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 字安石
(2014-11-05 09:38:29)
标签:
文化 |
陈太丘是和孔子一样的圣人,接下来讲的又一个圣人是谢安和东山学院的子侄辈。
李白在《夜泊牛渚怀古》中 感叹“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里的谢将军即谢尚(谢鲲之子,谢安堂兄)。
陈郡阳夏谢氏在历史的长河中光彩夺目,只有琅玡王氏勉强能相提并论。所以刘禹锡才会在乌衣巷发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慨.
王勃在滕王阁序里慨叹道自己“非谢家之宝树';辛弃疾在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以‘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比喻树木的青翠又有生气。
康熙在清华园题匾“水木清华”即出自谢混(谢安孙,谢琰子)后来就用作美国庚子赔款的退款修建的大学即清华大学的校名。
天下才共十斗,曹子建才高八斗,吾独占一斗,就是谢灵运发出的狂言。“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即谢眺。‘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凤毛麟角的谢超宗。
除了谢家子弟,当时有和谢安关系最好的王羲之(书圣),谢安最欣赏的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和王羲之并列在书坛双星),魏晋风度的标杆人物王徽之(雪夜访戴)的主人公,觉一座无人的王司州;一时谈宗王濛,刘惔(谢安的妻舅),梅花三弄的演奏者桓伊,做人无长物的王恭,酌贪泉而觉爽的吴隐之。
在群星璀璨的魏晋之际最光彩夺目的那一个,只有谢安。
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人,随兄避乱迁居会稽(浙江绍兴)年四岁时,谯郡桓彝(桓温的父亲)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长大后应当不减王东海①。”王承字东海,江左中兴名丞,太原王氏(天下第一望族,唐代的诗人王勃,王昌龄,王维是代表)。
谢奕作剡县长长官,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谢安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阮裕焚车的主)道白马论,为论以示谢。于时谢不即解阮语,重相咨尽。阮乃叹曰:“ 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王导得知亦深器之,由是少有重名。
谢太傅未冠,始出西,诣王长史(王濛),清言良久。去后,苟子(王修,字敬仁)问曰:“向客何如尊?”长史曰:“ 向客亹亹(shan),为来逼人。”长大后,娶了中山刘氏(即大名士刘惔的妹妹)。
初辟司徒府,除佐着作郎,并以疾辞。在会稽,谢安兄弟与王羲之(当时王任会稽内史)、许询、支道林、王司州等名士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吟咏属文,挟妓乐优游山林。有一次,天刚蒙蒙亮,谢安始出西,戏失车牛,便杖策步归。道逢刘惔,语曰:" 安石将无伤?" 谢乃同载而归。王司州在谢公坐,咏“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语人云:“当尔时,觉一坐无人。”
谢公因子弟集聚,问:“ 《毛诗》何句最佳?” 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 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撤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道韫嫁到王家后回家省亲。对谢公说,蜀黍,您帮忙找的佳婿并不怎么样(原文是不意天囊之中,竟有王郎耶?),谢公摸着鼻子说,凝之这小子,我看着他长大,王羲之家的老三,人才并不差,书法足参上乘,诗歌也难不倒他。(原文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材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谢虎子(谢据,字据石,小名虎子,号中郎)尝上屋熏鼠,胡儿(谢朗,撒盐空中の版权所有人)既无由知父为此事,闻人道痴人有作此者,戏笑之,时道此非复一过。太傅既了己之不知,因其言次,语胡儿曰:" 世人以此谤中郎,亦言我共作此。" 胡儿懊热,一月日闭斋不出。
谢遏(谢玄,字幼度,谢道韫的弟弟)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与赌,得即烧之。谢遏夏月尝仰卧,谢公清晨卒来,不暇著衣,跣出屋外,方蹑履问讯。公曰:" 汝可谓' 前倨而后恭'."
