的现象日渐减少,学生之间互帮互学、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的现象明显比过去增多了,作业书写质量和正确率也都比以前有了大幅度地提高,每次作业发下来他们总是急不可耐地查阅自己的作业订正情况,欣喜和懊恼之情,不禁溢于言表,他们不仅把作业订正当成了一种乐趣,而且还当成了一次挑战。
3、作业订正记录的资源利用
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把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误作一个记录和分析,不仅有利于教师针对性的辅导,在后续教学中恰当地进行教学调控,而且更有利于教师深入地研究。
4、学生学会反思
学生会独立分析错因,反思教训,订正错题,同时把中等生或优等生与学困生一帮一,结成对子,帮助学困生订正错题。学困生得到很大提高。
总之,经过这一年多的实践,我们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了,师生间的情感增进了,教学效果提高了。
这一年间教师所取得的成绩:
蒋小云 |
《走进数感》2011年发表于《数学学习与研究》; 《合理利用教材 满足课堂需求》2011年发表于《教育教学论坛》; 和金城镇老师同题异构《认识线段》; 在金坛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比中获二等奖; 金坛市教研室组织的幼小衔接示范课《2-5的分与合》; 多次作金坛市数学教材分析。 |
陈振萍 |
金坛市电子白板评优课一等奖; 金坛市一等奖论文多篇; 《小班化的数学课堂如何走向低耗高效》一文获常州三等奖一篇; 在金坛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评比中获二等奖; 在《考试周刊》及《课程教育研究》上发表论文; 金坛市优秀辅导员; 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 |
八、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阶段研究工作的设想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因为工作环境的改变和所任年级的变化,原本对低年级的研究现在扩展为小学阶段的研究,而课题组的成员还不能做到覆盖每一个年级,所以想要建一套完整的错题库存在较大的困难,需要得到校领导的支持。
2、对于错误较多的同学,让他们使用错题本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学生有畏难情绪,如何帮助学困生建立他们力所能及的错题库,是接下来一段时间要考虑的问题。
3、订正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巩固所学的知识,不是为了好看,所以我们要思考如何有效地订正,而不是为了订正而订正,从而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4、学校主管部门要研究作业订正的评价方法,为教师作业订正的研究创造良好的氛围。
下一阶段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工作
1、作业订正必须为课堂教学服务,要让学生通过作业订正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促进能力发展。
2、作业订正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地位、教学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
3、作业订正后要及时反馈,认真讲评。在学生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中,杜绝学生之间的抄袭现象。
4、尽可能地形成一套错题资源库,从而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依据。
作业订正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个平台,怎样发挥学生作业订正更大的教学作用,取决于教师采取怎样科学、合理的订正方式及订正方法。最合理的订正方式及订正方法应该是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题而异的。
主要参考文献
(1)《认知心理学》 (美) M.W.艾森克 M.T.基恩著
(2)《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孔企平
(3)《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周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