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潮院位于武功县游凤镇游凤村西北龙王沟水库北岸,也叫海潮禅院。据史料和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重修海潮院诸神殿并龙王庙,碑石记载:游凤海潮院,相传盛于唐宋五代时期(公元907年),(建院时代不详)原址在游凤村北门外、北岗(包括现在的张尧、浮沱村)海潮院当时其域辽阔,规模宏大,庙殿林立。八卦悬顶佛洞数处,僧侣、尼姑众多。海潮院内一年四季香火旺盛,已成为北乡一带远近闻名的大寺院。
约明朝景泰二年(1451年)海潮院焚于火,当时火烧数日,院内一切化为灰烬。
到明成化元年(1465年),海潮院移建于游凤村内,(今游凤小学所在地)。
明成化四年(1468年)新的海潮院落成,建有关帝殿、太白庙、圣母宫、菩萨殿、并建佛塔一座,铸钟一口,山门对面又建戏楼一座,又是宏伟壮观,并钦定: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日,三月十二日,四月十二日三会为海潮院庙会
又据清宣统元年(1908年)重修海潮院诸神殿并龙王庙,碑石记载:海潮院内设立学堂,占用了诸佛殿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由于海潮院内设立了学堂,该院又迁建于游凤村西,龙王沟畔至今。
1966年文革中,海潮院原貌全毁,1994年海潮院又重塑神像,被列为武功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再次重修海潮院。
2008-2010年,乡贤资助下在原有基础上又扩建了第一期诸佛殿,雕塑全身佛像15尊、修建山门及钟鼓楼等。为了庆祝落成,连续三年唱戏庆祝,人神同乐。
2016年,龙王沟海潮院传说为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武功当地有一首民谣:“先有游凤后有县,游凤有个海潮院”。海潮院即为龙王沟传说中景点之一。
相传古时候,游凤镇西面原本无沟,只是一座高坡,坡附近的白雀寺景色宜人。有一年,寺里的年轻女子白雀遭匪徒强暴,她点燃了仇恨之火,舍身除暴安良。熊熊大火与一股怨气冲向天宫,玉帝闻知震怒,急命东海龙王饮水灭火救出白雀。龙王奉旨引水从天而降,海潮滚滚冲出一条龙王沟,汇成洪流涌向白雀寺,但为时已晚,白雀已化为金凤飞走。愤怒的龙王伸出利爪,将匪徒撕成碎片抛向空中,此地随之长出一棵龙爪树,树枝酷似箭在弦上,传说这是龙王惩恶扬善的象征。
之后,龙王始终为未救出白雀而伤心落泪,泪水化为泉水,至今长流不息。金凤也非常感谢龙王,经常飞回旧地重游,游凤龙王沟因此得名,不知过了多少年,当地人在沟边发现了一个藏宝图,许多金银首饰上还有龙飞凤舞的图案,传说这是龙王从龙宫里带来的。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女皇武则天闻听大喜,“龙凤呈祥,此乃天意!”便下旨用这些财宝在龙王沟前修建了一座海潮院,并筑起八卦窑,成为皇家祭祀与占卜的圣地,以求风调雨顺,八方平安,也许武则天心诚则灵,执政时出现了太平盛世。从此,游凤龙王沟名声远扬。随着近年来的保护开发,这里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景名胜区,吸引了众多的游人。
《游凤龙王沟传说》年代久远,传说神奇而美妙,主题反映了除暴安良,龙凤呈祥,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而且,传说具有地域特色,综合了当地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保护和开发前景广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