谢遏诸人共道“竹林” 优劣,谢公曰:“ 先辈初不臧贬‘七贤’。”谢公道豫章(谢鲲,谢安叔父当过南昌的郡守,):“ 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谢太傅谓子侄曰:" 中郎始是独有千载!" 车骑曰:" 中郎衿抱未虚,复那得独有?"谢公云:“ 贤圣去人,其间亦迩。” 子侄未之许,公叹曰:“若郗超闻此语,必不至河汉。”
谢道韫听说后对谢玄说,"汝何以都不复进?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谢玄听后很惭愧,觉得,我今天就要改。
晋武帝每饷山涛恒少,谢太傅以问子弟,车骑答曰:“ 当由欲者不多,而使与者忘少。”
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 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 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支道林、许、谢盛德共集王家,谢顾诸人曰:“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 许便问主人:“有《庄子》不?” 正得《鱼父》一篇,谢看题,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于是四坐各言怀毕,谢问曰:“卿等尽不?” 皆曰:“ 今日之言,少不自竭。” 谢后粗难,因自叙其意,作万余语,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厌心。支谓谢曰:“ 君一往奔诣,故复自佳耳。”
来而不往非礼也,有次诸位贤达在东山谢家携伎出游,时王司州在谢公坐,咏“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语人云:“当尔时,觉一坐无人。”
王胡之,字修龄,弱冠有声誉,王胡之在会稽穷得揭不开锅,陶胡奴时为乌程令,送一船米遗之,却不肯取。直答语”王修龄若饥,自当就谢仁祖(谢尚)索食,不须陶胡奴米 。”
谢太傅称王修龄曰:“司州,可与林泽游。”
时间一转眼到了永和九年,正月过完,王谢诸人就商议在三月三举办一个“诗林大会”,地点定在兰亭旁边的溪水两岸,酒碗沿着溪水流过,酒碗经过的人就要吟诗,不能吟诗的就把就干了,如此往复。即所谓曲水流觞。
参赛的有谢安、谢万、孙绰、王凝之、王徽之、王献之等40多位名士参加。会上共得诗37首后来王羲之喝醉了,回到兰亭醉眼朦胧中,挥笔醉书 成就了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为诗歌集。
谢安作诗两首
其一:伊昔先子。有怀春游。契此言执,寄傲林丘。
森森连岭。茫茫原畴。迥霄垂雾,凝泉散流。
其二: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薄云罗物景,微风翼轻航。
醇醪陶元府,兀若游羲唐。万殊混一象,安复觉彭殇。
尝与孙绰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吟啸自若。舟人以安为悦,犹去不止。风转急,安徐曰:“如此将何归邪?”舟人承言即回。众咸服其雅量。
当时扬州刺史庾冰仰慕谢安的名声,几次三番地命郡县官吏催逼,谢安不得已,勉强赴召。仅隔一个多月,他又辞职回到了会稽。
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桓温)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 远志".公取以问谢:" 此药又名' 小草' ,何一物而有二称?" 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坐,应声答曰:" 此甚易解,处则为' 远志' ,出则为' 小草'."谢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 郝参军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
谢公作宣武司马,属门生数十人于田曹中郎赵悦子。悦子以告宣武,宣武云:“ 且为用半。” 赵俄而悉用之,曰:“ 昔安石在东山,缙绅敦逼,恐不豫人事。况今自乡选,反违之邪?”
谢太傅为桓公司马。某日,桓诣谢,值谢梳头,遽取衣帻。桓公云:“何烦此。” 因下共语至暝。既去,谓左右曰:“ 颇曾见如此人不?”
温当北征,会万病卒,安投笺求归。寻除吴兴太守。在官无当时誉,去后为人所思。
[4]时安弟万为西中郎将,总藩任之重。安虽处衡门②,其名犹出万之右。安妻,刘惔③妹也,既见己家门富贵,而安独静退,乃谓曰: “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
王右军语刘尹:“故当共推安石。” 刘尹曰:“ 若安石东山志立,当与天下共推之。”
闻谢公在东山畜妓,简文曰:“安石必出,既与人同乐,亦不得不与人同忧。”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
简文作相王时,征拜侍中,迁吏部尚书、中护军。
与谢公共诣桓宣武。王珣先在内,桓语王:“ 卿尝欲见相王,可住帐里。” 二客既去,桓谓王曰:“ 定如何?” 王曰:“
相王作辅,自然湛若神君。公亦万夫之望,不然,仆射何得自没?”
