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方法及其原则
(2013-02-26 12:26:41)
标签:
行动者必不可少即时性场景学者教育 |
行动研究的主要原则
采取行动研究法遵循以下原则:
1.行动
行动研究是不断的行动,要从行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从一系列的行动中,逐渐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平,逐渐改善原有状况。
2.合作
行动研究常称为合作性的行动。它要求从事相同工作的人共同研究,特别是本学校的人共同研究。有时也可以要求学校的其它人员共同研究。家长、学生及社会有关人士也可以是合作研究的对象。
3.弹性
行动研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只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一切预定的计划均可以改变。在行动研究中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可能,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制定研究计划。死板地坚持原定计划不变是有害的。
4.不断考核或检讨
行动研究要利用多种方法与工具,不断考查工作的结果,搜集各种情况改善的证据,测量研究对象发展的程度。在每一个行动之后,都要予以考核或检讨,以便随时修正行动,促成问题的妥善解决。
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
尽管行动研究有多种模式,在实施行动研究的具体步骤上也有一些差异,但在总体上,行动研究的过程是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四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环节。这四个环节分别是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
1.计划
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它包括了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设想。计划始于对问题的意识和分析。研究者首先要明晰学校现状,意识到所存在的教育、教学等方面的问题,产生立即、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的需要;然后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性质和范围,分析制约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以及学校教师是否有解决该问题的知识和能力。
对解决问题的设想,要根据对问题的分析考虑创造什么条件,采取什么方法解决问题。要考虑整个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计划方案,尤其是第一、二步行动进程。设想要有多种考虑。应该明确,对行动研究来说,它不要求设想完美的计划,任何计划都要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做出调整和修改。
不管是提出怎样的设想,它必须符合以下几点原则:任何行动必须是自己能够实现的;计划必须与学校政策相协调;采取的行动不应干扰学校的正常活动;所采取的行动必须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能测量结果。
2.行动
实施计划,即按照目的和计划行动。这里采取的行动,就是对研究对象的干预,即施加自变量的影响。它比起实验研究的干预来说,无须严加控制。它在研究计划所要求的大方向下容许更多的灵活性。它要求行动实施者在这一过程中有更多的思考,以不断调节行动,使之逐渐靠近解决问题的目标。
3.观察
即考察,这一环节的任务是搜集资料,从而对行动的整个过程、获得的结果、行动的背景等尽可能有详细的了解。从过程方面,主要了解何人参与了行动,采取了什么行动,遇到何种意外情况或干扰,如何应对等。这些是属于自变量方面的资料,用以分析判断造成结果的原因。从结果方面主要是了解行动取得何种结果,包括预期的和非预期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它们是属于因变量方面的资料,为考虑如何进一步调整行动提供重要的依据。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对非预期的和消极的结果的充分了解是必不可少的。从背景方面,主要是了解行动背景因素,它可以作为分析整个计划有效性的基础资料。显然,它无须在每一次循环中都要加以考虑。
在搜集资料中,会应用到各种各样的方法,包括前面所介绍的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测量、内容分析。
4.反思
反思是对行动结果及其原因进行思考。需要对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与制定和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归纳,描述出本循环的过程和结果,并对此进行判断,对现象的原因做出分析解释,指出计划与结果之间的不一致,形成基本设想、总体计划和下一步行动的计划。
以上四环节是不断循环的,每一次循环都有所改进提高。
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
有学者把行动研究归纳为三项主要特征:为行动而研究(research for action);在行动中研究(research in action);由行动者研究(research by actors)。
1.为行动而研究
为行动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不是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而是解决实践工作者所处的情境遇到的问题。研究目的具有实用性,问题的解决具有即时性。
2.在行动中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实际工作者所在的工作情境,并非是经过特别安排的或控制的场景。行动研究的研究过程,即是实际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行动的表现,也是实际工作者学会反省、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
3.由行动者研究
由行动者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而不是外来的专家学者。专家学者参与研究扮演的角色是提供意见与咨询。是协作者,而不是研究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