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功文化】武功县久远的历史,炎黄子孙的朝圣地

(2020-03-30 18:43:22)
标签:

文化

遗迹

黄帝

炎帝

旅游

分类: 遗址

       陕西省武功县是华夏人文始祖黄帝和炎帝的成长之地,最初的炎黄故里。《国语·晋语》言:“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炎帝以姜水成,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姬水就是今武功境内的漆水河;姜水就是今宝鸡的清姜河,武功段谓之湋水。文献中就有“姜姬二水汇于有邰”的记述,帝王世纪》载:“炎帝成于姜水,水合而东经美阳县之中亭川水也。”的确,武功在历史上曾有被称为美阳县的年月,而中亭川是也武功古城的旧称。

       武功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国语·晋语》言:“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炎帝以姜水成,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姬水就是今武功境内的漆水河;姜水就是今宝鸡的清姜河,武功段谓之湋水。史书记载,炎帝部落曾在漆水河流域一带活动过,黄帝姬姓子孙自夏商以来也生活在漆水两岸;有学者认为黄帝陵位于揉谷乡(旧属武功),延安桥山黄帝陵只是衣冠冢。随着农业发展,炎帝的姜姓部族有邰氏与黄帝姬姓部族共同劳作,世代通婚,繁衍生息。帝喾娶有邰女姜嫄为妻,姜嫄因外出踩巨人脚印而孕,生子“弃”。
地名因素
        先秦《閟宫》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武功古城南门外的姜嫄墓牌楼悬挂“炎黄巨尊”“厥初生民”的对联,证明了这里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史书介绍,炎帝之母安登,曾游华阴(小华山)有感,身怀有孕,居期而生炎帝。故称为“小华山”。小华山前面崖壁逶迤,岗峦叠嶂,似群臣手握“笏板”,以“万笏来朝”之势,向经天纬地的炎黄行朝拜大礼。史料中将这一奇峻的景观列入“武功八景”之一,受到人们的瞻仰和向往。
      《山海经海外东经》(青丘国)下(南)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太平御览》卷一三五引《春秋元命苞》曰:“周本姜嫄,游閟宫,其地扶桑,履大人迹生后稷。”有熊部落方国之都叫做“青丘”,因此,有熊国也因都邑名而被称作“青丘之国”。青丘是黄帝、炎帝的诞生地。其遗址当在先周文明遗址的更深层。青丘,亦曰寿丘,轩辕之丘,是黄帝的诞生之所。实为一地而先后两名,是一种地名上的历史演变,它体现的是历史时代之变。此遗址即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地图集》上册第九页上所标定的有熊“部落中心”。亦即轩辕黄帝肇造文明国家之制后的第一个国都。    
       武功古城金龟载城的历史格局也暗合了黄帝部落的图腾——天鼋。黄帝号轩辕,据郭沫若考证轩辕即天鼋。《国语周语下》说:“我姬氏出自天鼋”。就是说周人的先祖是黄帝,史学界普遍认为黄帝族的图腾就是天鼋,即神龟。
        湋水也叫沮水,姜水,在武功小周原的西边,又被称为后河,在小周原南边又被称为牛家河。它从金仙观北向南流到彭家底再自西向东与北来的漆水相汇合蜿蜒盘旋近二十公里汇入渭河。湋水东岸的火石庄、火帝庙,九眼龙泉寺,金木水火土五神庙,古城小北门外的火神庙;湋水北岸的熊家沟、黄家沟,南岸的陈家沟,古城北郊漆水之滨的印台山、漆沮湖、东桥梁山之阳建于明代的三皇殿等地名无不与炎黄的诞生成长相关。

        田一泓这个对历史有着深厚研究的专家型县委书记,他不止一次地在各种会议上深情地讲道:“炎帝就是成于武功的水即姜水,黄帝就是成于武功的漆水。河岸边的熊黄沟村、姜氏城遗址和、漆两河岸上出土的近五十处前仰韶文化遗址、有邰国城遗存及三足鬲文物,都可证明炎黄子孙是从武功走出去的。”2016年夏季,时任咸阳市副市长张小平先生在一次招商引资会议上感慨地说道:“我坚信炎帝黄帝就埋在武功,发现他们的陵墓那是迟早的事!”

【武功文化】武功县久远的历史,炎黄子孙的朝圣地

       炎黄故里一名閟宫城,三面环水,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因其形如子宫,故名閟宫,象征着生命之源,文明之源,文化之源。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炎黄子孙的发迹之根脉,民族朝圣之殿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