时桓温命习凿齿至京师诣简文帝,王令诣谢公,值习凿齿已在坐,当与并榻。王徙倚不坐,公引之与对榻。去后,语胡儿曰:" 子敬实自清立,但人为尔,多矜咳,殊足损其自然。"
谢公领中书监,王东亭(王珣,字元琳, 小字法护,王导の孙,王洽の子,大手笔的专利申请人。王珣王珉两兄弟娶了谢万谢安两兄弟的女儿,后来谢安对王珣依傍桓温不满,两门亲事都离婚)有事,应同上省。王后至,坐促,王、谢虽不通,太傅犹敛膝容之。王神意闲畅,谢公倾目。还谓刘夫人曰:“向见阿瓜,故自未易有,虽不相关,正是使人不能已已。”
桓宣武与郗超议芟夷朝臣,条牒既定,其夜同宿。明晨起,呼谢安、王坦之入,掷疏示之。郗犹在帐内。谢都无言,王直掷还,云:“多!”宣武取笔欲除,郗不觉窃从帐中与宣武言。谢含笑曰: “郗生可谓入幕宾也。”
桓温听说简文帝生日无多,简文答应让他加九锡的,诏书迟迟没见到,遂拔兵向京都。见到以前驻兵时栽种的柳树皆已十围,不禁叹道,“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听说是谢安王文度以及王彪之在做梗,王彪之已七旬,生年不多,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 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 晋祚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
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桓温一直在等待顾命大臣的诏书,常年在外征战,加之岁月无情,桓大司马病,谢公往省病,从东门入。桓公遥望,叹曰:“吾门中久不见如此人!”
谢公闻羊绥佳,致意令来,终不肯诣。后绥为太学博士,因事见谢公,公即取以为主簿。
戴公从东出,谢太傅往看之。谢本轻戴,见,但与论琴书,戴既无吝色,而谈琴书愈妙。谢悠然知其量。
孝武将讲孝经,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车武子难苦问谢,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袁曰:“ 必无此嫌。”车曰:“ 何以知尔?” 袁曰:“ 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简文帝死后 桓公见谢安石作简文谥议,看竟,掷与坐上诸客曰:“ 此是安石碎金。”
时孝武帝富于春秋,政不自己,温威振内外,人情噂□,互生同异。安与坦之尽忠匡翼,终能辑穆。及温病笃,讽朝廷加九锡,使袁宏具草。安见,辄改之,由是历旬不就。会温薨,锡命遂寝。
寻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加后将军。及中书令王坦之出为徐州刺史,诏安总关中书事。
谢公时,兵厮逋亡,多近窜南塘下诸舫中。或欲求一时搜索,谢公不许,云:“ 若不容置此辈,何以为京都?”
时苻坚强盛,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
(谢)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张)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谢)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门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以总统功,进拜太保。
以前在东山谢公夫人常教儿,这次谢玄带领北府兵,及其他各路大军在淮泗大获全胜,刘夫人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 答曰:“ 我常自教儿。”
及薨,年六十六。
初,王东亭与谢公交恶。王在东闻谢丧,便出都,诣子敬,道欲哭谢公。子敬(王献之)始卧,闻其言,便惊起曰:" 所望于法护。" 王于是往哭。督帅刁约不听前,曰:" 官平生在时,不见此客。" 王亦不与语,直前哭,甚恸,不执末婢(谢琰)手而退。
帝赐东园秘器等,赠太傅,谥曰文靖。又以平苻坚勋,更封庐陵郡公。羊昙者,太山人,知名士也,为安所爱重。安薨后,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尝因石头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西州门。”昙悲感不已,以马策扣扉,诵曹子建诗曰:“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恸哭而去。
安石碎金:简文帝谥议 谨案《谥法》:一德不懈曰「简」,道德博闻曰「文」。易简而天下之理得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仪之景行犹有仿佛,宜尊号曰太宗,谥曰简文。
遗王坦之书:知尹思相爱惜之至。仆所求者声,谓称情义,无所不可为,聊复以自娱耳。若轨迹、崇世教,非所拟议,亦非所屑。常谓君粗得鄙趣者,犹未悟之濠上邪?故知莫逆未易为人。
与某书 安顿首顿首:每念君,一旦知穷烦冤号慕,触事崩踊寻绎荼毒,岂可为心?柰何柰何!临书凄闷安顿首顿首。(《淳化阁帖》二)
与支遁书 思君日积,计辰倾迟。知欲还剡自治,甚以怅然。人生如寄耳,顷风流得意之事,殆为都尽。终日戚戚,触事惆帐。唯迟君来,以晤言消之,一日当千载耳。此多山县,闲静,差可养疾,事不异剡,而医药不同,必思此缘,副其积想也。(《高僧传》四)
李白在《夜泊牛渚怀古》中 感叹“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里的谢将军即谢尚(谢鲲之子,谢安堂兄)。
陈郡阳夏谢氏在历史的长河中光彩夺目,只有琅玡王氏勉强能相提并论。所以刘禹锡才会在乌衣巷发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慨.
