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合理归因

(2015-03-28 21:54:28)
分类: 我喜欢的教学设计

活动理念

本活动设计遵循认知建构——角色体验——情感升华的基本思路,一个人的归因特点反映了他的个性特征,青春期正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认识事物的片面性,加上新一代的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的事情往往干涉太多,从小未形成一种对自己的事情负责的态度,致使他们对自己生活中的成败做不出合理的归因,影响了他们的行为方式,久而久之,会形成不良的人格,阻碍他们健康成长。教师若能帮助他们学会合理地归因,将有助于培养他们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活动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不合理归因产生的不良影响

2、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活动形式

案例分析  游戏  测试

活动准备

针线   学生分组  心理问卷  多媒体课件

活动对象

高中生

活动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             游戏导入:穿针引线

1、说明游戏规则:

①每组派两位同学参加。

②一位同学拿针,一位同学拿线,在5秒钟内将线穿过针孔。

③要求:开始前两个人都必须将手放下,时间到时拿针的同学必须放手。

④其他同学监督,用数“5、4、3、2、1停”来帮助计时。

2、寻找游戏中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请参加游戏的同学讲讲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也请同组的其他同学发表看法。

3、教师总结,并引出主题:合理归因

归因:归因简单地讲就是寻找原因,即你对学习、工作成败的原因作出判断。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探讨下如何进行合理的归因。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而有趣的游戏创设轻松的课堂气氛,并由此引入课题。)

二、案例分析

1、情境一:

小溪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在初中还担任班长,同学们对她也是“前呼后拥”的样子。可惜好景不长,到了高中,小溪再也找不到那种众星捧月的感觉了:宿舍里的人觉得她什么事都不干,不喜欢她,身边的同学觉得她太孤傲也都不爱搭理她。小溪孤单极了:我还是以前的我呀!为什么她们都不理我呢?肯定是她们针对我、排挤我,还联合起来欺负我!

思考:小溪是如何归因的?

      你如何看待小溪的归因?

2、情境二:

旁白:考试后,高一某班的两位同学在教室里坐在一起,闲聊起来:

甲:唉!这书真读得苦啊!

乙:喂,这次考试考得怎样?

甲:唉,别提了,真是惨不忍睹啊!连哭的勇气都没了。

乙:你平时够努力的,怎么会没考好呢?

甲:是啊……初中是“希望之星”,高一就成了“流星”!唉,看来自己真的不是学习的材料啊,再努力也恐怕没用了!——你呢?

乙:我?我跟你一样:初中也算“希望之星”, 现在就成了“扫帚星”!但是我认为自己不笨,之所以落得今天这地步,都得怪老师没有把我们管好教好!你想,学生没学好,不怪老师,还能怪谁呢?

讨论:他们是如何归因的?

      他们以后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具体的事例启发学生认识到不合理归因产生的不良影响。)

三、             介绍美国心理学家维纳的归因理论

心理学家维纳认为我们一般把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等。同学们看看自己所列出的五个重要原因是不是这几个?如果还有其他的,把它归在“其他”项里。并且,他把人们归纳的这些原因进行了分类:从来自于内部和外部将它分为内因和外因,从它能不能被我们个人意愿所控制将它分为可控和不可控。

归因类别

成败归因向度

因素来源

可控性

可控

不可控

能力

 

 

努力

 

 

任务难度

 

 

运气

 

 

其他

 

 

 

 

1、师生共同完成原因的分类。

2、请个别学生说说他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并谈谈自己依照这样的归因今后会怎么做。

3、提醒学生注意“努力”是唯一一个可控的因素。

4、结合维纳的归因理论和你自己的归因特点,讨论:在归因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高中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得他们能够接受一定程度的理论知识。维纳的归因理论通过列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一是促使学生审视自己的归因特点,二是希望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能明白归因影响行为。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可控的“努力”这一因素,使理论能结合实际,发挥心理辅导课的功能。)

四、学习诊断心理测量:我的归因特点

(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测试

了解影响自己学习的原因,如果你认为符合自己的情形,请在题号后面打√。学习成绩不理想,是因为:

1、家中无人指导我解答疑难作业

2、学习科目过于枯燥

3、家里环境差,没法学习

4、父母不关心自己的学习

5、班级学习风气不好

6、学校令人讨厌

7、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自己

8、运气不好,复习的内容总不考

9、考题总是太难

10、不喜欢任课教师

11、平时养成了懒散的习惯,不愿学习

12、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

13、情绪不稳,常被无端情绪干扰

14、缺乏恒心和毅力

15、不会妥善安排学习时间

16、学习基础不好

17、自己努力不够

18、身体不佳,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19、对学习没有兴趣

20、本身能力不够

在你所选的内容中再选出五个最主要的,将他们依照重要的次序填写(写题号即可):                                                                

如果你认为还有其它原因,请写在下面

                                                                  

                                                                  

                                                                  

(二)统计(1-10)打√的有(  )个,(11-20)打√的有(  )个。

(三)鉴定:我是一个(  )部控制的人。

如果你倾向于更多地选择前10个答案,那么,你是一个外部控制的人,也就是说你习惯于把事情的成败归因于外部;如果你所选的答案大多是后10个项目,那么,说明你善于从自己内部寻找成败原因,你是一个内部控制的人。究意哪一种更合理呢?怎样的归因方法才能使我们增强自信,增强责任感,从而获得进步呢?

五、 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方法

三要三不要原则。

第一、要客观分析影响你成败的原因,不要主观臆断。

第二、一般情况下,都要先从自己内部找原因,激发自我责任感,不要一味埋怨外部环境,也不要一味自责。

第三、要尽量找自己可以改变的原因,不要过多归于不可改变的因素。

举例说明:

美国的心理学家曾做过一次实验,研究飓风给美国南部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一般认为,飓风造成的破坏情况是由多种外在的、人们不可控制的因素决定的,如风力的强度、飓风发生的次数、建筑物的结构、天气预报情况等等。但有一个非常重要、却经常为人所忽视的因素,这就是人的因素。心理学家用测验测量了中北部的伊利诺斯州和南部的阿拉巴马州,伊利诺斯州的居民不太相信个人的命运掌握在上帝手里,认为运气不太重要,个人的努力对于改变命运是最重要的。而阿拉巴马州的居民大多虔信上帝,认为上帝是个人命运的主宰者,运气对于成功是最重要的。两州居民对于命运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他们对飓风采取了不同防范措施,造成的结果也截然不同。

由于伊利诺斯州的居民相信自己主宰命运,因此,他们在飓风面前积极进取,主动迎击,及时决策,减少损失;而阿拉巴马州的居民消极无为,坐守待毙,乞求上天,悲观绝望,结果他们的损失明显大于伊利诺斯州。

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例很多,我们可以依据人们对命运的不同看法把人简单分为两类:内部控制型和外部控制型。如果你相信,自己的成功与失败都与自己的努力有关,自己的命运完全由自己来把握,那么,你是内部控制型的人。反之,如果你认为自己的成功与失败都是由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决定,自己的努力起不了多大作用,那么,你属于外部控制的人。内部控制的人像生命长河中的一名勇敢的舵手,时时都在与大风大浪搏斗;外部控制的人则是时时等待命运之神的恩赐,做着"守株待兔"的美梦。这两种人对命运的看法,直接决定他们的生活道路及他们的命运,从前面的例子你能悟出人生的哲理吗?

 

六、作业

期中考试你考得如何?请对自己进行归因分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