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学就要有评价,教学评价是学校整个教学质量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建立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学校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是课程改革成败的要害环节。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有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反思我们传统的教学评价,努力建立一个能适应教与学,“能激励学生爱好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多方面的,所以对其评价也应该是多维的。在内容上,除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外,还有能力、爱好、习惯、态度、方法、特长、发展趋势等;在时间上,有短期、中期、长期,可以定期、不定期等;在空间上,有课内外、校内外、家庭等;在方法上,除了传统的笔试外,还可以用教师观察、伙伴判定、自我报告、自我表演、口头回答、作业样品、当场测验、小论文、知识竞赛、特长展示等;根据评价的目的,作用和特点,评价的方式也不一样,可用百分制,还可以用标准分、等级或星级、评语、特长评价等;评价者除了教师外,还要有学生个体、群体、家长等。因此,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建立科学的测评机制,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学习评价从单一的静态的终结性评价转向多维的动态的形成性和发展性的评价是极为必要的。
二. 多元化教学评价的实施原则
从评价内容上,结合新教学大纲确定的目标,实施知识技能评价与能力方法、情感态度评价三结合,改单一的知识评价为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评价。
从具体的评价操作上,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解决问题、创造能力的评价,全面而真实。
从评价方式上,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非测试性评价与测试性评价结合。
从评价原则上,以激励为主要目的。发现、肯定学生的学习积极因素,鼓励、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学生在体验学习的乐趣中,增强自信。
从评价主体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及教师的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时的角色互换,学生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三.如何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多元化评价
根据《英语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与及多元化教学评价的原则,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特点,不同目的,在不同阶段,教师可采取不同的评价类型。
1)起点评价(Sizing-up assessment):在学期或学年刚开始,教师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访谈及测验的方式,对学生的程度、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策略、情感因素及在新一轮学习中的学习需要等进行了解、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目的是为了初步了解学生的原有情况,发现有突出特点的部分学生,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学习需求和动机、爱好和习惯等有个正确的判定,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把握好教学目标及计划,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要求。同时,为每个学生建立高中英语学习的个人档案,走出教学评价的第一步。
2)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知识建构过程的每一天,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进行评价。
A.评价的内涵
a.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信心、恒心等)
b.学习能力(学习计划的制订及实施、学习机会的创造和把握以及对有效学习方法的探索)、知识的习得与运用能力(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c.思维品质(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思辨能力等)
d.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学习)
e.文化感受力(对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感受能力)
f.品格和性格的完善(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学生是否能正确熟悉自己的学习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树立自信,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个人品格)
B.评价的方式
a.教师评价
教师通过访谈、座谈、问卷调查及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以不同形式(颔首微笑,亲切的手势,体态语,平和的语言、日志、记事簿、评价表等),及时向学生做出反馈与评价。
b.学生自我评价(建立学习档案)
作业、作文、书法、笔记、作业改错纪录等自选几篇,汇编成集
课外阅读、听力练习、听广播、看电视、读杂志等的档案纪录
c.学生互相评价
文艺表演、新年晚会、圣诞晚会(观众评议)
专题演讲、故事会、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等
d.家长参与评价
让学生记录期中、期末考后与家长的对话:通过对最真实的对话的记录,引起家长与孩子最深刻的思考。
将家长们请入课堂,现场倾听教师的授课和观察自己孩子的课堂表现,并通过吸收家长合理反馈意见
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活动(晚会、英语角、朗诵会、竞赛等)
C.设计形成性评价工具
在实践过程中,设计学生学习评价工具,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修改与更新,使之更为合理化、科学化。借此,来发展和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爱好,并使之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参与各种语言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调整学习态度,不断完善个人的品格,并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合作精神的过程。
3)诊断性评价(diagnostic assessment)在每单元后或某个学习阶段后,针对那些用形成性评价没有解决的学习困难,特殊是那些长期存在的和周期性出现的学习困难。教师利用诊断性测试或访谈等技术寻找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补救措施,做出全面和具体的处理,目的是了解下一步学生能做什么或还不能做什么,这样,教师可以调整教学计划,选择与设计与学生群体或学生个体都相关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4)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在学期末或一个学习阶段结束后,对已展开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估。包括学期考核、学段考核和毕业考核,有定量与定性的分析,一般采用检测法、观察法、问卷法及原始数据综合法相结合的形式。通过考核,老师了解到学生应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及听、说、读、写等各项机能的把握情况,确定教学目达到的程度。
五.结论与期待:
教师有必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设计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活动,为学生搭建语言学习的平台,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发展与人沟通的能力。与此同时,建立个人档案(Portfolio),通过Portfolio获得学生信息和对学生作出评价已经成为重要的趋势。教学的评估方式不能完全以考试、测验成绩为依据,而应关注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讲求动态与静态相结合。
改革外语教学评估体系,一是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方法和手段多样化;二是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期中、期末考试或考查与平时课内外学习行为和能力的评价相结合;三是听力、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四是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