王勃在滕王阁序里慨叹道自己“非谢家之宝树';辛弃疾在沁园春-灵山斋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以‘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比喻树木的青翠又有生气。
康熙在清华园题匾“水木清华”即出自谢混(谢安孙,谢琰子)后来就用作美国庚子赔款的退款修建的大学即清华大学的校名。
天下才共十斗,曹子建才高八斗,吾独占一斗,就是谢灵运发出的狂言。“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即谢眺。‘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凤毛麟角的谢超宗。
除了谢家子弟,当时有和谢安关系最好的王羲之(书圣),谢安最欣赏的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和王羲之并列在书坛双星),魏晋风度的标杆人物王徽之(雪夜访戴)的主人公,觉一座无人的王司州;一时谈宗王濛,刘惔(谢安的妻舅),梅花三弄的演奏者桓伊,做人无长物的王恭,酌贪泉而觉爽的吴隐之。
在群星璀璨的魏晋之际最光彩夺目的那一个,只有谢安。
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人,随兄避乱迁居会稽(浙江绍兴)年四岁时,谯郡桓彝(桓温的父亲)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长大后应当不减王东海①。”王承字东海,江左中兴名丞,太原王氏(天下第一望族,唐代的诗人王勃,王昌龄,王维是代表)。
谢奕作剡县长长官,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谢安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阮裕焚车的主)道白马论,为论以示谢。于时谢不即解阮语,重相咨尽。阮乃叹曰:“ 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王导得知亦深器之,由是少有重名。
谢太傅未冠,始出西,诣王长史(王濛),清言良久。去后,苟子(王修,字敬仁)问曰:“向客何如尊?”长史曰:“ 向客亹亹(shan),为来逼人。”长大后,娶了中山刘氏(即大名士刘惔的妹妹)。
初辟司徒府,除佐着作郎,并以疾辞。在会稽,谢安兄弟与王羲之(当时王任会稽内史)、许询、支道林、王司州等名士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吟咏属文,挟妓乐优游山林。有一次,天刚蒙蒙亮,谢安始出西,戏失车牛,便杖策步归。道逢刘惔,语曰:" 安石将无伤?" 谢乃同载而归。王司州在谢公坐,咏“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 ,语人云:“当尔时,觉一坐无人。”
谢公因子弟集聚,问:“ 《毛诗》何句最佳?” 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道韫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 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撤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道韫嫁到王家后回家省亲。对谢公说,蜀黍,您帮忙找的佳婿并不怎么样(原文是不意天囊之中,竟有王郎耶?),谢公摸着鼻子说,凝之这小子,我看着他长大,王羲之家的老三,人才并不差,书法足参上乘,诗歌也难不倒他。(原文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材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谢虎子(谢据,字据石,小名虎子,号中郎)尝上屋熏鼠,胡儿(谢朗,撒盐空中の版权所有人)既无由知父为此事,闻人道痴人有作此者,戏笑之,时道此非复一过。太傅既了己之不知,因其言次,语胡儿曰:" 世人以此谤中郎,亦言我共作此。" 胡儿懊热,一月日闭斋不出。
谢遏(谢玄,字幼度,谢道韫的弟弟)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与赌,得即烧之。谢遏夏月尝仰卧,谢公清晨卒来,不暇著衣,跣出屋外,方蹑履问讯。公曰:" 汝可谓' 前倨而后恭'."
