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熟知的“唐宋八大家”中,曾巩相对于其他七位来说,是最不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位。“唐宋八大家”在很多中小学生印象中只知七位的比比皆是,这是因为我们对曾巩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都没有过多的接触,如果我记得没错,直到大学为止,我们在教科书上只赏析过曾巩的一篇散文,今天带大家好好的来了解一下曾巩。
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人,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南丰,北宋时期人,家中次子,和王安石是同期人物,欧阳修算的上是曾巩的老师,“唐宋八大家”之一,六十五岁而终。
曾巩可谓出自书香门第了,祖父和父亲都是朝中官员,曾巩自幼受到家族的熏陶,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和超群的记忆力。18岁进京赶考结识了王安石,互为挚友。后来拜欧阳修门下,在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会试时力荐曾巩,登进士第一。
http://s12/bmiddle/a56fda96nc2474e2bb7fb&690
曾巩不但学识过人,为官的政绩也颇多,先后任各地知州,十分关注民情,尤其重视兴办学校,并亲自定学规、执教席,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求知氛围。除了为官一方、执政为民外,曾巩还编校史馆书籍,很多史书才得以保存至今。后来因母病丧,告老还乡,次年就卒于江宁府。
曾巩的散文成就很高,但诗歌也有独到之处。现在的人们看到《咏柳》这首诗,首先想到的是贺知章的七言绝句,最后两句就是大家最为喜爱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其实曾巩也做过一首《咏柳》,全诗如下: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和贺知章的《咏柳》有着明显的寓意区别,曾巩的这首《咏柳》意在讽世,把柳树拟人化了,借喻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对柳树有着明显的贬抑与嘲讽,这首诗不失为一首佳作。
http://s2/middle/a56fda96nc2475a823291&690
相对于诗歌而言,曾巩的散文成就远远高于诗歌,曾巩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议论性散文,阐明疑义,卓然自立,援古以证,分析辨难。他的记叙性散文,记事翔实而有情致,论理切题而又生动。如:《上知府曾内翰书》、《赠黎安二生序》、《醒心亭记》、《拟岘台记》都是不错的佳品。
有人说曾巩的散文侧重表现个人内在的气质风貌,有一种言近旨远、以少胜多的灵感气韵;不象王安石的散文,拗折峭深,具有一种强大的力度。而是侧重“穷尽事理,其气味尔雅深厚,令人想见硕人之宽”——刘熙载《艺概》。
人们经常拿“唐宋八大家”中的几位对比,得出结论:曾巩的成就不及韩、欧、苏,尤胜过苏辙、苏洵。这点我不敢苟同,不知因何而得此结论,角度不同看待事物也不同,追求自然,以身边的小事作文反而让人觉得贴合实际、朴实自然。
曾巩不仅自己的的文章出众,更培养了一批名儒。曾巩现存诗集、散文众多,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学作品和宝贵的精神遗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