谢遏诸人共道“竹林” 优劣,谢公曰:“ 先辈初不臧贬‘七贤’。”谢公道豫章(谢鲲,谢安叔父当过南昌的郡守,):“ 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谢太傅谓子侄曰:" 中郎始是独有千载!" 车骑曰:" 中郎衿抱未虚,复那得独有?"谢公云:“ 贤圣去人,其间亦迩。” 子侄未之许,公叹曰:“若郗超闻此语,必不至河汉。”
谢道韫听说后对谢玄说,"汝何以都不复进?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谢玄听后很惭愧,觉得,我今天就要改。
晋武帝每饷山涛恒少,谢太傅以问子弟,车骑答曰:“ 当由欲者不多,而使与者忘少。”
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 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 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支道林、许、谢盛德共集王家,谢顾诸人曰:“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 许便问主人:“有《庄子》不?” 正得《鱼父》一篇,谢看题,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于是四坐各言怀毕,谢问曰:“卿等尽不?” 皆曰:“ 今日之言,少不自竭。” 谢后粗难,因自叙其意,作万余语,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厌心。支谓谢曰:“ 君一往奔诣,故复自佳耳。”
与王胡之诗
鲜冰玉凝,遇阳则消。素雪珠丽,洁不崇朝。
膏以郎煎,兰由芳凋。哲人悟之,和任不摽。
外不寄傲,内润琼瑶。如彼潜鸿,拂羽雪霄。
内润伊何,亹亹仁通。拂羽伊何,高栖梧桐。
颉颃应木,婉转蛇龙。我虽异迹,及尔齐踪。
思乐神崖,悟言机峰。绣云绮搆,丹霞增辉。
濛汜仰映,扶桑散蕤。吾贤领隽,迈俗凤飞。
含章秀起,坦步远遗。余与仁友,不塗不笱。
默匪岩穴,语无滞事。栎不辞社,周不骇吏。
纷动嚣翳,领之在识。会感者圆,妙得者意。
我鉴其同,物睹其异。往化转落,运萃勾芒。
仁风虚降,与时抑扬。兰栖湛露,竹带素霜。
蕊点朱的,熏流清芳。触地儛雩,遇流濠梁。
投纶同咏,褰褐俱翔。朝乐朗日,啸歌丘林。
夕玩望舒,入室鸣琴。五弦清激,南风披襟。
醇醪淬虑,微言洗心。幽畅者谁,在我赏音。
时间一转眼到了永和九年,正月过完,王谢诸人就商议在三月三举办一个“诗林大会”,地点定在兰亭旁边的溪水两岸,酒碗沿着溪水流过,酒碗经过的人就要吟诗,不能吟诗的就把就干了,如此往复。即所谓曲水流觞。
参赛的有谢安、谢万、孙绰、王凝之、王徽之、王献之等40多位名士参加。会上共得诗37首后来王羲之喝醉了,回到兰亭醉眼朦胧中,挥笔醉书 成就了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为诗歌集。
谢安作诗两首
其一:伊昔先子。有怀春游。契此言执,寄傲林丘。
其二: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薄云罗物景,微风翼轻航。
尝与孙绰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吟啸自若。舟人以安为悦,犹去不止。风转急,安徐曰:“如此将何归邪?”舟人承言即回。众咸服其雅量。
当时扬州刺史庾冰仰慕谢安的名声,几次三番地命郡县官吏催逼,谢安不得已,勉强赴召。仅隔一个多月,他又辞职回到了会稽。
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桓温)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 远志".公取以问谢:" 此药又名' 小草' ,何一物而有二称?" 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坐,应声答曰:" 此甚易解,处则为' 远志' ,出则为' 小草'."谢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 郝参军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
谢公作宣武司马,属门生数十人于田曹中郎赵悦子。悦子以告宣武,宣武云:“ 且为用半。” 赵俄而悉用之,曰:“ 昔安石在东山,缙绅敦逼,恐不豫人事。况今自乡选,反违之邪?”
谢太傅为桓公司马。某日,桓诣谢,值谢梳头,遽取衣帻。桓公云:“
温当北征,会万病卒,安投笺求归。寻除吴兴太守。在官无当时誉,去后为人所思。
[4]时安弟万为西中郎将,总藩任之重。安虽处衡门②,其名犹出万之右。安妻,刘惔③妹也,既见己家门富贵,而安独静退,乃谓曰: “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
王右军语刘尹:“故当共推安石。” 刘尹曰:“ 若安石东山志立,当与天下共推之。”
闻谢公在东山畜妓,简文曰:“安石必出,既与人同乐,亦不得不与人同忧。”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
简文作相王时,征拜侍中,迁吏部尚书、中护军。
时桓温命习凿齿至京师诣简文帝,王令诣谢公,值习凿齿已在坐,当与并榻。王徙倚不坐,公引之与对榻。去后,语胡儿曰:" 子敬实自清立,但人为尔,多矜咳,殊足损其自然。"
谢公领中书监,王东亭(王珣,字元琳, 小字法护,王导の孙,王洽の子,大手笔的专利申请人。王珣王珉两兄弟娶了谢万谢安两兄弟的女儿,后来谢安对王珣依傍桓温不满,两门亲事都离婚)有事,应同上省。王后至,坐促,王、谢虽不通,太傅犹敛膝容之。王神意闲畅,谢公倾目。还谓刘夫人曰:“向见阿瓜,故自未易有,虽不相关,正是使人不能已已。”
孝武将讲孝经,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车武子难苦问谢,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袁曰:“ 必无此嫌。”车曰:“ 何以知尔?” 袁曰:“ 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简文帝死后 桓公见谢安石作简文谥议,看竟,掷与坐上诸客曰:“ 此是安石碎金。”
时孝武帝富于春秋,政不自己,温威振内外,人情噂□,互生同异。安与坦之尽忠匡翼,终能辑穆。及温病笃,讽朝廷加九锡,使袁宏具草。安见,辄改之,由是历旬不就。会温薨,锡命遂寝。
寻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加后将军。及中书令王坦之出为徐州刺史,诏安总关中书事。
以前在东山谢公夫人常教儿,这次谢玄带领北府兵,及其他各路大军在淮泗大获全胜,刘夫人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 答曰:“ 我常自教儿。”
及薨,年六十六。
初,王东亭与谢公交恶。王在东闻谢丧,便出都,诣子敬,道欲哭谢公。子敬(王献之)始卧,闻其言,便惊起曰:" 所望于法护。" 王于是往哭。督帅刁约不听前,曰:" 官平生在时,不见此客。" 王亦不与语,直前哭,甚恸,不执末婢(谢琰)手而退。
帝赐东园秘器等,赠太傅,谥曰文靖。又以平苻坚勋,更封庐陵郡公。羊昙者,太山人,知名士也,为安所爱重。安薨后,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尝因石头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西州门。”昙悲感不已,以马策扣扉,诵曹子建诗曰:“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恸哭而去。
安石碎金:简文帝谥议 谨案《谥法》:一德不懈曰「简」,道德博闻曰「文」。易简而天下之理得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仪之景行犹有仿佛,宜尊号曰太宗,谥曰简文。
遗王坦之书:知尹思相爱惜之至。仆所求者声,谓称情义,无所不可为,聊复以自娱耳。若轨迹、崇世教,非所拟议,亦非所屑。常谓君粗得鄙趣者,犹未悟之濠上邪?故知莫逆未易为人。
与某书 安顿首顿首:每念君,一旦知穷烦冤号慕,触事崩踊寻绎荼毒,岂可为心?柰何柰何!临书凄闷安顿首顿首。(《淳化阁帖》二)
与支遁书 思君日积,计辰倾迟。知欲还剡自治,甚以怅然。人生如寄耳,顷风流得意之事,殆为都尽。终日戚戚,触事惆帐。唯迟君来,以晤言消之,一日当千载耳。此多山县,闲静,差可养疾,事不异剡,而医药不同,必思此缘,副其积想也。(《高僧传》四)